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9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12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242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414篇
内科学   67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401篇
预防医学   27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329篇
中国医学   104篇
肿瘤学   10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临床医药实践》2016,(7):558-560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及其亲属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对医疗服务的期望过高,医患之间的医疗纠纷逐年增长,已成为社会的不和谐因素,也是社会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一方面,部分患者对医学科学和医务人员不信任、不理解、存在偏见,对医疗服务不满意,投诉、敲诈、辱骂、殴打医务人员,围攻医院,有甚者故意将医务人员致残、致死,一幕幕暴力恶性事件在全国频频发生;另一方面,医务人员背负着巨大压力,对患者存有戒心、缺乏信任。对于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医院感染进行质量改进前后临床观察,探讨控制NICU医院感染更有效的质量改进措施。方法:通过分析NICU 2015年5月~2016年4月院感相关基线数据及造成院感的所有可能因素,并从2016年5月~2017年4月进行为期1年的相关改进措施,通过总结并对比分析质量改进前后的效果,为进一步实施质量改进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和理论基础。结果:质量改进前后,NICU总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68%和5.88%.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分别为4.39%和2.31%。NICU医院感染以血流感染(PICC相关和败血症)为主,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前瞻性的有效控制院感监测方法,应加强NICU院感的定期监测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实施有效的医院感染综合防治措施,降低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正>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伴随营养不良的概率较高,因此术后营养支持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小年龄、低体质量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因疾病导致的能量需求和消耗量增加;对于术后的患儿,营养不良会影响脏器功能的恢复和组织修复,导致切口愈合延迟、自主呼吸无力、免疫力低下等并发症[1]。也会影响患儿的预后,治愈率下降,导致生长发育迟  相似文献   
4.
<正>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包括一组神经疾病,是一种以细胞免疫介导为主的自身免疫病,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病变及小血管炎性细胞浸润为病理特点,临床主要表现对称性、进行性四肢麻木和无力,严重者出现呼吸肌麻痹、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常伴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GBS已成为引起小儿急性迟缓性瘫痪最常见的原因。本文收集我院神经内科和儿童重症医学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病因,分析影响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 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15年1月—2021 年5月诊治的89 例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 个月时结局分为生存 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与早产儿消化道穿孔预后不良相关的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早产儿消 化道穿孔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病死率为25.8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和胃壁肌层缺损是早产 儿消化道穿孔常见的病因。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存组患儿从发现气腹至手术时间在8 h 之内的比例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 (χ2=15.22,P<0.01)。预后不良组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χ2=33.19,P<0.01)。预后不良组术后合并需非计划二次 手术的并发症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χ2=7.24,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OR=0.06,95%CI:0.02~0.21,P<0.01)和 气腹至手术时间大于8 h(OR=0.23,95%CI:0.07~0.81,P<0.05)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NEC 和胃 壁肌层缺损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主要病因,脓毒性休克和从气腹发生至手术时间大于8 h 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 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发热、双侧结膜充血、口唇潮红、杨梅舌、颈部淋巴结肿大、皮疹、肢端改变等。并发症中以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偶见关节肿痛或肿胀、腹泻、腹痛、胆囊积液或无菌性脑脊髓膜炎的表现。诊断应在下述6条主要临床表现中至少满足5项才能确定:(1)不明原因发热持续5 d或更久;(2)双侧结膜充血;(3)口腔及咽部黏膜  相似文献   
7.
<正>胃重复畸形,又称重复胃,胃重复囊肿或双胃,约占胃肠道重复畸形的3.8%~5.0%[1]。由于其发病部位及病变大小不同,临床表现各异,故一般临床术前较难明确诊断。通过对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对儿童胃重复畸形的诊断价值,有助于选择正确的检查方法,提高对本病的术前诊断的准确率。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文收集2011年6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  相似文献   
8.
<正>异位支气管囊肿比较罕见,多年来我院仅见一例资料完整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异位支气管囊肿患者,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儿,女,5岁,主因间断腹痛5 d伴呕吐入院,患儿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呈阵法性伴非喷射性呕吐,未经特殊处理自行缓解。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查体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具体包块。腹部彩超示,右下腹囊性包块(肠重复不除外),同位素核素扫描,腹盆部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胃穿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49例新生儿胃穿孔病例。分析这些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情况及预后等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患儿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探讨影响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连续性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数据。结果(1)49例患儿中,男29例(59.2%),女20例(40.8%);早产儿30例(61.2%),足月儿19例(38.8%);体重(2450±700)g,范围为1010~5000 g。29例(59.2%)为低出生体重儿。11例(22.4%)有围产期不良事件;17例(34.7%)术前合并感染性休克;6例(12.2%)合并其他消化道畸形。2例(4.1%)有生后窒息复苏史,2例(4.1%)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机械通气,12例(24.5%)有留置胃管或洗胃史。(2)49例患儿的发病时间为(3.8±2.0)d,47例(95.9%)于生后1周内发病,其中36例于生后≤4 d发病;25例(51.0%)发病到手术时间≤12 h。(3)首发症状以单纯腹胀最常见[69.4%(34/49)],12例(24.5%)腹胀伴呕吐,39例(79.6%)患儿术前腹部立位X射线片可见膈下大量游离气体,肝脏受压下移,胃泡影减小或消失。(4)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急诊行开腹探查、胃壁一期修补术。术中见27例(55.1%)穿孔位于胃大弯,5例(10.2%)位于胃小弯,14例(28.6%)位于胃前壁,3例(6.1%)位于胃后壁。33例(67.3%)穿孔长径≥3 cm。术后3例(6.1%)发生切口感染,2例(4.1%)吻合口漏;1例术后48 h发现大量气液胸,再次手术证实为食道重复并食道穿孔。(5)49例中,35例(71.4%)的病因为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4例(8.2%)为损伤,10例(20.4%)为自发性穿孔。(6)49例中,8例(16.3%)死亡,36例(73.5%)存活,5例(10.2%)术后放弃治疗。剔除5例放弃治疗的患儿后,存活组中发病到手术时间≤12 h及穿孔长径<3 cm患儿的比例高于死亡组[61.1%(22/36)与1/8,χ^2=4.404;41.7%(15/36)与0/8];死亡组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比例高于存活组[6/8与22.2%(8/36),χ^2=6.147](P值均<0.05)。结论新生儿胃穿孔病死率较高,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是新生儿胃穿孔的病理基础和主要病因,突然出现的腹胀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尽早手术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肛门直肠异物导致肛周脓肿的治疗方式以及术后护理。方法:对2013年1月份-2014年7月份我院接诊的5例小儿肛门直肠异物导致的肛周脓肿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在经过临床治疗后痊愈,随访无复发现象,无不良反应现象出现。结论:临床中采用手术治疗小儿肛门直肠异物致肛周脓肿,不仅疗效确切,并且在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上全面细致,从根本上减少疾病复发的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