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12篇
药学   1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永健等通过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对肝癌中医证型分布作了描述.侯风刚等通过对肝癌患的临床观察,以中医气血辨证和脏腑辨证方法,提出基本证候的观点,并通过献调查结合临床观察提出肝癌的单证为肝郁气滞、肝血瘀阻、脾气虚、肝胆湿热、肝肾阴虚.  相似文献   
2.
灭活前后HIV-1包膜基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深入了解HIV在灭活因素作用下包膜基因变异。方法 对HIV-1B3亚型毒株在S/D法及低pH法灭活作用前后的样品,套式PCR扩增其民膜基因C2 ̄C3区564bp的核酸自段,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活前后,包膜基因变异均不显著,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8%。结论 S/D法及低pH法灭活作用前后HIV包膜基因变异不显著。体外传代HIV包膜基因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3.
弧菌,气单胞菌及邻单胞菌编码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编码技术对医学常见的弧菌属、气单胞菌属及邻单胞菌属的12 个菌种进行编码,建立了7 位数编码鉴定法。并用此法鉴定了208 株标准菌株,与常规鉴定法比较,两法无显著统计学意义(χ2 =0-44 ,P>0-05),符合率为95-67% 。此鉴定法快捷、可靠、操作简便、判定结果简单、适合于临床、卫生及基层微生物实验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不同肠道病毒分型感染的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的临床特征,并构建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为HFMD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21年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46例HFMD患儿的病例信息,按不同肠道病毒分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组(n=26)、肠道病毒71型组(n=56)和肠道病毒通用型组(n=264),比较3组患儿的临床特征,构建儿童HFMD合并脑干脑炎风险列线图模型,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验证。结果 HFMD患儿年龄主要分布在1~3岁(81.21%),男女比例为1.56∶1,发病主高峰为6~8月、次高峰为10~11月,2017年以肠道病毒71型感染为主,2018~2021年以肠道病毒通用型感染为主。3组之间年龄、住院天数、是否发热、发热分型、发热持续天数、疱疹、斑疹、口部皮疹、膝关节皮疹、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HFMD合并脑干脑炎的发生与住院天数及发热持续天数较长、丘疹及肠道病毒71型阳性呈正相关,与出疹天数较长呈负相关(P<0.05)。列线图模型显示,发生儿童HFMD合并脑干脑炎概率为85.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60。校正曲线显示,实际概率与预测概率一致性较好。决策曲线显示,模型基本对全阈值概率净收益明显。结论 儿童HFMD季节性明显,呈双高峰,肠道病毒通用型是近年HFMD优势病原,感染不同肠道病毒的临床特征不同,风险列线图模型对儿童HFMD合并脑干脑炎具有良好的早期预测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高,对预防和诊治儿童HFMD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早产儿早发败血症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4例新生儿早发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胎龄将新生儿分为早产儿组(n=33)和足月儿组(n=91),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对模型的预测性及准确度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与足月儿组比较,早产儿组女性比例高(χ2=7.147,P<0.05);1min Apgar评分低(χ2=-3.398,P<0.05);围生期孕妇有妊娠合并症的比例高(χ2=7.846,P<0.05);肺炎和反应差的发生率均高(χ2=18.210,P<0.05;χ2=14.814,P<0.05);黄疸的发生率低(χ2=10.40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肺炎是早产儿早发败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结果显示,模型C指数为0.886。预测发生率与实际发生率基本一致,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86,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在4%~100%时具有较高的净获益值。结论 女性、患肺炎早产儿早发败血症的风险较高。本研究构建的早产儿早发败血症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临床预防早产儿早发败血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研究现状及今后工作重点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乙型肝炎(乙肝)呈世界范围流行,我国是高发区,全世界约有3.5亿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者,我国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就达1亿多,其中1/3以上是母婴传播所致,乙肝疫苗和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的应用使母婴间的水平传播及产中、产后的传播得到有效控制,但HBV母婴传播中的宫内感染尚不能用乙肝疫苗完全阻断。