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54篇
皮肤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布氏菌病(简称布病)的防治、科研工作取得很大成绩。1985年全省布病防治已达到“控制区”标准,1993年又有55个县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占全省86个县的63.90%。现将本省布病的防治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肃南县是1981年达到布鲁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控制区标准的。近年人间通过对2027人调查,感染率为24.77%,患病率7.40%,并有新发病人出现,表明疫情有所回升。而畜间调查,牛阳性率仅为0.4%,羊0.13%。为了查明该县布病分布情况,流行特点、疫情动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等采用亚硒酸钠作对照,在相对稳定的轻病区,观察硒代二乙酸防治大骨节病的疗效,将244例3~13岁儿童随机分为口服亚硒酸钠组,肌注硒代二乙酸一年一次组和一年二次组,以右手 X 线片及发硒含量为监测指标。经一年的防治观察,三组均取  相似文献   
4.
甘肃肃南县西水地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测区选择:监测区选于肃南县马蹄区西水地区的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以下简称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以下简称疫源地)。早在1936—1938年该地就有过人间鼠疫流行,1974年又发生一例(腺),1975年动物间被证实。至此对该疫源地进行了六年连续性根冶鼠疫的工作,旱獭密度降至0.18只/公顷。由于疫区内盛产木材和煤炭,交通运输业发达,形成疫源地与城市、农区之间的频繁接触,造成鼠疫对人类的威协。为了控制和消灭鼠疫并能预测、预报疫情,1982年5—9月对上述疫源地开展了鼠疫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5.
<正> 目前已检出的免疫球蛋白同种异型有Gm、Am、Km和Em4个系统.Gm因子是IgG重链上的遗传标记,Km因子是κ型轻链上的遗传标记.至今已识别的Gm因子有18个,Km因子有3个.通过研究还发现,免疫遗传因子在人群中的分布有明显差异,所以它作为人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甘肃省1959-1988年发生的23起63例人间鼠疫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本省人间鼠疫地在理分布上具有分散性,孤立性,局限性和与鼠疫疫源地的关联性,在时间分布上具有间断生,突发性。不均衡性和集中于狩猎旱獭期的季节性,传染源主要是染疫的鼓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和肺型鼠疫病人,死于鼠疫的患者尸体和其他染疫动物尸体可能起到过传染源的作用;传播途径以直接接触传染  相似文献   
7.
1987年6月,我们用50例病区鼠,20例非病区鼠做了光镜病理形态学及IgG免疫酶标的观察。实验组:HE染色发现50例家鼠心肌不同程度地间质水肿、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颗粒样变性,其中9例伴有小灶性的凝固性坏死和肌溶解及片状瘢痕灶。冰冻切片免疫酶染色标本50例中的12例发现有酶颗粒,呈棕褐色,颗粒大小不一致,均存在于心肌细胞的胞浆内,在12例IgG阳性标本中,9例是在石蜡切片HE染色标本中所见的肌溶解和瘢痕形成,其余3例在HE切片中只表现各种变性、水肿及细胞浸润。对照组:HE切片中仅3例见颗粒样变性,IgG切片中仅见1例阳性,其余都正常。通过克山病区50例家鼠心肌免疫酶标的观察,发现有24%的标本存在IgG沉积,证明了病区家鼠心肌与病人心肌存在同样的IgG沉积及同样的心肌病理性改变。这一现象说明人与家鼠在同一地区条件下不同程度地都受到某些因素损害,以致产生同一结果。许多调查表明,克山病区常伴有动物缺硒病,此外,用克山病区粮喂养的动物其心肌坏死的检出率较非病区明显增加。实验表明病区鼠心肌损害和IgG沉积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与病区病人心肌损害及病人心肌IgG沉积是一致的,因此,我们认为心肌损伤与病区硒、粮、水因素有密切关系。心肌损伤后,导致继发性免疫病理过程产生。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和总结补硒防治大骨节病(KBD)的方法和经验。回顾分析了练范村1980年以来施用硒片和硒盐防治大骨节病20年的X线观察结果,并结合观察同期未使用任何防治措施的邓家峪村儿童X线资料作比较分析,认为硒片防治与儿童KBD患病率下降有关,具有促进干骺端变修复和预防KBD新发的显效果,硒盐防治仍可使病情下降达到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9.
1990年10月~11月,在天祝藏族自治县的三个乡进行了包虫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共查1937人,阳性者61人,感染率为3.15%,带包囊者35人,患病率为1.81%。土族感染率最高,为5.6%。10岁以下儿童感染率为0.95%,随年龄增长,感染率逐渐升高,41~50岁最高,达10.79%,患病率为7.19%。调查中发现2例病人,三项化检验查均为阴性,占5.71%。  相似文献   
10.
我们最近在甘肃省文县对所发现的黑热病病人和当地人群的血清β_2-微球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 观察资料和方法 22例黑热病患者均经骨髓穿刺确诊而未经治疗。男14例,女8例,年龄1~21岁,7岁以下占68%。22例当地人群为对照组,男12例,女10例,年龄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