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建设面向远程医疗的病理会诊系统,克服地域、时间障碍,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病理诊断质量及水平。方法:借助高通量快速医学玻片扫描仪,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病理数字化切片及病历信息的传输,实现远距离的病理会诊。结果: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病理诊断准确率,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整体医疗服务能力。结论:通过该系统的建设,很好地解决了病理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促进了偏远地区医院、基层医院病理诊断的发展,为远程病理会诊的发展提供实践经验,起到创新应用引领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适合区域卫生信息管理平台的指标体系,为卫生行政管理提供有效、经济和便捷的信息化服务。方法采用德尔菲法筛选指标。首先,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将问卷发给专家,由专家评分;其次,回收专家评分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根据指标筛选规则来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指标;最后,经过2~3轮德尔菲法咨询后形成指标体系。结果经过两轮德尔菲咨询后,专家意见基本一致,两轮专家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0.721,专家的权威性较高。按照专家意见,在第一轮咨询后删除16个三级指标,第二轮专家咨询后删除15个三级指标,最后形成包含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98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结论应用德尔菲法建立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可以为后续平台开发提供依据,进而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便捷的信息化服务。  相似文献   
3.
对名古屋RHIE(Region Health Information Exchange)系统以及系统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做了介绍,并总结了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及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患者身份的唯一性识别与整合是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的基础。IHEPIX是国际上公认的解决患者身份唯一性问题的技术框架,着重介绍了在“医联工程”中实现IHE PiX匹配算法的三种关键技术:身份信息框架、多级停用词划分、关键信息项排序。该匹配算法在项目中的成功运用证实了这些关键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为配合新医改卫生信息化的实施,卫生部近年陆续发布了多项卫生信息化标准.全国各地积极遵循卫生部的卫生信息化标准建设卫生信息化项目.卫生信息标准符合性测试将推动我国区域间卫生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等医疗服务的提升.使我国的卫生信息化建设能够长效、科学地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卫生信息标准符合性测试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6.
将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组合的方式归纳总结为3种模式,并从数据的安全性、数据的可及性、应用的便捷性、业务规则的一致性以及建设成本5个方面,对这3种模式做了分析比较,指出各种模式的利弊及其适用的场合,供公共卫生信息化从业者在工作中做参考。  相似文献   
7.
详细阐述医疗语义众包标注平台的标注流程与方法,包括平台角色分配、任务动态分配、用户能力评估、质量控制与检查等方面,介绍平台技术架构、结构与功能,通过实验对比传统人工标注与众包标注平台的应用效果,结果证明后者在标注速度、耗时、正确率上均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由于重复用药、检验、检查造成的看病贵问题,提出了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门诊质量控制系统建设方案,包括建设目标、架构设计、功能设计及技术实现手段。此建设方案已应用在上海一些区域卫生项目中,取得了较好效果,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用药、重复检验、重复检查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人员身份整合架构及策略,其主要原理是,根据身份信息的来源、应用需求及其可靠性、可变性特点,使用主从表结合的存储架构,并采用合并或关联的方式进行整合,同时利用“小概率事件原理”来解决数据不一致情况下的覆盖问题。提出的整合架构及策略已经被应用在一些区域卫生项目中,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卫生信息标准符合性测评效率,探索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开展标准符合性改造的技术方案。方案提出在数据标准改造、共享文档标准改造和平台功能改造三个层次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