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69篇
药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 描述性分析1985至2013年北京市7~18岁学龄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健康状况和肥胖患病率的变化趋势,并分析肥胖相关慢性病的罹患现状。方法 利用1985、1991、1995、2000、2005和2010年6次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中北京数据,以及首都儿科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2004、2007、2010、2013年完成的北京小、中学生4次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北京市学龄儿童生长发育水平的变化趋势;并以同期北京市GDP数据,分析社会经济水平变化与学龄儿童体格发育及健康状况的关联性。结果 1985至2010年,北京市人均GDP持续增长,学龄儿童的身高、胸围呈持续稳定增长趋势;以12岁男生增长速度最快,城市和农村身高(cm)分别由150.2、144.7增长至159.6、156.1,年平均增速分别为0.24%和0.30%;胸围(cm)分别由69.6、69.0增长至81.1、78.1,年平均增速分别为0.62%和0.49%。而1985至2005年城市学龄儿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的体重和BMI水平在2005至2010年部分年龄组出现下降拐点,但此期间农村学龄儿童的体重和BMI依然呈上升趋势;以12岁男生为例,城市和农村BMI (kg·m-2)分别由19.6、18.1增长至21.6、20.6,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62%和2.23%。相比2005年前,50 m跑用时有所缩短;城市男女生肺活量增加,肺活量指数上升;农村男女生肺活量及肺活量指数依然呈下降趋势。结论 北京市城市学龄儿童的体质状况开始有所改善,农村学龄儿童的体质状况依然呈下降趋势。肥胖及相关慢性病患病率持续增高,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肥胖学生健康评估体检,了解不同肥胖程度儿童青少年罹患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等心血管代谢异常风险现况。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海淀区和密云县17所中小学2012至2013年度参加学校常规年度体检并以BMI为评价指标筛查为肥胖的学生,进行以健康风险评估为目的的临床体检,体检内容包括体量(身高、体重及体质成分),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制定的BMI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判定肥胖状态;采用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照标准评定儿童高血压;采用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推荐的中国2岁以上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判断血脂异常;以空腹血糖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美国糖尿病联盟推荐糖尿病诊断和分类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1 809/3 227名(56.1%)肥胖学龄儿童青少年完成了现况调查且具有完整体检数据,平均年龄12.2岁。肥胖学生心血管代谢异常指标检出率分别为:高血压30.8%,血脂异常43.3%,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66.6%,肝功能异常11.6%,脂肪肝16.0%,黑棘皮症21.9%。肥胖男生高血压、空腹血糖受损、肝功能异常、脂肪肝和2项及以上心血管代谢异常检出率均高于肥胖女生。重度肥胖占总肥胖人数的29.9%,协方差分析调整年龄和性别后,重度肥胖学生高血压、肝功能异常、脂肪肝、黑棘皮症和2项及以上心血管代谢异常检出率均高于轻中度肥胖学生。结论 肥胖儿童青少年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代谢紊乱等心血管代谢异常高发,心血管代谢异常随肥胖程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儿童肥胖相关心血管代谢异常高发需要得到更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1—2021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过敏性鼻炎(AR)患病率情况, 为防治儿童青少年AR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过敏性鼻炎、变应性鼻炎、儿童、青少年、幼儿、患病率、流行病学、allergic rhinitis、children、adolescent、infant、prevalence、epidemiology为主要检索词, 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的方法, 在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进行检索, 并通过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补充收集。检索时间范围为200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 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20篇, 总样本量为54 886例。纳入研究存在较大异质性, 按照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的总患病率为18.46%(95%CI:14.34%~22.59%)。亚组分析显示, 2012—2021年合并患病率(19.75%)高于2001—201...  相似文献   
4.
