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6篇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国不同地区糖代谢状态的归因死亡风险和疾病负担。方法本研究数据基于2012—2015年中国高血压调查和2013年中国居民死因监测数据。共纳入22702名35岁及以上无心血管疾病史的中国高血压调查对象,并于2018—2019年对其随访心血管死亡结局。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糖代谢状态与死亡的风险比进行估计。采用人群归因百分比(PAF)评估不同糖代谢状态造成的心血管疾病负担。结果在随访时间内,共有479例心血管病死亡。与正常血糖人群相比,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人群的心血管病死亡风险[HRs(95%CI)]分别为1.37(1.04~1.80)和1.36(1.06~1.75)。2013年我国心血管死亡归因于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PAF分别为2.48%(95%CI:2.31%~2.66%)和2.96%(95%CI:2.79%~3.13%),归因于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心血管病死亡人数分别为11.99万和13.97万。此外,不同糖代谢状态的PAF存在地区和省级差异,心血管病死亡归因于糖尿病的PAF最高为东部地区[3.73%(95%CI:3.44%~4.04%)],其次为西部地区[2.62%(95%CI:2.24%~3.01%)],最低为中部地区[2.42%(95%CI:2.16%~2.68%)]。结论我国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带来的心血管疾病负担较重,且存在地区和省份差异,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造成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国≥35岁女性血脂异常患病、知晓、治疗及控制情况。方法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中国重要心血管病患病率调查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 选取该项目中17 418名≥35岁的女性, 问卷调查收集其年龄、病史、是否绝经等基本信息, 实验室检测其血脂指标。分析我国≥35岁女性血脂异常总体及各类型的患病率, 血脂异常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结果纳入的女性年龄(56.2±13.0)岁, 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3.1%(5 765/17 418), 其中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分别为9.7%(1 695/17 418)、11.1%(1 925/17 418)、10.9%(1 889/17 418)及7.3%(1 262/17 418)。血脂异常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非已婚、汉族、初潮年龄>16岁、肥胖、中心性肥胖、饮酒、糖尿病、高血压、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女性, 其血脂异常患病率均高于无该特征女性(P均<0.05)。绝经女性为10 432人(59.9%...  相似文献   
3.
我国职业场所高血压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在职业场所开展高血压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对照设计,在全国选取20个分中心,每个分中心选取条件相匹配的2~4家职业场所,随机分为管理组和常规组。管理组采取职业场所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和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的综合干预策略,每位患者至少管理2年;常规组沿用现行管理办法,收集基线及2年时的资料。本研究对职业场所中入选的30家国企单位(管理组20家,常规组10家)高血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主要指标为高血压控制率,干预效果为管理组差值(率/均值)-常规组差值(率/均值)。结果 共有2 622名患者完成2年随访,其中,管理组2 055人,常规组567人。实施综合干预后,与常规组相比,管理组患者SBP和DBP的干预效果分别为-7.5 mmHg和-3.9 mmHg(P<0.05),BMI为-0.4 kg/m2P<0.05),规律运动率和饮酒率分别为36.4%和-14.0%(P<0.05),而吸烟率为-6.1%(P>0.05),血压控制率的干预效果为25.0%(P<0.05)。亚组分析显示高中文化程度(27.6%)、白领(41.9%)、属于医疗机构已分离企业(41.9%)的患者控制率干预效果更好(P<0.05)。结论 在职业场所开展高血压综合干预可显著改善高血压控制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我国西藏地区女性不同绝经时期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LVDD)的患病风险。方法 2015~2016年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西藏地区常住居民进行慢性心肺疾病调查,最终获得40~60岁女性的有效样本853例。计算各绝经时期的构成比和LVDD发生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女性不同绝经时期的LVDD患病风险。结果 未绝经、绝经早期和绝经晚期女性比例分别是56.0%、21.8%和22.2%,相应LVDD发生率分别为16.3%、35.5%和47.1%。伴有高血压或腹型肥胖的女性LVDD发生率显著高于无上述症状的女性。以未绝经女性为参照,调整年龄等混杂因素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绝经早期女性的LVDD患病风险增加(OR=1.881,95% CI:1.186~2.982),绝经晚期女性风险进一步升高(OR=2.877,95% CI:1.650~5.017);在高血压对象中,绝经早期与绝经晚期女性LVDD患病风险OR值分别为2.399(95% CI:1.220~4.719)和2.940(95% CI:1.226~7.048);在腹型肥胖对象中,OR值则分别为2.124(95% CI:1.222~3.690)和2.974(95% CI:1.451~6.095)。但在非高血压和非腹型肥胖的女性中,绝经早期LVDD患病风险的升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藏地区女性绝经后LVDD患病风险增高,高血压和腹型肥胖对象更显著,应针对这类人群进行尽早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我国长寿家族史人群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至2015年全国高血压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横断面调查采用统一的方案、问卷调查了受试对象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基本资料,测量受试对象的身高、体重、血压等。本文基于该研究的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在总的调查人群中选取有长寿家族史9 066人作为病例组,根据年龄、性别、地区采用倾向性评分法进行匹配选取了9 066人作为对照组,分析影响长寿的因素。结果两组人群年龄、性别、城市、婚姻状况、饮酒状况、体质量指数以及高血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长寿家族史人群与无长寿家族史人群相比,吸烟状况、心血管病家族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52、89.060,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高血压、心血管病家族史与长寿家族史负相关(OR:0.878、0.910、0.737,P <0.05)。