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0篇 |
完全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预防医学 | 384篇 |
出版年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36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 毫秒
1.
2.
三氯乙烯引起全身性皮疹和严重肝功能损害的调查 总被引:54,自引:7,他引:47
三氯乙烯引起全身性皮疹和严重肝功能损害的调查李岳桓,卫建平,蔡向挺,杨爱初三氯乙烯(TCE)对神经系统、肝、肾、心脏和皮肤的毒性已见于许多文献。TCE致全身性皮疹或合并肝损害的病例罕见,但近年国外已有报道。国内某厂1988年发生了5例与国外相似的病例... 相似文献
3.
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在工业上主要用作清洗剂、溶剂和萃取剂等,其使用已近一个世纪,1915年已有中毒病例的报道。三氯乙烯的损害表现为多样性,包括中枢和末梢神经系统、肝、肾、心脏和皮肤。皮肤损害已往资料报道为刺激、脱脂和皮炎〔1... 相似文献
4.
三氯乙烯所致药疹样皮炎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目的 了解三氯乙烯 (TCE)所致药疹样皮炎的临床特点、并发症 ,探讨治疗方法 ,为研究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 1997~ 2 0 0 0年在我院住院的 5 0例TCE所致药疹样皮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发病与接触浓度不平行 ,无明显的剂量 -效应关系 ,呼吸道或皮肤接触均可发病 ;潜伏期 5~ 6 6d ,平均潜伏期 31.5d(M) ;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和肝功能损害为主 ;感染为主要并发症 ;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 患者临床表现类似药疹 ,临床分型以剥脱性皮炎、多形红斑为主 ;发病机制应属变态反应 ,而IV型可能性大。早期、适量、足程使用糖皮质激素 ,加强皮肤护理 ,积极护肝及防治感染 ,是提高TCE所致药疹样皮炎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三氯乙烯所致药疹样皮炎19例分析 总被引:35,自引:11,他引:24
1994年起国内陆续报道了三氯乙烯(TCE)所致药疹样皮炎。该病以皮损、发热和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预后差[1-4]。据广东1995年底不完全统计,其住院病例死亡率为半数以上[1,2]。我院自1996年起收治TCE所致药疹样皮炎19例,其中17例治愈,死亡2例。现总结分析如下。临 床 资 料一、病例基本情况病例共19名,男11例,女8例,年龄17~40岁,接触TCE时间为10~47天,平均31天。工种为:电镀工件清洗10例、电路板清洗5例、电子零件清洗2例、晶体管制作和车间保安员各1例。接触方式… 相似文献
6.
三氯乙烯的毒理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胡明霞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1,28(3):155-158
三氯乙烯是一种工业上应用广泛的有机溶剂,三氯乙烯及其主要代谢物在体内外实验中可引起癌变、突变、畸变及免疫毒性作用等。本综述了近5年来国外对这一有机化合物在体内外的主要代谢途径和各种毒性损伤及机制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三氯乙烯引起全身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和肝肾损害二例报告 总被引:24,自引:10,他引:14
三氯乙烯引起全身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和肝肾损害二例报告深圳市劳动卫生监察所(田贝一路,518020)何家禧,黄先青,王剑,李玲深圳市宝安区卫生防疫站林炳杰三氯乙烯(TCE)对神经系统、肝、肾、心脏及皮肤的毒性已见于许多文献,但引起全身大疱性表皮坏死松... 相似文献
8.
职业接触三氯乙烯的皮肤损害特点及诊断探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三氯乙烯(Tichloroethylene,简称TCE)主要应用于金属表面的去污清洁、电路板清洗,因此TCE广泛用于电子、五金、机械、印刷等行业,TCE已成为深圳市目前常用的有机溶剂之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TCE对神经系统、皮肤、肝脏、肾脏和心脏有明显的毒性作用,最近几年有人报道TCE具有致肝癌作用。并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第2组A类(group2A)致癌物。近几年深圳市每年有几例甚至几十例TCE急性中毒发生,TCE中毒与正己烷、苯、二氯乙烷等有机溶剂中毒已成为深圳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由于TCE急性中毒病情严重。发展迅速,如果诊断治疗不及时,病死率高达10%至30%左右。因此本文就TCE中毒的皮肤损害特点以及对诊断名称提出初步探讨,供从事职业病诊断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三氯乙烯及其代谢产物的豚鼠皮肤致敏试验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目的 探讨三氯乙烯及其代谢产物三氯乙酸、三氯乙醇及水合三氯乙醛对豚鼠的皮肤致敏作用。方法 按豚鼠最大值试验 (GPMT)法 ,用三氯乙烯、三氯乙酸、三氯乙醇及水合三氯乙醛分别对白化豚鼠进行皮内和涂皮结合法致敏试验 ,并设阳性对照 (二硝基氯苯 )、溶剂对照 (橄榄油 )和福氏完全佐剂 (FCA)对照 ,观察各组动物皮肤的红斑和水肿等情况 ,求出致敏率和平均反应值。结果 三氯乙烯、三氯乙酸和二硝基氯苯的致敏率分别为 71 4%、5 8 3 %和10 0 % ,平均反应值分别为 2 3、1 1和 6 0。三氯乙醇和水合三氯乙醛的致敏率均为 0。结论 三氯乙烯是强度致敏物 ;三氯乙酸是中度致敏物 ;三氯乙醇及水合三氯乙醛未见致敏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目的 筛选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易感基因。方法 比较43例病人和47例健康三氯乙烯接触工人细胞色素P450酶(CYP1A1)、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M1、GSTP1、GSTT1)和N-乙酰基转移酶(NAT2)的基因多态性分布,并计算相对危险度,结果 NAT2基因Kpnl位点的变异可显著增加三氯乙烯皮炎的危险性;具有NAT2慢代谢基因型的个体患皮炎危险性显著高于快代谢基因型个体,未发现其它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三氯乙烯皮炎易感性的相关关系。结论 NAT2基因的变异可能是导致三氯乙烯皮炎个体易感性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