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4篇
  免费   451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5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296篇
内科学   15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204篇
综合类   1363篇
预防医学   531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597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6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266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380篇
  2013年   376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结核病( human immunide.ciency virus/tuberculosis,HIV/TB)并发感染患者的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其与 HIV R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18年 6月~ 2020年 6月在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就诊的 HIV/TB并发感染患者 38例作为 HIV/TB组,另选取单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uman immunode.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e de.ciency syndrome,HIV/AIDS)39例作为 HIV组,单纯 TB患者 35例作为 TB组,体检健康者 3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 CD3+,CD4+,CD8+ T细胞计数和 CD4+/CD8+比值;荧光定量 PCR检测 HIV RNA载量。采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 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 CD3+,CD4+和 CD8+ T细胞数, CD4+/CD8+比值在各组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H=40.758,104.279,9.637和 101.770,均 P< 0.05),组间两两比较结果表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TB组 CD3+和 CD8+T细胞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520,-2.972,P=0.012,0.003);HIV组和 HIV/TB组 CD3+,CD4+ T细胞数以及 CD4+/CD8+比值均明显降低( Z=-7.391~-4.325,均 P=0.000)。与 TB组相比, HIV组 CD3+, CD4+ T细胞数和 CD4+/CD8+比值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138,-7.032和 -7.380,P=0.032,0000和 0.003),但 CD8+ T细胞数明显升高(Z=-2.463,P=0.014);而 HIV/TB组 CD3+和 CD4+ T细胞数以及 CD4+/CD8+比值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865,-6.907和 -6.759,均 P=0.000)。与 HIV组相比, HIV/TB组的各项流式指标及 HIV RNA载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HIV RNA载量与 CD3+,CD4+,CD8+ T细胞数以及 CD4+/CD8+比值均呈显著负相关( r分别为 -0.327,-0.370,-0.296和 -0.327,均 P <0.05)。结论 HIV/TB并发感染患者外周血 CD3+,CD4+ T细胞数和 CD4+/CD8+比值均明显降低。无论有无并发 TB感染,HIV感染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均随着病毒载量的升高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左心室压力-应变环(PSL)量化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前、术后的左心室心肌做功指数。 方法这是一项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LVEF正常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37例,所有患者均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另选取同期37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所有心房颤动患者均在射频消融术前及术后3~6个月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并获取心房颤动患者及对照组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以及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效功(GCW)、整体无效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分析比较心房颤动患者术前、术后及对照组3组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以及压力-应变参数的差异。 结果心房颤动患者术前、术后及对照组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组术前GLS、GWI、GCW及GWE低于对照组,GWW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比较,心房颤动组射频消融术后的GLS、GWI、GCW及GWE升高,GWW减低(P均<0.05);术后参数与对照组比较,GLS、GWI、GCW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GWW高于对照组、GWE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PSL可以定量评估LVEF正常的心房颤动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左心室心肌做功改变,早期检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肌受损情况。早期行射频消融术恢复窦性心律,可以有效改善此类患者早期心肌受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肥胖患者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LSG)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LFD)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减重代谢外科就诊并接受LSG治疗的30例肥胖合并NAFLD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LSG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体质量参数、血清检验结果和粪便菌群测序等指标。计算LSG治疗前后患者肝脏脂肪(FLI)指数和FIB-4评分,评估手术后患者肝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的改善情况。结果 LSG术后患者身体质量参数、FLI及FIB-4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coxon秩和检验显示术后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较术前增加,其中梭杆菌的比例增加,厚壁菌比例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a (TNF-a)水平较术前降低,白介素-4(IL-4)水平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因子与菌群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梭杆菌与TNF-a,IL-1β呈负相关(r=-0.203、-0.329,P<0.05),厚壁菌与TNF-a,IL-1β呈正相关(r=0.315、0.459,P<0.05)。术前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NF-a、IL-1β分别与FLI、FIB-4评分呈正相关(r=0.391、0.435、0.402、0.373,P<0.05),IL-4与FLI、FIB-4评分呈负相关(r=-0.523、-0.410,P<0.05)。术后相关性分析提示同样结果。结论 LSG可改善肠道菌群的丰度及分布,降低FLI和FIB-4评分进而缓解了肥胖患者肝脂肪变性和纤维化,IL-1β、IL-4和TNF-a可能在肠-肝轴中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寄生虫病,在我国流行历史久远,分布范围广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要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消除目标,仍面临诸多困难。本文回顾了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重要进展,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如期实现消除目标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徐鹏  刘德云  余月 《安徽医学》2022,43(3):352-355
