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23篇
综合类   138篇
预防医学   3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光敏生物素标记含恶性疟原虫DNA片段的质粒pBF4探针,通过核酸分子杂交试验,探针的敏感性为20pg靶DNA和0.001%原虫血症;并可从多种疟原虫DNA标本中特异地检出恶性疟原虫DNA.显示该探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检测恶性疟病人血样,与镜检的符合率为95.4%(123/129),表明本探针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海南省定安县原有90个管区(相当于行政村)(占全县管区的65.7%)流行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人口153782人(占全县人口的71.7%),管区平均微丝蚴率5.36%(0.15%-22.63%)。1970-1979年采取了对象治疗、病家及周围人群服药、全民服药和普服海群生药盐等防治措施;1979年11月经省级考核17个管区血检7481人,查出微丝蚴血症者31人,平均微丝蚴率0.41%,以管区为单位微丝蚴率均在1%以下,确认全县基本消灭丝虫病。此后,我们对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流行动态进行了监测。1 方法1.1 病原学监测根据原防治薄弱环节和不同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恶性疟原虫海南株的MSP2基因进行分型和多态性分析. 方法采用套式PCR法特异扩增MSP2基因的中间可变区(第3区),对41株恶性疟原虫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并对部分目的基因片段进行直接测序. 结果 41份血样中有39份共扩增得到55个目的基因片段,以3D7型为主(28份血样,36个基因片段),两种等位基因家族混合感染的情况极少见.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恶性疟原虫虫株的MSP2中间重复序列区变异程度大. 结论海南省恶性疟原虫的MSP2以3D7等位基因家族为主,且存在显著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咯萘啶与磺胺多辛和乙胺嘧啶配伍,多年来在海南和云南的抗药性地区治疗恶性疟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这种配伍不宜用于抗药性恶性疟地区的防治。因为:(1)未能明显地延缓恶性疟原虫对该种伍用产生抗药性,纵向监测于用药8年后,出现RⅢ病列,药后24h的减虫率明显下降(P<0.05);(2)恶性疟治疗后28d,60%左右的病例仍携带配子体,经大劣按蚊和微小按蚊血餐后,在诞腺中可查见子孢子,表明此种配伍治疗后,会引起恶性疟的传播与扩散。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昌江黎族地区疟疾造成经济损失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内容和方法调查地点七差村和大仍村位于海南岛坝王岭山区,人口分别为2734人和1213人,属疟疾高发村,间日疟和恶性疟并存(其比例为1∶1)[1]。居民为黎族,以种植水稻为主。随机选取266户,对户主进行问卷调查。凡血检疟原虫阳性或临床诊断为疟疾经抗疟...  相似文献   
6.
不同药物不同途径预防小鼠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吡喹酮等药物不同途径预防小鼠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方法:将吡喹酮、氯硝柳胺、丙硫咪唑和中药W按一定剂量单独或配伍对小白鼠灌胃给药,进行12h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试验。同时进行含不同剂量不同透皮促进剂(二甲亚矾、Azone、1,2-丙二醇)吡喹酮霜剂的小鼠12h或24h皮涂防护试验,并用环卵沉淀试验(COPT)检测皮涂小鼠血清抗血吸虫抗体。结果:皮涂各组减虫率均为100%,可达12h或24h完全防护,透皮促进剂中Azone用量少且无臭,COPT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灌胃各组比较,中药W减虫效果明显,但毒性较大;吡喹酮单用及合用效果均好于氯硝柳胺,且吡喹酮与丙硫咪唑合用有一定增效作用,其中吡喹酮140mg/kg合并丙硫咪唑60mg/kg可达12h完全防护。结论:皮涂吡喹酮霜剂效果好于口服预防,透皮剂中Azone较理想,口服预防联合用药可降低剂量和毒性,提高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1986~1987年在抗氯喹恶性疟流行区海南省吊罗山地区,以咯萘啶(咯)800mg、磺胺多辛(磺)1 000mg、乙胺嘧啶(乙)50mg,2d分服,作为常规治疗恶性疟,1988年起改用咯500mg、磺1 000mg、乙50mg的单剂。1986~1990五年间共治疗恶性疟435例。经体内法测定,当地恶性疟原虫对咯、磺、乙伍用均保持敏感,治愈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临高县人群肠道寄生虫分布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高县位于海南岛北端,东经109°30′,北纬19°30′,属海滨沙滩台地和玄武岩台地地形,处于冬季少雨的热带季雨林小气候区[1]。地理环境适宜于多种人体寄生虫的传播流行。1988年11-12月和1990年10-12月,我们对海南省北部临高县的皇桐居...  相似文献   
9.
用3种粪检方法和透明胶纸肛拭法,对海南岛北部临高县城镇居民进行检查。其害生虫感染率为82.1%(430/524),多重感染是常见的。共查见寄生虫17种。在海南岛首次发现艾氏同杆线虫、贝氏等孢球虫、缩小三齿线虫、华支睾吸虫。但缩小三齿线虫有待今后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
陵水县群英乡外出回归人员疟疾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陵水县群英乡外出回归人员疟疾调查海南省热带病防治研究所海口570203蔡祖芳海南省陵水县卫生防疫站陈冲陵水自治县群英乡卫生院胡大连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流动频繁,外出回归人员分布全乡各村,给疟疾防治工作增加不利因素。为了解当地外出回归人员的疟疾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