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新医学》1973,(12)
为了方便群众,做好丝虫病普查工作,加快控制和消灭丝虫病的进程,我们根据外地资料介绍的白天日服海群生诱出微丝蚴的方法,对夜晚查血发现微丝蚴阳性的部分病例进行了观察,以探讨白天诱出法在海南岛丝虫病普查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豫南地区恶性疟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1年来的调查研究资料表明豫南信阳地区系间日疟及恶性疟地方性流行区。50年代发生过1次暴发流行,西部地区相当严重;70年代以后出现过2次暴发流行,仅局限在东部地区。1974年在固始县胡族乡调查,原虫率高达37.9%,其中恶性疟占56.7%;1984年在该县往流乡暴发流行点调查,原虫率为24.8%,恶性疟占79.0%。近年调查证实,雷氏按蚊嗜人亚种为该区恶性疟的主要传播媒介,其分布与恶性疟的分布一致。据此提出了今后防治该区恶性疟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1984年8-10月对26例恶性疟患者用抗疟新药双咯喹~2,分别采用1.0g和0.8g的三日疗法进行治疗,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50±23h和40±19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58±14h和64±15h。同时,对16例间日疟患者采用同样的三日疗法,平均退热时间为28±14h和30±13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50±90h和54±11h。恶性疟组与间日疟组均有相应病例数以氯喹作对照。结果表明双咯喹组的临床疗效不逊于氯喹组,但双咯喹的副反应似较氯喹为轻。  相似文献   
4.
5.
在丝虫病防治工作中,当前仍以夜间血检微丝蚴为发现传染源最普遍采用的方法,但各地的取血量尚不一致、主张取血120mm~3者居多。为探讨不同血量与微丝蚴检出的关系、我们在乳源县大桥公社班氏丝虫病流行区进行实验观察。方法于夜间9点至凌晨1点,取耳垂血120mm~3,按顺序作或4个血膜,分别涂在两张玻片上,每个血膜血量为30mm~3。血片平放待干,次日脱血色素后用美蓝染色,镜检并记录微丝蚴条数。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本省十三种食品进行了调查,共分析了210份样品,其中稻谷51份、大米54份、白菜13份、菜心10份、青豆角5份、青瓜5份、茄瓜5份、橙12份、柑20份、荔枝7份、杨桃5份、香蕉5份、茶叶18份。从测定结果看,检出有机氯农药残留量以稻谷为最高72.5%、大米55.6%、茶叶44.4%、蔬菜、水果绝大部分含量低于0.05ppm,作未检出论。  相似文献   
7.
作者分析了尼日利亚伊巴丹12年间所发生的狗咬事件。在伊巴丹大学医院伤科见到3,001起被咬偶发事件中大约有69%是由于狗咬,同时发生在夏季的发病率最高。80%的狗是受害者自已所养,而引起和未引起症状发作的数字相等;66%的狗未被扣留加以观察。大多数病例被咬24小时内便得到了治疗。患者中57%是男性,43%为女性,75%为19岁或更小。多数是单侧肢端被咬;大部分被认为是轻伤,或中等深度的裂伤见于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