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3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0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881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62篇
药学   6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101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SPA—ELISA一步法检测囊虫病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SPA-ELISA一步法检测了囊虫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并与快速SAP-ELISA进行对比。两法同时检测了59例囊虫病患者,36例囊虫病病人和30例正常人血清。结果表明:SAP-ELISA一步法和快速SPA-ELISA的阳性率分别为94.91%和98.31%,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1:425.89和1:565.72,均无显著性差异。对1例肝吸虫病和1例包虫病人血清均起交叉反应。说明SPA-ELISA一  相似文献   
2.
广东海南岛地区的微小按蚊根据其形态特征可分为A型和B型,在云南芒市和遮放地区的微小按蚊也同样有这两型。为了进一步了解微小按蚊两型在遗传结构上是否有差异,我们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薄层垂直平板电泳方法,对云南的微小按蚊A型和B型的成虫作酯酶(Est)同工酶的比较。  相似文献   
3.
利什曼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为了寻找有效的疫苗成分,人们对利什曼原虫的抗原成分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研究表明,利什曼原虫抗原成分复杂,各种利什曼原虫间存在广泛交叉抗原,但仍存在种、期特异性抗原成分,为利什曼原虫的分类及利什曼病的特异诊断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找到一些具有诱导保护性功能的抗原。前鞭毛体表面多糖抗原及膜上具有蛋白酶活性的 gp68抗原对于原虫在宿主细胞内的寄生起重要作用,与原虫的毒力有关。但单纯多糖抗原没有诱导保护性的功能,相反却能加剧疾病的进程,而当其与膜上脂类结合成大分子糖脂时则具有良好的诱导抗感染保护的功能,为很有前途的一种可望成为疫苗的抗原成分。而原虫的分泌性抗原则可用于利什曼原虫的血清分型并具有一定的诱导保护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世界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及防治进展   总被引:34,自引:7,他引:34  
20 0 1年 1 0月 9日至 1 4日世界卫生组织( WHO)在日内瓦召开了预防与控制血吸虫病和土源性蠕虫病专家委员会联席会议。现将有关血吸虫病的交流及讨论情况简要介绍如下。流行情况在人类寄生虫病中 ,就社会经济与公共卫生重要性而言 ,血吸虫病是仅次于疟疾的第二重要的热带病。血吸虫病流行于 76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估计6亿人口受威胁 ,感染人口 1 .947亿。就全球而言 ,感染者集中于 1 0 - 1 9岁年龄段。80 %以上感染者和大部分严重病例分布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虽然一些国家的有效防治使感染人数有显著减少 ,如中国、巴西、埃及、菲律宾…  相似文献   
5.
摘要 血吸虫是一种雌雄异体的吸虫,其基因组较大,约270Mb了解血吸虫基因组,对理解血吸虫生物学、耐药机制和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抗原变异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始于1992年的血吸虫基因组计划中发现基因的最新进展。此计划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发现和描述曼氏和日本血吸虫新的基因,以便寻找新的药物作用靶位和疫苗。目前已编目的基因占整个血吸虫基因组中全部核苷酸的15%—20%,说明这一计划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血吸虫病兔疫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吸虫病免疫诊断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有了很大发展.可以说,所用抗原涉及血吸虫生活史中各个时期;所用方法包括了补体结合、间接血凝、胶乳凝集、凝胶电泳(或扩散)、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放射免疫测定以及环卵沉淀试验等.免疫诊断的依据长期来主要为检测特异抗体.由于抗体在宿主体内长期持续存在,甚至经过有效治疗后粪便中已找不到虫卵,抗体仍长期不能消失,因此不能用于区分活动性感染和既往感染,也无法反映治疗的效果.而检测循环抗原则可弥补上述之不足.因此许多学者对之竞相研究,特别是引入单克隆抗体技术,使得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日本血吸虫成虫RNA CHOMCZYNSKI法快速分离纯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应用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抽提日本血吸虫成虫RNA,能够在数小时内抽提出完整的成虫RNA。此法对于分离数量很少的寄生虫材料中的RNA尤为有效。通过对日本血吸虫成虫RNA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发现其核糖体大亚基RNA(L-rRNA)体内切口(in vivo nick)现象的存在。并随核糖体小亚基RNA(S-rRNA)一道电泳迁移。反映了L-rRNA的后转录加工。  相似文献   
8.
疟疾监测效果评价的新方法──综合指标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评价疟疾监测效果的综合指标。方法:用德尔菲(Delphi)法由专家对常用效果评价指标进行筛选,以确定主要效果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而建立疟疾监测效果指数的计算式。结果:通过专家咨询方式确定主要效果指标的权重(W),分别为:当地感染的发病率为0.36、病人检出比例为0.31和输入继发病例/输入病例为0.33。得出疟疾监测效果指数(MSEI)=Σni=1Xi·Wi。按此式对甲、乙两种方案监测试点进行费用-效果分析,计算所得的得分分别为48.56和45.93,以致甲方案每取得1分约需乙方案所需费用的4倍。结论:此疟疾监测效果指数较为实际地反映疟疾监测方案的总体效果,适合于不同监测方案费用-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9.
细粒棘球蚴囊的内外囊连结紧密,外囊主要由胶原纤维组成,其内的新生血管以肝侧较多,而在寄生虫侧未发现任何管样结构;外囊含有DNA、RNA、蛋白质结合的α-氨基、酪氨酸、色氨酸及组氨酸、碱性蛋白质、酚类物质、网状和胶原纤维等成分;内囊除上述生化物质外,还示有钙质小体及酸性粘多糖。  相似文献   
10.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观察了酮替芬、赛庚啶及苯噻啶对恶性疟原虫的抑制作用,其中以酮替芬的效果最佳,5×10~-5M酮替芬可明显抑制疟原虫的发育,使虫数减少并不再能形成裂殖体。作者还用同步化了的疟原虫进一步研究了酮替芬对疟原虫生长环节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