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12篇
  免费   705篇
  国内免费   2497篇
耳鼻咽喉   525篇
儿科学   342篇
妇产科学   720篇
基础医学   677篇
口腔科学   200篇
临床医学   2833篇
内科学   3031篇
皮肤病学   245篇
神经病学   735篇
特种医学   406篇
外科学   1913篇
综合类   3694篇
预防医学   1058篇
眼科学   139篇
药学   794篇
  28篇
中国医学   395篇
肿瘤学   67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7篇
  2022年   329篇
  2021年   301篇
  2020年   414篇
  2019年   555篇
  2018年   313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259篇
  2014年   449篇
  2013年   508篇
  2012年   740篇
  2011年   924篇
  2010年   896篇
  2009年   1066篇
  2008年   1114篇
  2007年   1383篇
  2006年   1605篇
  2005年   1692篇
  2004年   1507篇
  2003年   1352篇
  2002年   1203篇
  2001年   1041篇
  2000年   50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 对3例怀疑M蛋白相关性杆状体肌病患者进行肌肉病理检查、M蛋白筛查明确诊断,提高对这一罕见疾病的认识并探讨对此疾病的诊疗方案。 方法 报道3例M蛋白相关性杆状体肌病,结合文献复习对病例特点进行总结。 结果 3例患者均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肌肉无力症状,完善肌肉活检诊断为杆状体肌病,合并M蛋白,给予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有效。 结论 散发的晚发型成人杆状体肌病是一种罕见的、亚急性进展的肌病,常合并M蛋白,针对清除M蛋白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异常的基因,为ITP治疗寻求新方法。 方法 随机选取ITP患者(ITP组)8例和同期入院体检健康者8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离外周单个核细胞并在体外诱导分化为单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moDCs),选取ITP组和正常对照组moDCs样本各3例,使用Illumina Hiseq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完成生物信息学分析。其他moDCs样本分为对照组、ITP组和ITP+雷帕霉素处理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TORC1)信号通路激活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oDCs表面分子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moDCs细胞因子分泌能力。 结果 差异性表达分析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TP组患者moDCs中有161个基因表达上调,320个基因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和分子通路注释,结果表明差异基因主要集中在T细胞分化、T细胞共刺激、T细胞活化等生物学过程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信号途径。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显示,ITP组患者树突状细胞中mTORC1信号通路基因表达上调。进一步验证发现,ITP组患者moDCs中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mTORC1活化标志物磷酸化核糖体蛋白S6激酶(S6K)相对含量升高,同时ITP组患者moDCs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促炎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2(IL-12)的表达增加,而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降低。使用mTORC1抑制剂雷帕霉素可以抑制moDCs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和促炎因子IL-6、IL-12的分泌,并上调IL-10的表达,而对TGF-β的分泌无明显影响。 结论 ITP患者moDCs中mTORC1信号通路高度激活,使用mTORC1抑制剂雷帕霉素可以改善moDCs的免疫调节能力。因此,mTORC1信号通路可能是调节ITP患者moDCs功能异常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山东省康复医学科脑卒中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现状,并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规范脑卒中住院患者静脉输液,降低输液使用率。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山东省内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脑卒中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应用的相关情况。调查内容包括2021年1月1日至5月31日时间段内总出院人次、脑卒中患者出院人次和脑卒中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的使用情况(包括静脉输液药物、原因、输液时间、用药天数等);静脉输液对康复治疗效果、脑卒中并发症和住院费用等的影响,以及所在医院对降低静脉输液率的态度和有效措施等。收集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山东省康复医学科脑卒中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为31.72%,静脉输液药物种类以改善循环和营养神经为主。输液时间短对功能恢复未产生不良影响;输液时间长会影响科脑卒中住院患者的功能恢复,导致其并发症增加。静脉输液脑卒中患者日均费用较无静脉输液患者显著减少,药占比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输液脑卒中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与无静脉输液脑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静脉输液提高了药占比,且长时间输液影响功能恢复,对康复治疗产生不良影响,应采取各种措施降低静脉输液使用率,规范其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新入职护士的安全行为现状、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以期为管理者做好新入职护士的管理与培训、提升其安全行为水平、保障医疗安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于2020年9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山东省4所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新入职的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安全行为量表、患者安全文化感知问卷、组织支持感问卷、患者安全胜任力护士评价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454名新入职护士的安全行为得分为(56.56±5.19)分;新入职护士安全行为量表总分与患者安全文化感知问卷(除压力维度外)、组织支持感问卷、患者安全胜任力护士评价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均P<0.05),与患者安全文化感知问卷中的压力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5);AMOS分析显示,患者安全文化感知、患者安全胜任力对新入职护士安全行为存在直接正向影响(β=0.246,β=0.048,均P<0.001)。Bootstrap分析显示,组织支持感、患者安全胜任力在患者安全文化感知和护士安全行为间的中介效应显著(95%CI:0.031~0.091),新入职护士患者安全文化感知对护士安全行为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7(CDC7)、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4(MCM4)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C7、MCM4蛋白在30例正常宫颈、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I级(CINⅠ)、25例CINⅡ~Ⅲ、50例宫颈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与传统细胞增殖标记物Ki67比较,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①CDC7在正常宫颈、CINⅠ、CINⅡ~Ⅲ及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26.7%、56.0%和78.0%,表达水平与病变程度呈中度正相关(rs =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CM4在4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7%、36.7%、64.0%和88.0%,表达水平与病变程度呈中度正相关(rs=0.