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8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于1992年7~10月间对不同人群的3328例血样作了抗-HCV和HBsAg的检测,结果发现农民献血员组抗-HCV阳性率达11.39%(234/2134),战士献血员273名全部阴性,临床病人为5.12%,健康查体者为0.7%,HBV及HCV重叠感染4组皆在0.5%以下,平均为0.18%。鉴于丙肝在我国已有局部流行,且抗-HCV携带率较高、具有传染性的现实,献血员应尽可能在丙肝低发区选择,且应作HBsAg及抗-HCV的筛选,减少输血后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病毒(HCV)第二个外源膜蛋白N端具有高变部位(HVR),本文从HVR与HCV的抗原性,HVR与抗HCV免疫,HVR与慢性HCV感染及干扰素治疗诸方面的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鉴定酵母菌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RAPD)技术对临床上常见的酵母菌进行分析 ,以选择合适的引物和实验条件对酵母菌进行鉴定。方法 :选用四条长度为 10个碱基的随机引物分别对酵母菌、丝状真菌及细菌进行扩增 ,并对扩增结果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 :所选三条引物可在种的水平上将所试菌株有效地区分开来 ,但同一引物对不同菌种的扩增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扩增同种内不同菌株时 ,各菌株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采用不同引物进行扩增时种内变异的程度有所不同。除个别菌株外 ,扩增所得指纹图型的种类差异远远小于不同的菌种间的差异 ,因而可将不同种的酵母菌有效地区分开来。结论 :RAPD技术可用于酵母菌的种间鉴定。其中引物及实验条件的选择尤为重要 ,同时 ,将多条引物扩增结果共同用于结果分析将有助于提高鉴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调查某三级甲等医院1994~2003年铜绿假单胞菌对五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与这些药物的年用量,探讨用药量和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1994~2003年5种抗生素的年用药频度(DDD s)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0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5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增长,而且耐药率增加均大于12.5%。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对这两种药物耐药率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与该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也有相关性。结论: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的年用量不仅与铜绿假单胞菌对这两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其呈显著正相关,并且与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也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meropenem,MEM)分别与依替米星(etimicin,ETM)、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联合用药对临床分离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uhipledrugresistantpseudomonasaeruginosa,MDRP)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38株临床分离的MDRP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抑菌指数(FIC指数)判断联合抑菌效应。结果MEM与ETM联用后,63.2%为协同作用,36.8%为相加作用,没有无关作用和拮抗作用;MEM与CIP联用后,73.5%为协同作用,21.2%为相加作用,5.3%为无关作用,没有拮抗作用。上述药物联用后,各药MIC50及MIC90均明显降低,浓度一累积抑菌率曲线均表现为左移。结论MEM分别与ETM、CIP联用对MDRP体外联合抗菌效应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6.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使临床医生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并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其所致感染。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采用双纸片扩散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结果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对青霉素类抗生素,亚胺培南,一代,二代及三代头孢菌素中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几乎100%耐药,在耐三代头孢类抗生素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有77.4%的菌株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病毒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9月在医院就诊的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患者5例作为试验组,同期住院的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征,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中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1例,感染率为20.0%,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2例,感染率为40.0%,巨细胞病毒感染1例,感染率为20.0%;对照组5例患者中均未检测出病毒;利用PCR技术对急性视网膜坏死的患者进行玻璃体液检测可明确致病病毒。结论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患者的玻璃体液标本,结果准确可靠、灵敏度高、有助于临床上对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内科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不同耐药基因型(OXA-48及KPC)的临床特征,旨在找到其内在差异,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内科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分离出CRKP菌株的患者共44例,剔除同一患者分离的重复菌株,并根据产生碳青霉烯酶的不同分成KPC组及OXA-48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耐药特性等指标。结果携带KPC酶14例,占31.8%;携带OXA-48酶27例,占61.4%;携带IMP酶2例,占4.5%;未携带碳青霉烯酶1例,占2.3%;其余型耐药基因未检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XA-48组与KPC组患者感染前住院时间,是否入住ICU≥7 d,感染前基础疾病及留置中心静脉置管、胸腔引流管、胃管、尿管,透析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及内窥镜手术,分离出CRKP之前使用的药物情况及90 d全因死亡率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XA-48组和KPC组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5.6%、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OXA-48组和KPC组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6.7%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CRKP感染的患者病情严重且复杂,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死亡率较高,不同基因型CRKP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CRKP不同基因型对于不同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存在异质性,临床制定抗感染方案应结合耐药基因情况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9.
肌肉注射致偶发分枝杆菌感染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摘要患者女,35岁.因在私人诊所臀部肌注青霉素,1周后注射部位出现鸡蛋大肿块,在本地治疗无效后于1999年4月到我院就诊,其间多次细菌培养阴性.入院后再次取分泌物培养,4次分离出M.fortuitum(偶发分枝杆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TTP)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所致血流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临床各科病房送检的血培养结果为葡萄球菌属阳性的患者临床资料和TTP。将所收集病例依据临床体征、检验结果等特征分为SA组、CoNS污染组、CoNS感染组,其中SA组依据耐药特征又分为甲氧西林耐药组(MRSA组)和甲氧西林敏感组(MSSA组),分析TTP对不同组病例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共收集葡萄球菌属阳性患者临床资料921份,其中CoNS污染组(n=596)、CoNS感染组(n=259),MSSA组(n=36)和MRSA组(n=30)。TTP在CoNS污染组、CoNS感染组、MSSA组与MRSA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表明TTP cut-off值为20.95h时预测CoNS感染和CoNS污染的灵敏度为0.93,特异性为0.90;15.55h预测SA感染和CoNS感染的灵敏度为0.70,特异性为0.82;14.70h预测MRSA和MSSA的灵敏度为0.80,特异性为0.92。结论 TTP对于早期判断葡萄球菌属菌血症的存在与否以及指导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