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接种1剂次和2剂次水痘减毒活疫苗(Var V)后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为制定Var V加强免疫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知情同意、自愿参加为原则,选择3岁以下的常住儿童为受试对象,分析受试者接种1剂次和2剂次(间隔3个月)Var V后的水痘抗体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受试者接种1剂次前后和接种2剂次后的抗体GMT分别为1∶5.75、1∶30.05和1∶49.67,接种1剂次前后、接种2剂次后与接种1剂次后的抗体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接种1剂次前后和接种2剂次后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2.85%、99.35%和100.00%,接种1剂次前后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接种2剂次后与接种1剂次后的抗体阳性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1剂次后和接种2剂次后的抗体阳转率分别为68.28%和8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试者接种1剂次和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后14 d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4%和1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种1剂次和2剂次Var V后均可获得良好的免疫原性,且疫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毒性病理学是促进动物和人类健康发展最有价值的学科之一,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毒性研究中对石蜡包埋、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切片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毒性病理学评价的金标准。数字毒性病理学、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尤其是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是全球颠覆性、快速发展的技术领域,其对组织病理学领域的影响正在迅速显现。组织病理学检查种类繁多算法的发展和应用,表明人工智能病理学平台可深度影响将来数字毒性病理学、精准医疗和个性化医疗。然而,与所有其他革命性的技术相同,人工智能病理学平台在实施和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本文综述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发展、人工智能在毒性病理学中的应用、机器学习在数字毒性病理学中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对数字毒性病理学的影响,以期为我国毒性病理学中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经工艺改进后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采用非劣效性研究,选择3~〈18岁受试者240人随机分为2组,接种试验疫苗与进口疫苗,比较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另选择18~〈60岁受试者360人随机分3组,接种3个连续批次试验疫苗,评价试验疫苗批间免疫效果的一致性。结果试验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与进口疫苗比较,两组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疫苗和进口疫苗各型别抗体阳转率、免疫后血凝抑制(HI)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和保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连续批次试验疫苗各型别抗体阳转率和免疫后HI抗体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工艺改进后的试验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良好,批间免疫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敏感性遗传学检测技术在产前诊断领域的广泛应用,产前染色体嵌合体的检出越来越普遍,其诊断标准、遗传咨询原则和临床处理方案在不同单位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不仅给实验室、产前咨询医师或胎儿医学医师的诊疗工作带来了挑战,而且也给孕妇及其亲属造成了焦虑与困扰。鉴于此,本组专家就染色体嵌合体的产前遗传学诊断与遗传咨询达成共识,以期建立标准化的诊疗规范,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固定比率为10(FR10)的大鼠可卡因药物辨别模型,进行可卡因辨别效应和剂量关系的测试及半数有效量(ED50)测定。方法采用FR值逐渐递增1和每获得5次奖励FR值自动增加1的两种实验程序对32只SD大鼠进行食物训练,食物训练成功的大鼠给予可卡因10 mg·kg-1或氯化钠注射液进行辨别训练;将辨别训练成功的大鼠依次给予可卡因0、0.1、0.5、1.25、2.5、5、10 mg·kg-1进行替代测试,并计算ED50值。结果有27只大鼠食物训练成功进入到辨别训练阶段。采用FR值1、2、4、6、10渐进递增的程序,用时(27.2±2.9) d共19只大鼠辨别训练成功。用可卡因0、0.1、0.5、1.25、2.5、5、10 mg·kg-1进行14只大鼠的替代测试,可卡因踏板反应百分数分别为(18.7±25.1)%、(2.1±4.0)%、(16.1±37.3)%、(36.4±45.9)%、(57.1±48.8)%、(74.3±41.0)%和(91.6±25.0)%,通过线性拟合求得可卡因ED50值为3.67 mg·kg-1。结论成功建立FR 10可卡因药物辨别模型,可卡因0~10 mg·kg-1诱导的辨别效应呈剂量依赖性增加趋势,ED50值为3.67 mg·kg-1。