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50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凯  高伟 《天津医药》2019,47(11):1196-1200
免疫耐受是器官移植的终极目标。尽管目前对于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探索很多,但大多处于试验阶段,应用于临床的方案甚少。对调节性 T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研究较为透彻,但供体特异性调节性 T细胞因其比例较低、制备困难,在移植免疫中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调节性 T细胞的共性、供体特异性调节性 T细胞的抑制功能、体外培养技术、胸腺移植等方面出发,总结供体特异性调节性 T 细胞在近年的研究热点,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儿童肝移植术后停用免疫抑制的可行性, 探究影响患儿免疫耐受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器官移植科接受肝移植手术且术后进行免疫抑制剂撤除的14例患儿资料。其中, 男8例, 女6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为(20.32±4.65) kg/m2;受者移植时患儿年龄范围为0.58~0.71岁, 中位年龄为0.58岁;纳入研究时患儿年龄范围为2.65~4.52岁, 中位年龄为3.75岁;移植术后至纳入研究时间间隔为(3.08± 1.10)年。供者中, 男6例, 女8例, 供者年龄为(22.84±13.93)岁。14例患儿的移植病因均为胆道闭锁, 10例为活体肝移植, 4例为尸体肝移植。参与撤除免疫抑制剂临床研究的患儿中, 4例为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post 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 PTLD)而撤除免疫抑制剂。所有患儿移植术后进行免疫治疗, >6岁的患儿采用激素+他克莫司(tacrolimus, FK506 )+吗替麦考酚酯三联用药方案, ≤6岁的...  相似文献   
3.
调节性T淋巴细胞作为一种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细胞,在移植免疫耐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2]。但在临床上,我们不得不考虑免疫抑制药物是否影响该细胞的功能。深入研究不同免疫抑制剂对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影响,在器官移植中选择性地使用可诱导和维持调节性T淋巴细胞抑制功能的药物或者生物治疗方案,有利于诱导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转录组分析抑制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激酶 1(STYK1/NOK)后仓鼠肾正常细胞 BHK21的基因表 达,并分析其可能作用的信号通路。方法 BHK21细胞分为空载体组(转染 6 µg空载体 pBs/U6)、低转染浓度组(2 µg si-STYK1/NOK质粒+4 µg空载体 pBs/U6)和高转染浓度组(6 µg si-STYK1/NOK质粒)。转染 48 h后,Western blot 检测 STYK1/NOK蛋白表达,基于检测结果,选取空载体组和高转染浓度组提取总 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将测序所 得的序列进行过滤比对,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后,应用 R软件进行生物功能(GO)分析和 KEGG信号通路分析。应用 STRING蛋白质互作数据库中的互作关系进行差异基因蛋白互作网络的分析。采用 qRT-PCR验证关键差异表达基 因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 2(Mthfd2)、转录激活因子 5(Atf5),ⅡA分泌型磷脂酶 A2(Pla2g2a)、6-磷酸果糖-2-激酶/ 果糖-2,6-双磷酸酶 3(Pfkfb3)的表达。CCK-8法检测空载体组和高转染浓度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 结果表明高转染浓度组明显抑制 STYK1/NOK蛋白表达。高转染浓度组与空载体组相比,共发现差异表达基因 44 个,包括 19个上调基因和 25个下调基因。GO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影响生物调控、细胞进程、代谢调控、 细胞生物过程、细胞、细胞部分、胞外区、配体和催化活性。KEGG通路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作用于免疫 系统、癌症、细胞周期、信号转导和氨基酸代谢等方面。qRT-PCR结果表明,高转染浓度组Mthfd2、Atf5的相对表达量 显著上调(P<0.05),Pfkfb3、Pla2g2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与测序结果相一致。细胞增殖实验表明高转 染浓度组细胞增殖明显高于空载体组(P<0.01)。结论 抑制 BHK21细胞 STYK1/NOK表达后,致使 BHK21细胞原 癌基因表达增强,抑癌基因表达减少,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尿液细胞学检测方法在肾移植患者多瘤病毒(BKV)感染筛查和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129名肾移植患者的尿液标本,镜检查找诱饵细胞(decoy细胞).