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8篇
预防医学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2004-2020年我国伤寒/副伤寒发病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我国伤寒/副伤寒的高发人群和热点区域,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下载2004-2020年全国伤寒/副伤寒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20年全国共报告伤寒病例202 991例,男女性别比为1.18∶1,发病人群以20~59岁中青年为主(53.60%)。伤寒发病率由2004年的2.54/10万下降至2020年的0.38/10万;2011年起,伤寒<3岁年龄组发病率均高于其他年龄组,发病率为1.13/10万~2.78/10万。<3岁年龄组和≥60岁年龄组发病占比逐年升高,分别由2004年的3.48%和6.46%上升至2020年的15.59%和19.34%。伤寒热点区域持续存在于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四川省,并逐步扩大至广东省、湖南省、江西省和福建省。2004-2020年共报告副伤寒病例86 226例,男女性别比为1.21∶1,发病人群以20~59岁中青年为主(59.80%)。副伤寒发病率由2004年的1.26/10万下降至2020年的0.12/10万。2007年起,副伤寒<3岁年龄组发病率均高于其他年龄组,发病率为0.57/10万~1.19/10万。<3岁年龄组和≥60岁年龄组发病占比逐年升高,分别由2004年的1.48%和4.52%上升至2020年的30.92%和22.28%。副伤寒热点区域由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向东扩散至广东省、湖南省、江西省。结论 我国伤寒/副伤寒持续呈低流行水平,近年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发病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四川省,并向东部地区扩散,西南地区是防控的重点;<3岁婴幼儿和≥60岁老年人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我国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暴发疫情规模的影响因素,为及早控制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200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暴发疫情规模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7-2021年共报告暴发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疫情1 725起,报告疫情起数呈上升趋势。南方省份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为疫情高峰,北方省份疫情高峰为每年10-12月和次年3-6月。疫情报告地区从东南沿海省份逐步向中部、东北和西部省份扩散。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1 539起,89.22%),其次为企事业单位(67起,3.88%)和社区家庭(55起,3.19%)。人与人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1 262起(73.16%),GⅡ基因型为引起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型别(899起,81.58%)。首例病例发病至疫情报告时间间隔MQ1,Q3)为3(2,6)d,疫情规模MQ1,Q3)为38(28,62)例。近年来,疫情报告及时性提升,疫情规模随年份呈下降趋势,二者在不同发生场所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发生场所、传播途径、报告及时性和居住地类型是暴发疫情规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2007-2021年我国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整体呈上升趋势,疫情波及地区范围不断扩大,但疫情发生规模整体呈下降趋势,疫情报告及时性提升,提高监测灵敏度和及早报告可有效控制疫情发生规模。  相似文献   
3.
传染病暴发早期预警模型和预警系统概述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回顾了传染病暴发或流行早期预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的预警模型,介绍了基于不同数据源的传染病预警系统及其应用;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研究和应用的互联网搜索、社交媒体、人员流动等大数据及其分析方法,探讨其在传染病预警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建立基于多源大数据的传染病智慧化预警机制和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城市群视角探讨移动流行区间法(MEM)评估季节性流感(流感)流行强度的可行性, 评估2019-2021年京津冀地区流感流行强度, 并对监测指标可靠性进行评价。方法收集2011-2021年京津冀地区每周的流感报告发病率(IR)和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数据分别建立MEM模型, 评价模型拟合效果和两种数据可靠性, 建立最优模型评估2019-2021年京津冀地区流感流行强度。模型筛选使用交叉验证法, 模型评价指标为约登指数、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无论在京津冀地区层面还是省(市)层面, 基于ILI%的拟合模型的约登指数均高于基于IR的拟合模型。基于ILI%建立的MEM模型显示, 京津冀地区2019-2020年流行开始阈值为4.42%, 流行结束阈值为4.66%, 中、高和极高流行强度阈值分别为5.38%、7.22%和7.84%, 全年流行期共10周(2019年第50周至2020年第7周), 其中, 自2019年第50周进入流行期后, 连续6周在中流行强度水平上下波动, 并于2020年第4周进入高流行强度, 第5周突破极高流行强度阈值, 此后流行强度逐渐减弱, 直至第8周跌破流行阈值(流...  相似文献   
5.