目的 了解2010~2019年安徽省7~14岁儿童身高变化趋势及矮身材的流行趋势,为针对安徽地区儿童矮身材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9年9~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安徽省3个地区(宿州市、合肥市、池州市)的城乡中小学生,调查7~14岁儿童的身高,总样本量为4 874名,并与2010年及2014年安徽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身高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矮身材患病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2019年安徽省7~14岁儿童,除9岁、10岁、11岁年龄组外,男生各年龄组平均身高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019年安徽省7~14岁儿童各年龄组平均身高均高于201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010年、2014年及2019年7~14岁儿童矮身材的检出率分别为2.73%、3.06%、3.40%,其中,城市儿童检出率分别为2.27%、2.63%、2.33%;乡村儿童分别为3.10%、3.48%、4.4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7.765,P=0.021),乡村儿童2010及2019年矮身材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7,P=0.007)。结论 2010~2019年安徽省7~14岁儿童各年龄组平均身高略有提高,乡村儿童矮身材的检出率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FAS-AS1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 使用qRT-PCR分别检测临床标本、胶质瘤细胞系中FAS-AS1表达丰度.采用FAS-AS1质粒转染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SF126细胞,qRT-PCR检测转染效率,通过MTT形成实验及克隆实验检测FAS-AS1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FAS-AS1对细胞迁移影响;通过基质胶构建生物膜结合Transwell实验检测FAS-AS1对胶质瘤细胞侵袭的影响.结果 胶质瘤组织及人脑胶质瘤细胞系中FAS-AS1的表达下调;FAS-AS1质粒转染成功构建过表达FAS-AS1胶质瘤细胞模型,FAS-AS1过表达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结论 FAS-AS1在胶质瘤中表达下调并能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D200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初诊的MM患者71例,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M细胞中CD200的表达,检测了其中40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百分比。收集受试者临床资料,通过随访获取总生存期(OS),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CD200表达与MM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71例MM患者中,51例(71.8%)阳性表达CD200,20例(28.2%)不表达CD200。CD200+MM患者CD4+T百分比和CD4/CD8比值低于CD200-患者(P<0.05)。CD200-MM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为26.0(95%CI 18.7~33.2)个月,CD200+患者中位OS时间未达到(χ2=4.210,P=0.040)。CD200+MM患者1年和2年的OS率为66.7%和42.5%,CD200-MM患者1年和2年的OS率为72.9%和60.6%。Cox回归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M患者年龄>65岁[HR=4.145(95%CI 1.252~13.728),P=0.020]、CD200阳性[HR=2.617(95%CI 1.044~6.561),P=0.040]是独立于其他临床指标的预后危险因素。结论:MM患者 CD200表达存在异质性,CD200阳性表达是MM患者OS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
章雯  何非  丁旵东 《重庆医学》2021,50(22):3853-3856
目的 探讨心理评估量表和Procam评分对非特异性胸痛(NSCP)的预测效应.方法 对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该院87例胸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按检查结果分为NSCP和缺血性胸痛(ICP).比较两组临床资料、Procam评分、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评分、综合医院焦虑与抑郁量表(HADS)评分,分析各评分与NSCP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左心室舒张末直径(LV)、射血分数(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CP组Procam评分较ICP组低,SSS评分、HADS-a评分、HADS-d评分较ICP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cam评分、HADS-a评分是NSCP的独立危险因素[HR:1.107(1.039~1.179),P=0.002;HR:0.641(0.469~0.875),P=0.005].Pro-cam评分联合HADS-a评分检验效能曲线下面积(AUC)及约登指数均高于Procam评分及HADS-a评分单项评估.结论 Procam评分联合HADS-a评分预测NSCP价值更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源双能量CT (DECT)平扫脂肪图定量测量肥胖患者肝脏脂肪含量(HFC)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以2021年6~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46例拟行减重手术的肥胖患者(BMI≥30 kg/m2)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接受第三代双源DECT腹部或腹盆腔平扫检查,DECT数据经后处理工作站采用多材料分解(MMD)算法自动计算生成肝脏脂肪图,由两名医师(A和B)采用盲法选择多点感兴趣区独立测量HFC值,医师A和B在1周后分别对同一数据重复测量1次,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测量者内(A、B前后两次测量)及测量者间(A与B首次测量间)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在100kV平扫CT图像上测量肝脏CT值、肝脾CT值比值(CTL/S)。计算DECT脂肪图与CTL/S法评价脂肪肝严重程度的差异,HFC值与肝脏CT值、CTL/S间的相关性,并计算HFC值与临床指标[身高、体质量、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三酰甘油、血清尿酸]的相关性。结果 DECT脂肪图HFC值测量结果,两名医师前后两次测量的可重复性ICC分别为0.985和0.983(P<0.001),医师A与B第一次测量间的可重复性ICC为0.979(P<0.001)。DECT脂肪图测量本组对象的HFC值范围为0%~42.29%,中位数为12.09%。DECT脂肪图与CTL/S法评价脂肪肝严重程度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000,P=0.112)。HFC值与肝脏CT值(r=-0.978,P<0.001)、CTL/S(r=-0.981,P<0.001)均呈负相关。HFC值与身高、体质量、BMI、腰围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与三酰甘油水平存在弱相关性(r=0.293,P=0.048),与血清尿酸水平呈中等相关(r=0.339,P=0.021)。结论 采用MMD算法,双源平扫DECT脂肪图定量评估肝脏脂肪含量可重复性较好,是一种新的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脂肪肝无创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