再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Decoy细胞阳性患者(病毒尿症)预留的血液标本中相应的核酸并随访.血肌酐升高及持续性病毒血症、病毒尿症者进行移植肾穿刺活检术,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5名患者(19.4%,25/129)的439份尿液标本检查到decoy细胞,首次检测到decoy细胞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69(14~540)天;8名患者(6.2%)存在病毒血症,最早出现在移植后119(56 ~540)天.3名患者(2.3%)病理证实存在BK病毒肾病(BKVAN),全部来自持续性decoy细胞(+)组且存在病毒血症.最早检测到decoy细胞时间比病毒血症和病理诊断分别提前52和81天.Decoy细胞检测预警BKVAN的敏感度为100%,特异性82.5%,阳性预测值12.0%,阴性预测值100%.结论 尿液细胞学中的Decoy细胞镜检方法是一项简单而且敏感的筛查BK感染的方法,和病毒血症相比能更早的提示BK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6.
背景:西罗莫司作为一种低肾毒性的免疫抑制剂越来越多地取代钙调神经抑制剂用于肾脏移植后,但蛋白尿是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迄今为止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广泛使用。目的:观察小剂量环孢素A减轻西罗莫司导致的移植肾蛋白尿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4例采用以西罗莫司为基础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西罗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皮质激素)出现蛋白尿的肾移植患者,10例加用小剂量环孢素A(25mg/d)的四联免疫方案患者(四联组)与14例维持原三联方案的患者(三联组),随访6个月。结果与结论:①四联组6个月后蛋白尿有显著下降(P<0.01),同时与三联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组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0)。③三联组3例次泌尿生殖系感染,四联组发生3人6例次感染,其中1例次肺部感染,5例次泌尿生殖系感染。表明小剂量环孢素在不明显增加肾毒性和感染风险的情况下可以显著减少西罗莫司导致的肾移植后蛋白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者的病因及影响家属捐献的心理因素。方法潜在捐献者符合Maas-tricht分类中第Ⅲ类标准或中国Ⅲ类标准。结果2010年3月~2011年12月访谈潜在捐献者67例,同意捐献者17例,成功捐献器官16例。结论器官捐献工作的开展,社会的认可,器官捐献知识的普及和捐献意识的提高是基础,协调员的坚持与付出,有关部门的支持是器官捐献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对于因先天经胆道闭锁而行部分肝移植的婴幼儿,其体质量小,移植物为部分肝脏,既往有过肝门肠吻合术史及须行胆肠吻合等因素,术后血管及胆道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并容易并发移植物缺血及感染[1],2010年1-12月,我院对先天性胆道闭锁进行肝移植且术后并发重症胆源性感染的2例患儿情况进行回顾,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例1,男性,因先天性胆道闭锁(肝门肠吻合术史)于出生后23个月行尸体供肝劈离式肝移植,供肝为肝左外叶;术后2周肝断面处出现胆漏和胆汁瘤,穿刺抽出黄绿色混浊状胆汁约80 ml,遂置管引流,引流液培养出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3周后经引流管造影提示出现内瘘,胆汁流入邻近肠袢;继续引流3周后,肝断面胆汁瘤消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术前选择合适的供肝、术中建立充分的流出道及术后调整门静脉压等综合措施预防活体肝移植术后肝小体积综合征.方法 总结2007年12月至2009年11月的113例活体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术前通过影像系统评估供肝体积,测算供肝体积与受者体重比(GRWR),根据供肝解剖及GRWR确定采用的供体类型(含肝中静脉右半肝,不含肝中静脉右半肝,含肝中静脉左半肝等),术中通过建立充分的流出道,根据GRWR、术前脾功能亢进情况、肝动脉开放后门静脉血流量及门静脉压力,确定是否采用脾动脉结扎等方法将门静脉压力控制在<20 mm Hg(2.67 kPa),门静脉血流量控制在<250 ml·min-1·100 g-1,观察采取上述措施后肝小体积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 75例受者接受含肝中静脉的右半肝,37例接受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肝,1例接受含肝中静脉左半肝.随访6个月,所有受者均未出现持续黄疸、败血症等严重的肝小体积综合征表现,1例受者于术后42 d死于脑卒中及呼吸衰竭,受者术后6个月存活率为99.1%(112/113).