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2篇 |
完全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预防医学 | 116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78篇 |
2007年 | 185篇 |
2006年 | 134篇 |
2005年 | 101篇 |
2004年 | 105篇 |
2003年 | 84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79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1985~2000年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动态分析 总被引:157,自引:6,他引:151
目的 分析中国不同群体儿童青少年1985~2000年期间超重、肥胖流行动态。方法 资料来自1985、1991、1995和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7~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共计98万余人,分大城市、中小城市、富裕乡村、中下水平乡村4个群体,统一使用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新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体重指数筛查分类标准,筛查超重、肥胖,分析不同群体在不同年代的检出率。结果 1985年,中国即使大城市男女儿童青少年肥胖检出率也仅为0.2%和0.1%,超重率1%~2%,无实质性肥胖流行。90年代开始超重率大幅上升,增幅城市高于乡村,男生高于女生。北京等发达大城市男性7~9岁、10~12岁和女性7~9岁年龄组肥胖率分别为4.7%、3.8%和3.2%,肥胖高发人群初步形成。学生人群中营养不良和超重增加趋势并存,两极分化明显。1995年前后,城乡均出现超重检出率大幅增长.发达大城市男女超重率分别比10年前增长3倍和2倍;肥胖检出率男性6%~8%,女性4%~6%。2000年前后,大城市进入肥胖全面增长期,北京等发达大城市男性7~9岁、10~12岁和女性7~9岁、10~12岁年龄组超重 肥胖检出率分别达到254%、25.5%和17.0%、14.3%,男性小学生肥胖率分别为12.9%和9.1%,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他群体超重率都增长迅猛,但肥胖率还较低,中小城市为4.8%(男)和2.6%(女),富裕乡村为1.2%(男)和0.9%(女),经济中下水平乡村为0.9%(男)和1.2%(女)。结论 中国儿童青少年总体上处于肥胖流行早期,但增势迅猛。提出加强监测、营养教育、科学膳食、有氧锻炼、培养健康饮食行为等肥胖综合防治策略,并针对大城市、中小城市和乡村人群不同特点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以达到早期预防超重发生、控制超重向肥胖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Meta分析 总被引:129,自引:0,他引:129
目的:综合分析中国幽门螺杆菌(Hp)流行状况。方法:采用Meta分析对中国1990—2002年发表的有关Hp流行病学文献进行汇总、归纳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索3564篇文献,Hp感染在我国分布广泛,平均感染率为58.07%,10—20岁组已达50%以上,Hp感染呈现明显的家庭聚集性。Hp是胃肠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中国为Hp高感染率地区,家庭内传播可能是Hp感染的主要途径。Hp感染与胃部疾病有关联性,开展Hp感染和相关疾病的防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城乡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病情况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18,自引:2,他引:116
目的 了解我国城乡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病情况。方法 以社区为基础的城乡社区约28万人口的原发性高血压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在35岁以上人群中,城乡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1.7%与32.9%,城市高血压的患病年龄明显高于农村。城乡非高血压人群中,均约有一半的人具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城市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分别为56.3%、26.8%与4.4%,农村则为40.3%、17.5%与2.6%。城乡既往诊 相似文献
4.
5.
2006-2007年Mohnarin细菌耐药监测 总被引:83,自引:32,他引:51
目的建立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Mohnarin),掌握我国细菌耐药状况,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为管理部门制定抗菌药物政策提供依据。方法监测2006年6月1日-2007年5月31日全国84所医院临床分离细菌耐药状况,细菌敏感性测定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临床微生物测定方法,以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84所医院按监测方案共获得临床分离108137株细菌敏感性结果,其中革兰阳性菌33278株,占30.8%,包括葡萄球菌属(STA)22012株,肠球菌属(ENC)8094株和链球菌属(STR)3082株;革兰阴性菌74859株,占69.2%,其中大肠埃希菌(ECO)、铜绿假单胞菌(PAE)和肺炎克雷伯菌(KPN)分别为20987、13720和10533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与表皮葡萄球菌(SEP)的检出率分别为56.1%和81.0%;对青霉素不敏感的肺炎链球菌(SPN)比率为7.8%;已出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粪肠球菌(EFA)和屎肠球菌(EFM);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对大多数被测药物耐药率〉40.0%,其中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约70.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比率为35.3%;非发酵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20.0%~40.0%;重症监护病房耐药较其他病房严重,不同省市区细菌耐药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初步建立了我国细菌耐药监测基础数据平台,较为全面了解细菌耐药现状;我国临床分离细菌耐药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多药耐药非发酵菌等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6.