若按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10%,HBV宫内感染率为5%~10%保守估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治疗患者的脱失情况,探讨美沙酮剂量<100 mg/d和吗啡尿检阳性与脱失的关系及交互作用。方法 2014年9-11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3个MMT门诊1 031例患者开展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HIV感染、既往吸毒及吗啡尿检等信息。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脱失的相关因素,通过交互作用分析探讨美沙酮剂量<100 mg/d与吗啡尿检阳性与脱失的关系。结果 1 031例MMT患者的脱失率为40.6%(419/1 031),尿检阳性者和美沙酮剂量<100 mg/d者的脱失率分别是57.6%(99/172)和37.4%(347/929),高于尿检阴性者(42.3%,363/859)和美沙酮剂量≥100 mg/d者的脱失率(26.5%,27/102)。控制混杂因素后,美沙酮剂量<100 mg/d者比剂量≥100 mg/d者更易于发生脱失(OR=3.05,95%CI:1.84~5.06),尿检阳性者比阴性者更易于发生脱失(OR=2.25,95%CI:1.59~3.19)。美沙酮剂量<100 mg/d和吗啡尿检阳性存在相加(RERI=256.46,AP=0.87,S=8.05)和相乘(OR=2.45,95%CI:1.71~3.49)交互作用且方向一致。结论 MMT中,美沙酮剂量<100 mg/d及吗啡尿检阳性与脱失呈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8.
HLA-DR抗原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了解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抗原与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探索HBV宫内感染的遗传易感性。方法以1997年2月~1998年8月在太原市传染病医院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发生及未发生HBV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各20例,采用序列特异引物PCR(PCR-sequencelspecificprimer,PCR-SSP)技术扩增HLA-DR基因区18对等位基因。判定HLA-DR抗原的型别。计算HLA-DR抗原各型别出现频率并分析其在2组间的差别。结果 DR3、DR51在宫内感染组的频率较高,分别为45%,40%,在非宫内感染组分别为20%。15%,OR值分别为3.27(0.67~17.08)、3.78(0.69~23.02).P分别为0.18,0.16。DR53在非宫内感染组的频率较高.为60%,在宫内感染组为35%,OR值为0.36(0、08~1.54)P为0.20,均未达显性差异。结论 DR3、DR51有可能是HBV宫内感染的易感型.DR53有可能具有保护作用.但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介素(IMD)在慢性肾脏病(CKD)时的水平变化及其与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c-C)的相关性。方法检测30例正常人和147例CKD患者血浆IMD、肾上腺髓质素(ADM)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浓度,患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分为1~5期,分析三者在不同分期的变化及其与Hcy、Cyc-C的相互关系。结果(1)随着CKD分期的不同,患者β2微球蛋白、Cyc-C、Hcy、GFR、ADM、TGF-β1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D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GFR>60 ml/min的CKD患者中不同病因类型中IMD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血浆IMD含量在肾病综合征组、IgA肾病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DM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TGF-β1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GFR>60 ml/min的CKD患者中:IgA肾病组:IMD与Cys-C、Hcy均呈显著正相关(r=0.900、0.900,P均<0.05)。结论血浆IMD、ADM和TGF-β1在CKD进展中呈现一定变化趋势,尤其在IgA肾病早期变化明显,且与血管损伤因子Hcy、Cyc-C具有正相关性,提示IMD和ADM可能参与CKD血管损伤的病理过程;而TGF-β1在肾纤维化过程中的变化,反映了机体自我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山西省2005年流感流行情况,为我省流感流行的趋势和病毒变异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血凝抑制实验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正常人群的393份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山西省2005年正常人群的总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以:B/沪/361/2002最高(95.9%,237.74),其次为A3/闽/411/2002(91.6%,65.76),A1/沪/7/1999最低(85.8%,59.64)。3个地区中山西省南部的临汾地区乙型抗体水平最高;甲3型抗体水平以中部的晋中地区为最低;北部的大同地区甲1型抗体水平高于另两地。不同年龄的人群中6~岁人群的3型抗体水平均为最高。[结论]甲3型,甲1型流感在该省曾有过流行,但该省2004-2005年流感流行以乙型为主。3型抗体的分布有地区和年龄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