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克隆刚地弓形虫ROP18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及重组蛋白的免疫分析。方法提取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经PCR获得ROP18基因片段,经双酶切分别连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和pET-32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ROP18和pET32a-ROP18,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后,收集菌体进行SDS-PAGE电泳及Western-blot检测。结果 PCR得到约1 665bp目的基因片段,单、双酶切及PCR鉴定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ROP18和pET32a-ROP18;经IPTG诱导后,ROP18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SDS-PAGE电泳及Western-blot分析显示,pET28a-ROP18在相对分子质量约60kD的位置出现目的蛋白条带,pET32a-ROP18在相对分子质量约83kD的位置出现目的蛋白条带,均与理论值相符;Western-blot结果显示重组蛋白与弓形虫慢性感染小鼠血清具有特异免疫反应性。结论成功克隆和表达了ROP18基因,所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免疫效应,为其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上海市食源性疾病病例的流行特征,分析可疑食品及其来源,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上海市362家哨点医院2014-2018年就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包括基本情况、就诊信息、可疑饮食信息等,医生采集就诊病例自愿提供的粪便或肛拭样本,检测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肠致泻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以及诺如病毒。结果 2014-2018年上海市共收集到70731例食源性就诊病例信息,致病菌及病毒检出情况:沙门氏菌3.35%、副溶血性弧菌6.50%、致泻性大肠杆菌4.79%、志贺氏菌0.09%、空肠弯曲菌2.99%,诺如病毒13.43%;病例发病高峰集中在每年5-10月;地区分布以近郊为多,占45.82%;26~30岁、31~35岁年龄段病例人数最多,分别占14.00%及12.52%;可疑饮食主要为水产动物及其制品(27.79%)、肉与肉制品(19.37%);加工方式以家庭加工(30.53%)及散装(26.37%)为主;食物来源以家庭购买(51.08%)及餐饮店购买(25.61%)为主。结论 上海市食源性疾病病例具有季节性及人群流行特征,可疑饮食以家庭、餐饮店购买加工等为主,应当加强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及监督管理,以控制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醇对胎鼠神经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妊娠14 d胎鼠脑新皮质来源的神经干细胞暴露于终浓度分别为0(对照)、25、50、100 mmol/L的乙醇培养基溶液3 d。采用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早期和晚期凋亡情况,采用JC-1探针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并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e-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0、100 mmol/L乙醇染毒组神经干细胞的早期凋亡细胞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浓度乙醇染毒组神经干细胞的晚期凋亡率无明显改变。且随着乙醇染毒浓度的升高,神经干细胞的早期凋亡细胞率呈上升趋势。仅100 mmol/L乙醇染毒组神经干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乙醇染毒组神经干细胞Bax mRNA的表达水平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l-2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均无明显改变。且随着乙醇染毒浓度的升高,Bax mRNA表达量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50、100 mmol/L乙醇染毒组神经干细胞Bax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升高,而Bcl-2/Bax蛋白的比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乙醇染毒组神经干细胞Bcl-2、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无明显改变。结论乙醇可引起神经干细胞早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损伤和Bax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监测网络对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成年人腹泻病例开展分子特征研究,探索流行病学对实验室技术和数据需求的实践模式。方法 以ETEC腹泻流行季节的成年人病例为对象进行流行病学设计和抽样,鉴定肠毒素型、血清群、耐药表型、定殖因子及分子型,通过多维度与多变量数据展示获得ETEC多个动态表型特征。结果 2016-2018年监测网络符合条件的ETEC病例84株。优势血清/毒素型依次为O:6(STh)、O:25(LT)、O:159(STh)、O:153(STh),O:6(STh+CS21)取代O:25和O:159成为2018年的流行克隆,2017年的6例O:153(STh+CFA/I+CS8+PT34)为输入型暴发案例;成年人ETEC耐药率超过30%有磺胺异恶唑、萘啶酸、氨苄青霉素和阿奇霉素,多重耐药菌(MDR)达58.3%,血清/毒素型别提示弱毒株易形成MDR;分子分型证实O:6血清群优势克隆(PT20~24)的遗传相似度超过O:25和O:159,且与阿奇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C)和耐药基因mphA间存在高度相关性(87.5%,28/32),O:6(STh+CS21+mphA)耐药克隆始于2016年。结论 上海地区ETEC成年人腹泻病例新的流行克隆为O:6(STh+CS21+mphA),首次观察到阿奇霉素耐药基因mphA和ETEC某个血清群存在关联。基于流行病学构建的多维度和多变量分析技术,有助揭示ETEC潜在传播规律,达到精准监测和预警暴发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