中国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患病率Meta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Meta分析了解我国儿童青少年MS的流行现状, 为早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检索2004-2014年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fangdata)、维普数据库(VIP)及PubMed中收录的有关中国地区儿童青少年MS患病率研究的文献。根据加强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报告规范(STROBE)声明中横断面研究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 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数据合并估算患病率, 并对性别、体重状态等因素进行亚组分析, 采用漏斗图及Egger检验发表偏倚, 通过排除其中任意一篇文献对合并效应值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 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5篇英文、14篇中文)。依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标准、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专家组Ⅲ修订(NCEPⅢ)标准、中国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定义和防治建议(CHN2012)标准, 我国儿童青少年MS患病率分别为1.8%、2.6%及2.0%。按IDF标准, 男、女童MS患病率分别为2.9%、1.8%, 正常、超重、肥胖儿童中MS患病率分别为0.2%、4.7%、17.3%。NCEPⅢ标准、CHN2012标准结果均呈现男生MS患病率高于女生、肥胖组MS患病率> 超重组> 正常组。 结论 儿童青少年MS呈流行趋势, 应用不同诊断标准对MS检出率影响较大。肥胖是MS的重要危险因素, 因此应遏制肥胖, 对儿童超重、肥胖尽早识别干预, 以减少儿童MS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对101例膀胱癌住院病例进行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接触农药、同事具有膀胱癌史、吸烟(包括日均吸烟量、吸烟年限、累积吸烟总量)、经常饮用牛奶、每日食肉童、每月食油量和泌尿系疾病史等因素与膀胱癌显著相关。对上述因素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累积吸烟总量、泌尿系疾病史、同事具有膀胱癌史和月食肉量是膀胱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心电图反映心脏除极和复极的电位影响,心电图波形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心脏本身的改变.在医学临床工作中,心电图检查对诊断心脏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儿童肥胖及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行为的改变,儿童青少年肥胖的患病率迅猛上升。肥胖已被列为世界四大医学社会问题之一。本文就儿童青少年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流行趋势、对健康的危害作一介绍,以引起儿童保健工作者及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单一患病率和聚集水平评估的基础上,验证和提出适合北京市学龄儿童人群腹型肥胖筛查的腰围和腰围身高比分类标准。方法依据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研究的现况调查结果,笔者前期研究提出腰围的性别年龄别P80及腰围身高比0.46可作为初步筛查腹型肥胖的界值,但提出上述标准时,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指标中血脂、血糖水平是基于指末梢血的检测结果,因此有待于依据准确性更高的静脉血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验证。本研究从该项目调查人群中非随机选择3525名6~18岁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压测量和静脉血生化指标检测,对儿童肥胖与脂肪肝研究中1454名7~18岁学龄儿童,除上述检测项目外,行B超检查脂肪肝及肝功能生化检测,筛出非乙醇性脂肪肝儿童,在前期儿童腹型肥胖初筛界值的基础上,提出腰围和腰围身高比的备选分类标准,通过比较各备选标准检出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其聚集的效率,对腰围、腰围身高比判定学龄儿童腹型肥胖的适宜界值做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及其聚集的检出率均随腰围及腰围身高比的升高逐渐增加。通过比较不同腰围和腰围身高比备选界值检出上述危险因素及其聚集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学龄儿童青少年的骨折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参加“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2017年基线调查和2019年队列随访中骨折调查资料完整的12056名(男童49.4%)学龄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分组、BMI分组、骨折史及生活行为方式等因素与骨折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北京地区学龄儿童青少年骨折的2年累计发生率为3.1%(95%CI:2.8%~3.4%),其中男童(4.1%)明显高于女童(2.1%),P<0.01;且在男童中呈现随年龄递增而在女童中递减的特点。骨折的发生部位以上肢为主(69.0%),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在男女童中均发现,骨折史是未来骨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男童:RR=1.81,95%CI:1.18~2.64;女童:RR=3.11,95%CI:1.74~5.13)。另在男童中发现,较长时间与频率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120 min/d)和频繁饮用含糖饮料(≥1次/周)也可增加其未来骨折发生风险。结论北京地区学龄儿童青少年骨折率受到性别、年龄、骨折史和生活行为习惯的影响。应面向不同个体开展相应的预防策略,以避免儿童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身体脂肪分布与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2017年北京基线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BMI、全身体脂肪质量指数(FMI)、躯干脂肪质量指数(TFMI)、四肢脂肪质量指数(AFMI)和内脏脂肪面积(VFA)与维生素D水平及营养状况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1960名儿童[年龄(11.0±3.3)岁,男童占49.7%]进行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为(35.0±11.9)nmol/L,维生素D缺乏率为37.2%。BMI、FMI、TFMI和AFMI与维生素D的关联性具有性别差异(交互P<0.05),在男童中呈负相关(BMI:β=-0.56;FMI:β=-0.59;TFMI:β=-0.60;AFMI:β=-0.59;均P<0.05),在女童中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FA与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风险在男女童中均呈正相关,VFA每增加1个标准差,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患病风险均增加17%(95%CI:9%~25%)。结论儿童内脏脂肪水平越高维生素D水平越低,腹型肥胖儿童和体脂肪过多的男童是维生素D缺乏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