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7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82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43篇
内科学   11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567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 dd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的核酸检测结果,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各类样本的差异性,为改进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利用ddPCR和qPCR技术对已经确诊的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病不同时间的全血、尿液、粪便共22份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两种方法对人保守区域基因扩增结果一致:全血标本信号最强,尿液次之,粪便最少;ddPCR在1份全血,1份尿液,5份粪便中检出ORF-1ab和N基因的阳性微滴,qPCR仅在3份粪便中检出上述基因,漏检的3个标本基因拷贝数平均浓度为128 copies/ml;ddPCR在发病<5、5~15、>15 d的各类标本中都有检出,qPCR检出以中晚期为主;重症病例用ddPCR均可测到阳性微滴,qPCR检测的各类标本均为阴性;轻症病例的各类标本中qPCR只有粪便核酸检测阳性,ddPCR检出率高于qPCR。 结论 ddPCR可以有效克服qPCR 灵敏度不足的难题,是对qPCR 的有益补充,尤其是针对病毒载量比较低的血液、尿液和可疑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适用于早期感染的判断及患者治愈后出院诊断。  相似文献   
2.
Zika病毒(Zika virus,ZIKV)是一种新发的虫媒病毒,伊蚊是其主要的传播媒介。Zika病毒感染后主要引起发热,皮疹,关节痛等轻症症状。2015年起,Zika病毒在拉丁美洲及南美洲多个国家流行,并且Zika病毒感染患者不仅出现发热,皮疹和关节痛等症状,还发现Zika病毒病的流行与婴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病毒性脑膜炎病例的发生相关。不仅如此,Zika病毒感染还可以通过性途径传播。因此,从病毒感染症状的复杂性来看,目前流行的Zika病毒已经与1947年刚发现时的Zika病毒完全不同,而是成为了一种"新病毒"。本文系统地梳理总结了Zika病毒感染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Zika病毒及其感染是对虫媒病毒传染病的新挑战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了解与分析影响MSM人群HIV新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MSM队列研究,随访调查目标人群在随访期间HIV相关行为暴露情况,进而通过广义估计方程,分析该人群HIV新发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2013-2015年对4 305名HIV阴性MSM进行了随访观察。网络交友的MSM发生被动插入性肛交的比例和肛交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高于会所酒吧和浴池交友的MSM。随访研究期间HIV平均阳转密度为4.3/100人年,被动接受肛交性行为者发生HIV新发感染的风险是主动插入方的2.20倍(95%CI:1.49~3.24);使用助性剂(aRR=1.55, 95%CI:1.10~2.17)、不能坚持使用安全套(aRR=2.24,95%CI:1.62~3.08)和梅毒感染(aRR=2.95,95%CI:2.00~4.35)是HIV新发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而控制了其他因素后,3种交友方式与HIV新发感染的关联不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SM人群中造成HIV流行的因素较为复杂,亟需多角度开展研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2016年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2016年我国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为狂犬病的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疫情数据来源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监测数据来源于山东省、贵州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苏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国家级监测点。使用Excel 2013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汇总,采用发病数、发病率、死亡率和构成比等指标分析和描述2016年我国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6年全国共有28个省份共报告病例644例,较2015年下降19.60%(157/801)。我国狂犬病高发省份为河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占全国发病数的39.44%(254/644),低发省份青海和新疆各报告1例。病例男、女性别比为2.14∶1(439/205),发病人群主要为农民(444/644)。监测点共报告暴露后就诊者1 281 340人,其中1 018 367人因犬咬或抓伤就诊。完成全程疫苗接种程序的764 234人,在Ⅱ级和Ⅲ级暴露者中占63.90%(764 234/1 195 956),在Ⅲ级暴露中28.89%(165 677/573 571)的就诊者注射被动免疫制剂。各监测点犬只平均密度为7.03只/100人,犬的平均免疫率为37.64%。结论 2016年我国狂犬病发病数继续下降,在地域分布上波及的省份增加,有向低发地区扩散的趋势。狂犬病发病人群以男性和农民为主,伤人动物主要为犬,防控狂犬病应加强农村地区知识宣传、提高犬免疫率。  相似文献   
6.