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鸡胚基质和细胞基质的H1N1单价流感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反应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鸡胚基质和MDCK细胞基质H1N1流感疫苗注射C57BL/6小鼠,通过体外中和实验,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及多细胞因子检测比较2种基质生产的单价流感疫苗诱导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应的差异。结果:体液免疫方面,细胞基质疫苗组血清滴度与鸡胚基质疫苗组血清滴度基本一致。在细胞免疫方面,细胞基质疫苗组的细胞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更加显著。结论:由于病毒培养基质的不同,2种流感单价疫苗在诱导免疫反应时间存在一定差异。细胞疫苗具有诱导多种免疫反应的优势,综合细胞工艺的其他优势,说明利用细胞工艺生产流感疫苗将会成为趋势。本实验有助于评价不同基质制备的单价流感疫苗在小鼠中诱导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在GLP实验室评估膜片钳检测临床用药物对hERG钾通道作用的差异性和重复性,研究9种致尖端扭转性室速(TdP)风险的临床用药物(高风险临床用药物:苄普地尔、奎尼丁、索他洛尔;中风险临床用药物:昂丹司琼、西沙比利、特非那定;低风险临床用药物:雷诺嗪、维拉帕米和美西律)对hERG钾通道的阻断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不同浓度的苄普地尔、奎尼丁、索他洛尔、昂丹司琼、西沙比利、特非那定、雷诺嗪、维拉帕米和美西律作用于外源稳定转染表达hERG钾通道的HEK293细胞(hERG-HEK293稳态细胞)后hERG电流(IKr)的变化,研究上述临床用药物对IKr作用的浓度依赖性及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9种临床用药物对hERG-HEK293细胞上IKr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且高风险临床用药物苄普地尔和奎尼丁的IC50值分别约为98.32 nmol?L-1和1.95 μmol?L-1,索他洛尔的IC50值大于300 μmol?L-1;中风险临床用药物昂丹司琼、西沙比利和特非那定的IC50值分别约为0.94 μmol?L-1、39.10 nmol?L-1和128.58 nmol?L-1;低风险临床用药物雷诺嗪、维拉帕米和美西律的IC50值分别约为9.94 μmol?L-1、235.49 nmol?L-1和65.56 μmol?L-1。本实验所得临床用药物IC50值基本与文献基本相符。结论临床用药物致TdP风险与hERG通道的阻滞作用密切相关,但hERG通道阻断不等同于TdP风险,还与心脏上表达的多种离子通道有关,某些临床用药物可以通过阻断钠通道和钙通道而降低风险。本研究结果提示本方法所得数据可靠,为国内GLP实验室进行hERG钾通道评价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可用于药物心脏毒性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甲流)病例与其他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的临床特征。方法以疫苗上市后10个县(区)监测点的在校师生作为监测对象,对2009年11月20日~2010年5月31日发生的ILI临床症状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790例ILI的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咽痛。甲流患者的高热(>39.0℃)发生率高于其他ILI,两组发热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57,P=0.01)。甲流病例与其他ILI除发热外,其他临床特征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各症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女性ILI中,甲流患者(14例)咽痛(2=4.17,P<0.05)、咳嗽/咳痰(2=4.40,P<0.05)的发生率高于其他ILI(16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ILI中,甲流与其他ILI各症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I中,甲流患者与其他ILI的临床特征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9.
非整倍体(aneuploidy)指细胞核内染色体数不是染色体组的整倍数,包括单体、三体、四体、双三体、缺体等,与恶性肿瘤发生密切相关。非整倍体诱导剂(aneugen)指诱导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即导致非整倍体形成的物质。现行的遗传毒性试验指导原则要求评估化学物质诱发非整倍体的可能性,但标准的遗传毒性试验组合不包括专门评估非整倍体诱导剂的试验。微核试验结合FISH和CREST染色为染色体数目畸变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体外多终点试验和毒性追踪分析可通过MoA检测非整倍体诱导剂。目前对生殖细胞非整倍体诱导剂进行全面风险评估的数据较少,因此在未来有必要开展非整倍体诱导剂对生殖细胞影响的研究,并对其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以补充这一领域数据的空缺。本文对目前哺乳动物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非整倍体形成机制、检测方法、危害以及暴露后的风险评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优化的人用H5N1禽流感病毒疫苗生产的工艺。方法 在不同的稀释倍数、收获时间及灭活剂添加量下,通过测量收获液的病毒滴度和血凝效价,来确定病毒的最佳生产条件,并对离心法和凝胶过滤层析法的纯化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103~104半数鸡胚感染量(50% egg infective dose,EID50)病毒接种鸡胚,收获的鸡胚尿囊液的病毒滴度和血凝效价最高,分别为10-8.3EID50和1∶480;在56~72 h血凝效价最高。甲醛浓度1∶10 000灭活144 h为灭活最佳条件。两种纯化方法得到的样品纯度和卵清蛋白的去除率相近,但离心纯化法和凝胶过滤层析纯化法病毒回收率有较大的差异,分别为19%和70%。结论 成功建立了高产毒的鸡胚基质H5N1禽流感病毒培养、灭活及纯化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