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41篇
  免费   435篇
  国内免费   338篇
耳鼻咽喉   38篇
儿科学   79篇
妇产科学   79篇
基础医学   322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1175篇
内科学   1071篇
皮肤病学   80篇
神经病学   229篇
特种医学   3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275篇
综合类   2499篇
预防医学   1265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890篇
  4篇
中国医学   685篇
肿瘤学   263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365篇
  2013年   422篇
  2012年   543篇
  2011年   545篇
  2010年   528篇
  2009年   466篇
  2008年   505篇
  2007年   516篇
  2006年   476篇
  2005年   441篇
  2004年   487篇
  2003年   472篇
  2002年   328篇
  2001年   324篇
  2000年   310篇
  1999年   249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99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195篇
  1994年   203篇
  1993年   165篇
  1992年   160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通过三维CT血管成像(CTA)评估分析直肠癌患者肠系膜下动脉(IMA)分型及解剖特点,为直肠癌手术血管处理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接受IMA CTA检查的直肠癌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通过三维CT血管成像重建IMA图像。对IMA进行分类并测量统计肠系膜下血管各解剖参数。 结果 266例研究对象中男性187例,女性79例。111例(41.7%)左结肠动脉(LCA)从主干独立发出,112例(42.1%)LCA和乙状结肠动脉(SA)共干发出,33例(12.4%)LCA、SA及直肠上动脉(SRA)共干,10例(3.8%)缺乏LCA。全组IMA主干长度(LIMA)为(39.1±10.1)mm、IMA根部至髂血管分叉距离(DIMA)为(44.1±7.4)mm、IMA根部与肠系膜下静脉(IMV)水平距离为(24.6±8.9)mm、IMA分支点与IMV水平距离为(13.0±5.3)mm。LCA走行包括:122例(47.6%)高位型,88例(34.4%)中位型,46例(18.0%)低位型。65例(25.4%)LCA紧贴IMV内侧,136例(53.1%)LCA紧贴IMV外侧,55例(21.5%)LCA外侧远离IMV。 结论 术前利用三维CT血管成像可准确评估IMA分型及肠系膜下血管的形态走行关系,为直肠癌手术中血管处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肌动蛋白结合蛋白(Fscn)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分析方法分析人类肿瘤基因组(TCGA)数据库中Fscn1基因的表达情况。在STRING数据库中建立Fscn1基因及其相关蛋白互相作用网络,对网络中的蛋白进行功能富集。采用生存分析探讨Fscn1基因高低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的预后关系。同时回顾性分析NSCLC患者5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手术标本中NSCL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Fscn1基因编码蛋白表达水平,分析比较Fscn1基因编码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Fscn1基因在多种肿瘤中表达水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且在NSCLC患者中Fscn1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与Fscn1基因相互作用较为紧密的蛋白网络共有节点数共51个,相互作用关系446个,区域聚类指数为0.75,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富集显著(P<0.05)。Fscn1基因及其相关蛋白功能主要富集于蛋白相互连接。Fscn1基因正相关表达最显著的基因为SPHK1基因(r=0.53);与Fscn1基因负相关表达最显著的基因为跨膜蛋白(TMEM)125(r=-0.38)。生存分析显示高低表达组总生存(HR=1.3,P<0.05)显著低于低表达组;但高低表达组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无明显差异(HR=0.82,P>0.05)。进一步根据病理类型分为鳞癌和腺癌,结果显示肺腺癌中,Fscn1基因mRNA高表达患者总生存期显著低于低表达者(HR=1.6,P<0.05)。Fscn1基因编码蛋白在NSCLC患者癌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6%(36/51)和17.6%(9/51)。Fscn1基因编码蛋白在NSCLC患者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Fscn1基因编码蛋白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NSCLC患者的临床分期(P<0.05)和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Fscn1基因在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且可能参与了肺癌的转移过程。通过靶向一致Fscn1基因表达,有望成为NSCLC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广东省44家口腔诊所牙科X射线诊断项目放射防护的相关措施,探讨常见问题。方法 根据放射防护三原则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结合放射卫生现场调查、放射防护检测等结果,分析放射卫生防护及管理现况。结果 44家诊所56间机房的平面布局(基本)合理;56台设备的防护性能和质量控制检测均符合标准要求;56间机房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本底~1.47 μSv/h,能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工作状态指示灯及门灯联锁、自动闭门、通风及个人防护用品等符合率为85.70%~98.20%;口腔影像医师和专(兼)职管理人员的配置、职业健康监护、放射防护相关管理制度及放射卫生档案等符合率为79.5%~100.0%。结论 牙科X射线诊断机房的放射防护及管理现状较好,需出台或健全相关国家法规、标准等,以规范锥形束CT的质量控制检测、口腔诊所场址要求及放射工作人员的配置等。