中国不同地区狂犬病病毒种群分布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明确我国不同地区流行的狂犬病病毒种群类别及其流行特征。方法 汇总GenBank数据库所有中国狂犬病流行株的N、G和全基因组序列以及国家狂犬病实验室新测定毒株序列,分别构建N基因和G基因种系发生树,明确每个毒株的种群归属。统计各地区流行株的种群类别及不同种群的毒株数量。结果 全国共流行6个毒株群(ChinaⅠ~Ⅵ),云南和湖南是我国大陆种群最丰富省份,均有多达4个群流行;河南、福建等6省份均有3个毒株群流行;上海、江西等8省份皆流行2个病毒种群;北京、天津等14省份目前只监测到1个毒株群流行。优势毒株群ChinaⅠ已蔓延至我国东北部和西部地区,共计覆盖25个省份;China Ⅲ群近年在内蒙古、新疆地区的野生动物中流行且溢出至家畜中;China Ⅳ是青海、西藏地区的流行种群,同时流行于内蒙古、黑龙江地区的野生动物中。结论 我国不同地区狂犬病病毒种群类别和数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7.
中国流感疫苗应用现状及促进预防接种的政策探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感是一种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流感疫苗在我国是二类疫苗,年平均接种率仅2%~3%。接种率低的原因包括公众对流感和流感疫苗认知不足、医务人员极少推荐、接种服务可及性和费用等。为促进我国流感疫苗的预防接种,降低流感对公众的健康危害和经济负担,应考虑采取综合政策措施积极推动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包括采用不同筹资方式和机制,提高重点人群的接种意愿和接种率、改进免疫服务公平性的效果和效率;提高医务人员和公众对流感和疫苗预防的认识,改进临床预防实践,通过制订临床指南、路径、专家共识等多种渠道,推动临床医生对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建议的推荐;加快预防接种工作体系建设,为公众提供更方便、可及和规范的预防接种;加大新型流感疫苗研发支持力度,加快新型流感疫苗上市应用;修订我国药典中"妊娠期妇女为流感疫苗接种禁忌"的条款。  相似文献   
8.
杨建芳  李虹  李娜  任斌知  祝双利 《疾病监测》2019,34(11):1001-1004
目的评价山西省2014—2018年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学监测情况。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第4版《脊髓灰质炎实验室手册》的要求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对2014—2018年山西省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接触者粪便标本进行脊灰病毒学监测和结果分析,分离到的L20B阳性分离物做型内鉴定,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对脊灰病毒衣壳蛋白VP1编码区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2014—2018年山西省CDC脊灰实验室共收到927例AFP病例及其接触者粪便标本共2 042份,分离到脊灰病毒21株,分离率为1.03%,11株经鉴定为疫苗相似株,9株为疫苗高变异株,1株为疫苗衍生脊灰病毒;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103株,分离率为5.04%。结论山西省AFP监测系统敏感,2014—2018年山西省CDC脊灰实验室在AFP病例及接触者粪便标本中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山西省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9.
禽流感及其预防控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鸡、鸭等禽类,一旦发生疫情,将给养禽业和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损失。禽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禽类存在所有甲型流感病毒亚型,是流感病毒的基因贮蓄库。禽流感病毒的高致病性毒株致病性强,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引起鸡、鸭等禽类突发性死亡。一般情况下,禽流感并不感染人。自1997年5月,中国香港地区1例3岁儿童死于不明原因多器官功能衰竭,经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荷兰国家流感中心确定为禽流感病毒A(H5N1) [1,2 ] 首例感染人事件以来,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2 0 0 3…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2015年2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的传染病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预计2月份将是全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最少的月份。2015年2月,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输入我国的风险依然存在,但在我国发生较大规模扩散的可能性极低;我国内地将继续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散发病例,不排除发生其他可感染人类的禽流感散发病例;近期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动物间禽流感疫情活跃;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将出现季节性升高;诺如病毒所致的腹泻病23月仍可能继续出现暴发疫情;猩红热疫情高于2014年同期,但较2014年12月已出现下降,学校和托幼机构陆续放假,预计病例数将会继续减少;麻疹疫情高于2014年同期,且较2014年12月继续上升,部分省份发生暴发疫情,形势不容乐观;中东呼吸综合征在沙特等地仍持续有散发病例报告,我国存在输入风险,但进一步播散的风险极低;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仍需进一步关注。结论 2015年2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处于全年较低水平;需重点关注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流感,诺如病毒所致的腹泻病,同时关注猩红热、麻疹及中东呼吸综合征输入我国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