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i67在4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26.7%、60.0%和84.0%,表达水平与病变程度呈中度正相关(rs=0.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CDC7蛋白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病理分级、淋巴转移和肌层浸润深度相关(P=0.024、P=0.033、P=0.023),MCM4蛋白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病理分级和肌层浸润深度相关(P=0.010、P=0.003),Ki67蛋白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病理分级、淋巴转移和肌层浸润深度相关(P=0.009、P=0.016、P=0.021);③CDC7与MCM4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01);④多因素调整后CDC7、MCM4、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是宫颈组织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论 CDC7、MCM4蛋白在CIN及宫颈癌中高表达,具有成为CIN及宫颈癌诊疗参考指标的潜在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网络分析的方法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攻击性以及父母攻击性的相互影响。方法 2019年1—12月选择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ADHD儿童108人为ADHD组,正常儿童110人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及其父母均完成攻击问卷。通过构建网络的方法对ADHD及对照组儿童攻击性行为与其父母的攻击性行为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ADHD组儿童躯体攻击性、言语攻击性、易怒得分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2.94、5.92,P<0.001)。ADHD父母的攻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分量表显示ADHD组父母易怒(t=3.83、3.70)、父母敌意(t=2.69、3.06)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父母的攻击性和ADHD儿童的攻击性有显著相关(P<0.01);网络分析显示ADHD儿童与正常对照组儿童存在不同的攻击性网络结构,其网络全局强度高于对照组(Z=2.06,P<0.05)。结论 ADHD儿童和其父母较正常儿童均具有较高水平的攻击行为,父母的攻击性和ADHD儿童的攻击性之间相互影响,ADHD儿童攻击性受到父母的影响显著大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降低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圈组,通过现状调查、原因解析明确问题真因,从制定动静脉内瘘院前指导规范,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实施“VAP”评估模式,制定围手术期标准化管理流程;构建“互联网 +”智能宣教模式,优化院外延伸服务三方面进行改进。结果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率由10.6%降低至3.3%。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柱微创经皮椎间孔镜日间手术全程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1日~2018年3月31日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住院管理模式。选取2018年4月1日~2019年4月30日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日间手术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日间组,实施涵盖门诊、病房、出院后随访的全程化日间手术管理模式。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期视觉模拟评分法(VAS)、JOA、ODI评分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术后各期VAS、JOA、OD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组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直接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日间手术全程化管理模式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具有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同时在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住院费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宏基因组学和培养组学技术对米氏克雷伯菌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病原检测、分离和治疗措施。方法:分析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对2019年7月1日收治的1例米氏克雷伯菌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导致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主动脉层术后持续间断发热,经抗真菌治疗后效果不佳,经宏基因组学测序联合培养组学技术分离病原提示疑似米氏克雷伯菌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调整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卡泊芬净抗感染治疗后,患者发热症状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后出院。结论:米氏克雷伯菌感染较少见,且易误诊为其他克雷伯菌,应用宏基因组学联合培养组学技术可尽早明确该病原所致感染,以进行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0.
贾春萌 《全科护理》2022,20(1):105-107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动力性肠梗阻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20年2月在医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400例直肠癌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动力性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0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人中38例(9.50%)术后出现动力性肠梗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术前肠梗阻史、合并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3 h、吻合口瘘均为影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发生动力性肠梗阻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有术前肠梗阻史、合并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3 h和吻合口瘘等因素使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发生动力性肠梗阻的风险增大,临床护理工作者应积极实施对应护理干预,以期降低术后动力性肠梗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