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1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社区为基础的静脉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具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凉山彝族自治州某地静脉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具的行为特征。方法 以社区为基础调查静脉吸毒人群人口学和共用注射器具吸毒行为情况。结果 在静脉吸毒的379人中,曾经共用注射器具的247人(65.2%);近3个月使用别人用过的注射器具吸毒的166人(43.8%)。本人静脉注射转变到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具吸毒的平均时间为363.73天,其中87人(35.2%)首次静脉注射吸毒即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具。彝族吸毒人群从本人静脉吸毒转变到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具吸毒的时间短,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具吸毒的次数,以及近3个月使用别人用过的注射器具吸毒的次数,高于其他吸毒人群。低文化水平吸毒人群从本人静脉吸毒转变到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具吸毒的时间短,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具吸毒的次数,以及近3个月使用别人用过的注射器具吸毒的次数,高于其他吸毒人群。结论 针对彝族和低文化水平吸毒人群开展干预,以改变共用注射器具静脉吸毒的高危行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报告病例中异性传播的构成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异性传播已成为我国艾滋病病毒传播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女性性工作者是艾滋病病毒由高危人群扩散到一般人群的重要桥梁人群。女性性工作者感染艾滋病病毒与多种因素有关,现对女性性工作者HIV/STD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艾滋病暴露前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扩大规模临床试验的适宜高危人群。方法:采用Topsis法对高危人群的9个指标基于PrEP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层面进行评估。结果:男性性行为者为最佳目标人群,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配偶次之,女性性工作者为较不适宜人群。结论: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选择的评价指标代表性较好,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HIV感染高危人群暴露前预防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临床试验的依从性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非概率抽样法筛选出352名受试者进入研究队列,其中男男性行为者(MSM) 153人、女性性工作者(FSW)36人、HIV感染者固定性伴侣(PAR) 163人,随机决定其每日1次或每周2次服药方式,分别在0、4、8、12、16、20、24、28周进行随访观察,从队列保持和药物漏服两个方面了解PrEP依从性情况.采用Cochran-Mantel-Haenszel (CMH)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次高危人群PrEP临床试验中有76.70%(270/352)完成了28周的观察期,药物漏服者所占比例在随访期间波动约为35%,总体依从性得分平均(82.12±27.48)分,中位数95.24分.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本次PrEP临床试验队列保持的因素为月收入水平、试验期间是否有担心和困难、试验期间是否有医疗服务需求、随访管理模式;影响药物漏服的因素为婚姻状况、服药方式、试验期间是否有担心和困难、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影响总体依从性得分的因素为人群类别、性伴侣数、是否有伴随用药、试验期间是否有医疗服务需求、随访管理模式.结论 本次HIV感染高危人群PrEP临床试验的整体依从性高,影响因素多,在后续研究中应特别加强流动性较强的MSM和FSW人群的依从性管理,并继续推广由专人随访的队列管理模式,适当增加随访次数,不同特征个体分类管理,从而确保临床试验的高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由于艾滋病病毒(HIV)高危人群是社会弱势群体,在社会生活中他们的隐蔽性和流动性很大,针对这些群体开展的队列招募和随访会遇到比一般人群更多的困难,而失访者在社会人口学和行为学指标上可能与保持在队列中的研究对  相似文献   
6.
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生活质量量表的初步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编制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生活质量测量工具.方法:采用个人访谈、文献回顾、认知预试验方法,结合专家组意见,形成初始量表.将内容效度分析、反应度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用于条目筛选及量表的信效度评价.结果:形成了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生活质量量表测试版.该量表包含61条目,总体克朗巴赫α系数为0.958,重测信度为0.917;维度的设置与预期的量表内容框架一致,六个维度分别为身体健康、家庭关系与社会支持、心理健康、毒品依赖、日常生活活动与经济状况、满意度,可以解释方差的53.68%,CFI为0.95,SRMR为0.07,社区吸毒组、强制戒毒组、美沙酮治疗组的量表总分分别为(57.1±11.7,64.6±10.9,70.9±12.5,F=57.13,P<0.0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量表总分与MOS SF-36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722(P=0.000).结论: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生活质量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7.
海洛因成瘾者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脱失和保持的定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四川省西昌市海洛因成瘾者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脱失和保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12月-2006年1月,从四川省西昌市美沙酮维持治疗社区中分别选取87名参加维持治疗的吸毒者和50名相关社区人员进行美沙酮维持治疗脱失和保持情况及影响因素的个人深入访谈。结果:西昌市参加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吸毒者脱失的主要原因是因偷吸而被强制戒毒和外出;保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参加治疗的吸毒者主动与吸毒伙伴减少来往和积极工作。社区对美沙酮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美沙酮维持治疗的知晓和了解程度低、对参加治疗的吸毒者仍存在偏见。结论:应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参加者开展干预服务提高保持率,同时加大社区宣传减少社会偏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凉山地区静脉吸毒人群梅毒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以社区为基础招募吸毒人员 ,调查静脉吸毒人群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静脉吸毒人群中梅毒感染率为15 3% (5 8/ 379)。在单因素卡方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 ,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与性行为相关的因素 :近 6个月是否有性伙伴以性交为条件给你提供了毒品、物品或住处 (商业性性行为 )、近 6个月性伴人数、近 6个月新性伴人数、近 6个月与非主要性伴的性交频率和近 1个月是否与非主要性伴有过阴道性交。结论 需加强对四川省凉山地区静脉吸毒人群吸毒行为和性行为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来控制性病和艾滋病传播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凉山地区静脉吸毒人群药物滥用及其行为特征调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地区静脉吸毒人群药物滥用及行为特征情况,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戒毒干预措施预防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提供数据.方法:以社区为基础招募了379名静脉吸毒人员,调查其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药物滥用的种类、吸毒方式和频率,口吸和静脉吸毒时间,共用注射器具情况等.结果: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为11.3%(43/379).379名被调查者全部为海洛因滥用者,其中247人(65.2%)单独使用过海洛因,297人(78.4%)混合注射过海洛因与安定,滥用过的其他药物有安定(8.2%)和鸦片(1.3%).300人(79.2%)每天静脉注射吸毒一次及以上;曾经共用注射器具静脉吸毒的为247人(65.2%),87人(35.2%)首次静脉注射吸毒即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具;初次口吸吸毒和静脉注射吸毒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2.37岁和25.35岁,口吸吸毒和静脉注射吸毒的平均时间分别为6.41年和3.42年.结论:加强青少年、吸毒人员关于毒品危害和拒绝毒品的健康教育活动,以及开展美沙酮或丁丙诺啡口服治疗海洛因依赖者,降低静脉注射吸毒行为,控制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种子招募的静脉吸毒人群高危行为及HIV、HCV和梅毒感染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了解在四川省凉山州地区队列组建中不同招募途径的静脉吸毒人群高危行为及HIV、HCV和梅毒感染特征情况。方法:在队列组建时调查研究对象的招募方式、社会人口学和高危行为特征,采集血样检测HIV、HCV和梅毒感染情况。结果:在379名招募的静脉吸毒人群中,309人(81.5%)是通过种子推荐来的,70人(18.5%)是从其他途径获得信息来的。种子介绍的与其他方式招募的研究对象在民族构成、近3个月静脉注射吸毒频率、近3个月海洛因混合安定使用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近3个月毒品使用的其他方式、注射器具共用情况、性行为和血样HIV、HCV和梅毒检测结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采用应答驱动抽样方法是招募静脉吸毒人员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尚需进一步探讨其对参加者高危行为特征与血清学检测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