结论吸烟状况、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病家族史是长寿家族史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血管事件、全因死亡事件是否独立相关。方法 2009-2010年在我国12个研究地区各抽取35~64岁调查对象1 000人,实际入选11 623人。收集清晨空腹血标本检测hs-CRP,同时调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2016-2017年对12个地区中的7个地区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6.21年(36 075人年),并记录心血管和死亡事件。总共随访6 177例,排除基线感染者、未进行hs-CRP检测和体格测量的研究对象后,5 984例纳入最终分析。根据hs-CRP值(mg/L)将人群分为3组(<1、1~和>3)。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在调整各混杂因素后,探讨hs-CRP与心血管事件及总死亡事件的关联。结果 随访对象平均年龄50.2岁。hs-CRP<1、1~和>3 mg/L 3组人群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3.6/1 000人年、7.1/1 000人年和10.4/1 000人年;全因死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0/1 000人年、5.7/1 000人年和9.1/1 000人年。调整混杂因素后,与hs-CRP<1 mg/L组相比,hs-CRP 1~和>3 mg/L明显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HR值(95% CI)分别为1.33(0.95~1.84)和1.76(1.20~2.60),呈明显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03);发生全因死亡风险也明显增加,HR值(95% CI)分别为1.76(1.23~2.54)和2.64(1.74~4.01),呈明显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01)。结论 hs-CRP增高与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事件呈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我国新疆、西藏地区35岁及以上人群身体脂肪率(BFP)和内脏脂肪指数(VFI)与心脏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的关系。方法 2015-2016年,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选取新疆、西藏地区35岁及以上调查对象7 571人,有效数据5 643人。危险因素聚集定义为两种及以上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同时存在。采用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新疆、西藏地区35岁及以上居民危险因素聚集患病率为9.78%。BFP、VFI按照四分位数分组,调整性别、年龄、民族、吸烟、饮酒、教育程度、职业劳动强度和海拔后,随着BFP或VFI水平升高,BFP或VFI与危险因素聚集关联的OR值增大。以BFP为5.0%~27.0%组OR值为1,BFP为27.1%~31.7%组、31.8%~36.6%组和36.7%~50.0%组OR值(95% CI)分别为1.15(0.86~1.54)、1.48(1.05~2.07)和1.72(1.10~2.68);以VFI为1~6组OR值为1,VFI为7~9组、10~13组和14~30组OR值(95% CI)分别为1.20(0.81~1.79)、1.91(1.30~2.80)和3.91(2.64~5.77)。BFP、VFI预测危险因素聚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5和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FP和VFI水平与心脏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相关,VFI对危险因素聚集的预测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居民代谢健康型肥胖(MHO)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至2016年期间,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选取新疆地区35~80岁调查对象4627人,有效数据3456(74.69%)人。肥胖和代谢状态分类基于体质指数(BMI)和代谢异常组分的数量。结果调查人群中MHO患病率为16.09%,肥胖人群MHO患病率为59.15%。女性中MHO比例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P0.01),男性中未见该趋势(P0.05)。农村居民MHO比例显著高于城市(64.75%vs.43.27%,P0.01)。汉族(OR=0.33,95%CI:0.23~0.45)、腰围(WC)增加(每5cm)(OR=0.80,95%CI:0.73~0.88)与MHO患病风险下降相关,中度职业体力劳动(OR=2.92,95%CI:1.75~4.88)与MHO患病风险增加相关。调整内脏脂肪指数(VFI)模型中,VFI升高(OR=0.80,95%CI:0.73~0.88)与MHO患病风险下降相关。结论新疆地区35~80岁居民MHO患病率较高。年龄、民族、中度职业劳动强度、WC和VFI与肥胖人群的代谢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 35岁人群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患病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在新疆地区对3644名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指标的检测。采用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方案第三次报告(NCEP-ATP Ⅲ)诊断亚裔人群修订的版本作为MS的诊断标准,并通过2010年的人口学情况对其进行标化,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的MS患病率为26.40%(标化率为25.46%)。其中男性的患病率为24.66%(标化率为24.49%),女性为28.00%(标化率为26.18%)。在患有MS人群中,同时有中心性肥胖、血压异常和血脂异常三因素者占34.95%。维吾尔族的患病率最高,为41.18%。相对于无高血压家族史者,有高血压家族史人群患MS的风险更高(OR(95%CI):1.230(1.037~1.459),P=0.017)。结论 新疆成年人MS患病率较高,高血压家族史是M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我国新疆、西藏地区居民肥胖类型以及与10年冠心病发病风险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新疆、西藏两地≥35岁研究对象7 631人,其中5 802人纳入本研究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的普通肥胖、腹型肥胖、内脏肥胖和混合型肥胖患病率分别为0.53%、12.62%、10.08%和42.35%。其中混合肥胖中同时满足3种肥胖类型诊断标准的研究对象占58.65%(1 441/2 457)。男、女性10年冠心病患病风险分别为(3.05±4.14)%和(1.42±2.37)%(男性高于女性,P<0.000 1)。混合型肥胖研究对象高等级冠心病发病风险所占比例为30.16%,显著高于普通肥胖(19.35%)、腹型肥胖(28.01%)和内脏肥胖(18.46%)。多因素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显示,混合型肥胖人群10年冠心病发病风险高于其他肥胖类型(OR=2.889,95% CI:2.525~3.305),其中BMI和腰围两项指标均异常的研究对象10年冠心病风险更高(OR=3.168,95% CI:2.730~3.677)。结论 肥胖问题在新疆、西藏地区较为严重,男性、混合型肥胖(特别是BMI与腰围均异常)人群10年冠心病发病风险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