结论 术前根据供肝血管解剖及GRWR选择适当的供肝类型,术中建立充分的流出道,通过脾动脉结扎等方式调整门静脉血流及压力的综合方法可有效预防肝小体积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术中胆道数字成像技术在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肝内胆道解剖分型和胆道切面确定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66例LDLT供者,通过术中胆道数字减影了解胆道分型及变异,结合金属标志物准确选择胆道离断位置,与手术结果比较,分析其在LDLT供者术中胆道解剖描述及切面确定中的作用.结果 所有供者均采用胆道数字成像技术对肝内胆道解剖进行分型,Ⅰ型(经典型)45例(68.2%),Ⅱ型(三叉型,胆总管由右前肝管、右后肝管、左肝管汇合而成)7例(10.6%),Ⅲ型(无右肝管主干,右后肝管汇入肝总管)13例(19.7%),Ⅳ型(无右肝管主干,右后肝管汇入左肝管)1例(1.5%),Ⅴ型(复杂分型)0例(0%).Ⅰ型所有供者均形成单一吻合口;Ⅱ型7例供者中4例形成2个吻合口,3例经成形或非成形后形成1个吻合口;Ⅲ型13例供者中9例形成2个吻合口,4例经成形后形成1个吻合口;Ⅳ型1例供者,2个胆道吻合口.所有供者都完成活体右半肝切取术.结论 术中胆道数字减影结合金属标志物可以精确显示肝内胆道解剖及变异并准确定位肝管切面,减少胆道吻合口数目,有助于供肝的安全获取和移植.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biliary digital imaging technology in determining the type of the intrahepatic bile duct anatomy and the transection plane of the duct in right lobe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 Methods Mobile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was performed to show the intrahepatic bile duct anatomy of 66 liver transplant donor candidates. Combined with metal markers, the bile duct transection plane was defined. Comparing with the actual results, the effect of digital imaging technology in determining the intrahepatic anatomical variations and transection plane of the duct in LDLT was evaluated. Results Intrahepatic bile duct anatomical variations were showed in all donors by using digital imaging technology. type Ⅰ (classical type) was identified in45 cases (68.2%), type Ⅱ (with triple confluence, the simultaneous emptying of the right anterior segmental duct, right posterior segmental duct and left hepatic duct into the common hepatic duct) in 7 cases ( 10.6% ), type Ⅲ (no right hepatic duct stem, right posterior segmental duct draining into common hepatic duct) in 13 cases ( 19. 7% ), type Ⅳ (no right hepatic duct stem, right posterior segmental duct draining into left hepatic duct) in 1 case (1.5%), and type Ⅴ (complex variation ) in no case (0%). As a result, cases of type Ⅰ form a single anastomosis. In type Ⅱ, four cases formed double anastomoses, three cases formed single anastomosis with or without ductoplasty. In type Ⅲ, two anastomoses were formed in 9 cases, single anastomosis in 4 cases with ductoplasty. The case of type Ⅳ had double anastomoses. In all cases right lobe liver were harvested.Conclusions Biliary digital subtraction image combined with metal markers accurately defines intrahepatic bile duct anatomy and the transection plane, helping to reduce number of bile duct anastomosis, and contributes to safe graft harves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