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29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8篇
  3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3D-STE)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对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检查,根据结果将心肌梗死节段数≥50%为透壁型心肌梗死组和心肌梗死节段数50%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组,24例健康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行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3D-STE测定左室心肌梗死区域心肌应变GAS、GLS、GCS和GRS及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SI)。结果不同心肌梗死节段的GAS、GLS、GCS和GRS及WMSI与对照组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并与SPECT测定的MIS均良好相关性;ROC曲线分析显示,心肌梗死节段数≥50%心肌应变各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以GLS的诊断价值最高[0.82(0.71~0.90),R值0.001,CutOff值-11.6,敏感性70.4%,特异性87.1%]。结论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准确评估心肌梗死程度,并对左心室局部收缩进行有效评价,以GLS为最敏感。  相似文献   
2.
肌酸激酶MB同工酶亚型琼脂凝胶电泳测定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酸激酶(CK)同工酶亚型的研究是近年来临床酶学中一项引人注目的课题,国内已开展CK 同工酶MM 亚型(MM_1,MM_2和MM_3)的研究,而对CK 同工酶MB 亚型(MB_1,MB_2)的报道尚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应用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较佳给药剂量及方法,以及对肝功能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1.8mg/(kg·d)]、顿服组[阿托伐他汀0.9mg/(kg·d) 非诺贝特18mg/(kg·d),顿服]及分服组[阿托伐他汀0.9mg/(kg·d) 非诺贝特18mg/(kg·d),早晚分开服用],实验过程共8周,复制高脂血症模型4周,用药4周。分别检测血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高敏C反应蛋白。结果8周末时,与高脂对照组比较,正常对照组及各用药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降低(P<0.01),与高脂对照组及阿托伐他汀组比较,联合用药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P<0.01),甘油三酯水平降低(P<0.01)。8周末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组及各用药组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高脂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1),联合用药组降低(P<0.05)。8周末时,与正常组比较,高脂组及各用药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P<0.01);与高脂组比较,各用药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降低(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和分服组比较,顿服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应用可增强调脂疗效及控制C反应蛋白的水平,较加倍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效果更佳;二者联合应用时应适当减少各自剂量,早晚分开服用,在保护高脂血症对肝功能损害的同时减少药物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大鼠急性心肌梗塞后8周心室重构、血清型胶原氨基末端肽(PNP)水平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雄性大鼠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塞模型,术后24h存活的大鼠16只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8)、卡维地洛组(n=8,10mg/kg·d,灌胃给药);另设假手术组(n=8)。术后8周导管法测量血流动力学及左心室功能,形态学测算梗塞面积、左心室扩张指数和球形指数;Masson三色染色测量非梗塞区(NIZ)胶原容积分数(CVF);放免法测量PNP水平。结果:对照组与卡维地洛组大鼠梗塞面积无显著性差异(44.70%vs41.79%)。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右心室相对重量(LVRW、RVRW),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扩张指数(LVDI),左心室NIZ的CVF、PNP水平均显著增加(P<0.01~0.001);血压、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球形指数(LVSI)、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度(±dp/dtmax)及其校正值(±dp/dtmax/LVSP)均显著降低(P<0.01~0.001)。与对照相比,卡维地洛组心率、LVEDP、LVRW、RVRW、IVST、LVDI、非梗塞区CVF、PNP水平显著降低(P<0.01~0.001);LVSI、±dp/dtmax及其校正值(±dp/dtmax/LVSP)显著升高(P<0.01~0.001)。血清PNP含量与LVED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628,P<0.001)。结论:卡维地洛能有效抑制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心室非梗塞区胶原增生,减轻大鼠急性心肌梗塞后的左心室重构,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5.
心脏扭转运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扭转运动形式不但影响心脏正常的收缩功能,而且还能促进舒张早期心室充盈。不正常的扭转运动形式,提示心肌结构和功能改变。因此心脏扭转角度是临床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诊断指标。本文就心脏扭转的解剖基础、检测方法及其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下正常藏族人群心脏形态及瓣膜关闭不全的相关因素。方法 :以西藏地区常住人口为总体,采用分层四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在所有调查人群中筛选正常藏族人群。收集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病史、行体格检查、实验室(血尿)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包括径线测量及瓣膜功能评价。采用典型相关及逻辑回归的方法分析正常藏族人群心脏结构、瓣膜功能相关因素。结果:西藏地区共4 688人参加调查,获得正常藏族人群共计1 820人,其中拉萨地区694人、那曲地区575人、林芝地区286人、日喀则地区265人。典型相关分析发现,正常藏族人群右心室测量主要相关生理学指标为年龄、血氧饱和度、体重,男女差异不大;左心室测量主要相关生理学指标为:体重、年龄、身高,同样性别差异较小。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体重、脉搏、血氧饱和度是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负相关因素;年龄是轻度二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正相关因素(P均0.01)。结论:在高原地区藏族人群中,年龄、体重是心脏形态、瓣膜轻度关闭不全相关因素,在心脏疾病分析中应重视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入选解放军总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诊断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尼可地尔组,每组各80例;应用PICCO监测患者心功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1年心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实验(6MWT)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服药1年时主要心血管临床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脑卒中、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发生情况。结果服药后7 d,两组患者CI、LVEF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服药后1年与对照组比较,尼可地尔组左室射血分数[(38.2±5.1)%vs.(44.1±5.6)%,P0.05]、6分钟步行实验[(223±30)m vs.(324±33)m,P0.05]、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0.0%vs.86.3%,P0.05)均有明显改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长期服用尼可地尔可改善心功能,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王昭  曹丰 《心脏杂志》2016,28(5):597-600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具有隐匿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可诱发包括心源性猝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但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难以对易损斑块进行早期人群筛查。分子影像为斑块的早期诊断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精准医学概念可指导斑块的精准诊治。本综述主要阐述了在精准医学的理念下,结合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生物医学工程和纳米技术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精准诊治的分子影像学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性别青年肥胖高血压患者醛固酮水平的变化。方法住院青年高血压患者319例,男性217例,女性102例。按照亚洲太平洋地区肥胖诊断标准,体质量指数(BMI)≥28kg/m2者为肥胖。空腹状态抽血化验各项指标,并于住院期间行卧立位试验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水平。结果女性肥胖高血压患者卧位醛固酮水平低于男性[(407.37±169.59)比(470.09±159.67)pmol/L,P0.05]。在男性青年高血压患者中,肥胖组患者的卧位醛固酮水平升高[(470.09±159.67)比(416.21±126.05)pmol/L,P0.05],而在女性青年高血压患者中,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患者间卧位醛固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7.37±169.59)比(402.37±126.37)pmol/L,P0.05]。在男性青年高血压患者中,醛固酮水平和BMI、收缩压水平呈正相关(r=0.195、0.216,P0.05)。结论肥胖的男性青年高血压患者醛固酮水平显著增加,而肥胖与女性青年高血压患者醛固酮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0.
雷帕霉素是药物涂层支架最常用的载入药物,在抑制内膜增生的同时,也抑制了内皮细胞的功能,延迟损伤血管再内皮化,易引发支架内血栓形成。雷帕霉素抑制再内皮化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对其机制的研究是解决雷帕霉素不良作用的关键,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文章从内皮细胞功能、内皮细胞前体细胞、内皮细胞凋亡三个方面,就近年来对雷帕霉素延迟血管再内皮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