1990~1997年中国城乡人群伤害死亡分析 总被引:63,自引:2,他引:61
目的 描述我国城乡人群伤害死亡变化趋势和特点。方法 对1990~1997年我国卫生统计年报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8年间,伤害死亡率为36.8/10万~76.7/10万。分别居城、乡人群全死因的第4、5位。城市伤害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而农村则相反,农村人群死亡率为城市2倍左右,且差距时间呈现加大趋势。0~4岁和60岁以上为高发年龄段,男性伤害死亡率高于女性,性别比为1.3~1.9,城市人群的前三位死 相似文献
7.
我国儿童血铅水平分析研究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4
目的描述我国儿童血铅整体水平及分布特征。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相关文献追溯等途径熏收集国内1994-2004年3月公开发表的关于儿童血铅研究的论文熏从中选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F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鄄MS)检测血铅,并有严格质量控制报告且研究样本量大于100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2篇文献被纳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儿童血铅平均值为92.9μg/L(37.2~254.2μg/L),有33.8%(9.6%~80.5%)的儿童血铅平均水平超过100μg/L;在所报道的27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中,有9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儿童血铅平均水平超过100μg/L;山西、河南、四川等地区儿童血铅平均水平及铅中毒率较高,其中山西省儿童血铅平均水平及铅中毒率最高,分别为172.5μg/L和70.6%;湖南省最低,儿童血铅平均值及铅中毒率分别为42.4μg/L和10.1%;男、女儿童的血铅平均值分别为96.4μg/L和89.4μ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0~6岁儿童血铅水平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居住在工业区和市区儿童的血铅水平高于郊区和农村儿童。结论我国儿童血铅水平较高,铅污染可能是影响我国儿童的生长发育的潜在环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学生体格发育状况动态分析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2
目的 分析1979~2000年青少年体格发育增长的情况,为制定新世纪促进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16个省市7~17岁学生21年中身高、体重、胸围和维尔维克指数的增长情况,计算增减量。结果 我国青少年体格发育大幅度提高,有明显的生长长期趋势表现,最显著的变化出现在生长突增期。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身高分别平均增长6.2、4.8、7.5和6.1cm,体重分别平均增长8.2、5.1、5.4和3.8妇,胸围分别平均增长4.8、3.2、2.2和2.0cm。乡村青少年身高增幅超过城市,但体重和胸围的增长相对滞后。维尔维克指数比较显示,城市青少年身体充实度明显提高,乡村“绿豆芽”体型有增多的趋势。结论 今后应在农村学生的营养、防治常见病、增强体育锻炼、减轻学习负担、合理生活制度等方面有更大的投入。 相似文献
9.
中国学生贫血状况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目的 分析中国学生缺铁性贫血检出率和贫血程度构成比的动态变化。方法 比较1995年和2000年学生体质调研资料,对象为7、9、12、14、17岁等代表人群。采用WHO的筛查方法和标准,比较低血红蛋白检出率。结果 近5年来我国学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大幅度下降,年龄越小改善越明显。7、9岁城市男生贫血检出率分别下降7.6%和5.7%,改善幅度大于城市女生;乡村男、女生各年龄都下降约3%.7%,幅度比城市更大。对贫血的构成比分析表明,中重度贫血比率已低于2%~3%,而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的边缘性贫血比率分别上升了7.2%、1.3%、7.0%和6.00h,,提示我国学生的贫血严重程度减轻,矫治难度明显下降。结论 应当科学安排学生的膳食,增加铁储备;重点防治青春发育高峰期少年的贫血;通过学校的健康教育,增加科学营养知识,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0.
Mohnarin 2008年度ICU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48,自引:34,他引:14
肖永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6)
目的 了解我国来源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纸片法、MIC法或E-test法测定细菌药物敏感性,使用WHONET5.4软件进行分析,对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网(Mohnarin)所属89所三级甲等医院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上报数据中明确标明ICU来源的菌株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611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378株(71.6%),革兰阳性菌1737株(28.4%),前5位分别为鲍氏不动杆菌933株(15.3%)、铜绿假单胞菌850株(13.9%)、金黄色葡萄球菌765株(12.5%)、肺炎克雷伯属669株(10.9%)和大肠埃希菌559株(9.1%);耐头孢西丁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4.8%、93.0%和95.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属;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中分别有1.5%和6.7%对万古霉素耐药,3.6%和1.2%对替考拉宁耐药;大肠埃希菌对三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的耐药率>70.0%,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70.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比率分别为74.4%和73.1%,高于同期整体监测水平;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酶烯类耐药率进一步上升,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为60.0%,超过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结论 我国ICU来源细菌仍然以非发酵菌、葡萄球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细菌的耐药进一步恶化,必须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