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暴发流行让全世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也让传染病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呼吸道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历程, 探讨了传染病监测预警的未来发展趋势, 对新出现的传染病监测方法、预警模式进行综述, 寻求未来构建传染病多渠道监测和多维度预警系统的方法, 为提升我国新发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水平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山西省大同市布鲁氏菌患者的医疗费用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诊断为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就诊信息和费用信息。对患者3年内医疗资源使用情况和医疗费用进行分析;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基础性疾病、临床分期、并发症对患者医疗资源利用及医疗费用的影响。结果 共2 289例纳入分析,其中门诊1 715例,住院574例;男性占72.0%(1 649/2 289),年龄(49.6±15.5)岁,45~59岁年龄组为主(36.2%,829/2 289)。住院患者年龄(51.4±16.0)岁高于门诊(49.0±15.2)岁(Z=-4.01,P<0.001)。门诊患者年人均门诊次数(1.6±1.5)次。住院患者次均住院天数(14.6±9.9)d,患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20.8±11.4)d]和心血管系统和造血系统并发症[(16.6±9.5)d]的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均P<0.05)。在住院患者中,患有基础性疾病占51.0%(293/574),其中内分泌代谢疾病占30.3%(174/574);急性期患者占54.0%(310/574),慢性期占46.0%(264/574);患有并发症占64.3%(369/574),其中,消化系统、骨骼系统并发症分别占30.3%(174/574)和29.1%(167/574)。门诊患者中,年龄是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P<0.001);住院患者中,年龄、并发症和疗效是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P<0.05),合并骨骼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者医疗费用高于无此二系统并发症者(P<0.001)。结论 2017-2019年山西省大同市布鲁氏菌病门诊病例的医疗费用负担尚可,住院患者特别是合并骨骼、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者其经济负担较重。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仍是避免并发症发生和进展,有效降低医疗费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布鲁氏菌病(布病)患者的医疗费用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首要诊断为布病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就诊信息和费用信息。通过非参数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临床分期、并发症对患者医疗资源利用及医疗费用的影响。使用中位数描述布病患者的门诊和住院费用。结果 共13 532例纳入分析,其中门诊8 113例,住院5 419例,男性占67.8%(9 176/13 532),年龄(42.7±15.4)岁,以18~44岁(46.6%,6 304/13 532)和45~59岁(34.2%,4 622/13 532)年龄组为主。住院患者年龄(43.3±15.7)岁,高于门诊患者年龄(42.3±15.1)岁(Z=-3.85,P < 0.001)。住院患者就诊时,全身症状以发热(36.9%,1 997/5 419)和乏力(36.6%,1 983/5 419)常见,局部症状以关节/肌肉疼痛(68.9%,3 735/5 419)常见;急性期患者占79.1%(4 289/5 419),慢性期患者占20.9%(1 130/5 419);患者有并发症占46.5%(2 519/5 419),主要为骨骼系统并发症。门诊患者人均门诊次数(1.6±1.4)次。住院患者次均住院天数为(11.3±4.2)d,慢性期和有并发症患者住院天数较长(P < 0.05)。住院患者同年也有门诊记录占89.3%(4 840/5 419),人均门诊次数(3.6±2.6)次。门诊患者医疗费用以化验费和药物费为主(75.1%),住院患者以药物费、化验费和其他费用为主(74.4%)。2017-2019年门诊患者医疗费用MQ1,Q3)分别为61(52,497)、61(51,346)和58(46,318)元,住院患者医疗费用MQ1,Q3)分别为8 214(6 355,10 721)、9 095(7 018,12 155)和9 492(7 530,12 351)元。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并发症和关节/肌肉疼痛症状为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P < 0.001)。结论 2017-2019年新疆布病住院患者经济负担较重,特别是高年龄组、慢性期、合并骨骼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者。提高患者早期就诊和规范治疗意识,减少慢性化和并发症发生,可降低布病诊治所导致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定量评估我国北方城市气象因素对流感的发病影响,探索北方15个城市的气象因素对流感发病影响的差异。方法 收集西安市、兰州市、西宁市、银川市和乌鲁木齐市(西北5市)、北京市、天津市、石家庄市、太原市、呼和浩特市、济南市和郑州市(华北7市)、沈阳市、长春市和哈尔滨市(东北3市)共15个省会城市2008-2020年流感的月报告发病率和月度气象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定量分析气象因素对流感的发病影响。结果 综合单因素和多因素面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人口密度及其他气象因素的影响后,月均气温每下降5 ℃,东北3市、华北7市以及西北5市流感的发病率变化百分比(MCP)分别为11.35%、34.04%和25.04%,最佳滞后期月数分别为1、0和1个月;月均相对湿度每下降10%,东北3市和华北7市的MCP分别为15.84%和14.80%,最佳滞后期月数分别为2和1个月;月累计降雨量每减少10 mm,西北5市的MCP为4.50%,最佳滞后期月数为1个月;月累计日照时长每减少10 h,东北3市和西北5市的MCP分别为4.19%和5.97%,最佳滞后期月数均为1个月。结论 2008-2020年我国北方15个城市的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及日照时长与流感的发病均为负关联,气温和相对湿度是主要的敏感气象因素。气温对华北7市流感的发病有较强的直接影响作用,相对湿度对东北3市流感的发病有较强的滞后作用,西北5市的日照时长对流感的发病影响高于东北3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