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对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EBI)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取72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成6组:假手术组、SAH组、溶剂组、低剂量C3G组(10 mg/kg)、中剂量C3G组((20 mg/kg)、高剂量C3G组(30 mg/kg);每组12只。应用颈动脉穿刺法制作小鼠SAH模型,术后24 h进行Garcia评分和平衡木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每组小鼠随机取6只取外周血检测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含量,然后取出完整脑组织进行SAH出血评分、脑水含量检测;每组剩余6只小鼠取外周血检测GSH/GSSG水平,然后取脑组织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PKA、p-PKA、CREB、p-CREB和GCLC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下降(P<0.05),脑水含量、SAH出血评分、外周血ROS和MDA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外周血GSH/GSSG比值明显下降(P<0.05),脑组织p-PKA、p-CREB和GCLC表达明显上调(P<0.05)。C3G明显增加小鼠神经功评分(P<0.05),明显降低SAH评分降低、脑含水量(P<0.05),明显降低外周血ROS、MDA含量(P<0.05),明显增加外周血GSH/GSSG比值(P<0.05),明显下调脑组织p-PKA、p-CREB和GCLC表达(P<0.05)。结论 C3G明显改善小鼠SAH后EBI,其机制可能是抑制PKA/CREB信号通路,下调GCLC表达,进而抑制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综合性康复治疗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均接受钻孔引流术治疗,术后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制定康复治疗方案。观察康复前、治疗6个月,采用Brunnstrom分期标准评估运动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采用中文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评估认知功能,采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6个月,运动功能明显改善(P<0.05),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MMSE评分和SIS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钻孔引流术后进行针对性的综合性康复治疗可显著病人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保留左动脉与高位结扎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79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分为保留组(n=41例,保留左结肠动脉)和结扎组(n=38例,高位结扎)。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围术期相关指标、吻合口边缘动脉血流情况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复发率等指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保留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低于结扎组(P<0.05);保留组术后吻合口边缘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均比结扎组高(P<0.05)。保留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9.5%)与结扎组(23.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保留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结扎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年局部复发率、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左结肠动脉可有效改善吻合口血供情况,减少术后吻合口漏发生风险,并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LA-DQ、HLA-DR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南宁市社区居民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收集广西南宁市社区居民IBS患者、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102例、108例,常规提取DNA,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进行HLA-DQ、HLA-DR基因多态性鉴定,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IBS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HLA-DQ、HLA-DR的基因型和基因分布频率,并对两组间基因分布频率进行比较。结果:(1)IBS患者组HLA-DQ6基因表达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44.1%vs29.6%,OR=1.875),而HLA-DQ2基因表达频率低于健康对照组(14.7%vs 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BS患者组HLA-DR13基因表达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17.6%vs 7.4%,OR=2.679),而HLA-DR17基因表达频率低于健康对照组(8.8%vs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等位基因在两组间的基因频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南宁居民IBS的遗传易感性可能与HLA-DQ、HLA-DR基因多态性相关,HLA-DQ6、HLA-DR13基因可能是广西南宁居民IBS的易感基因,而HLA-DQ2、HLA-DR17基因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脑卒中病人病情评价方法,并与传统护理评价方法进行比较。 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病房转入ICU的脑卒中病人67例作为观察组,建立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病情评价方法对病人进行病情观察和护理;将普通病房转入ICU的脑卒中病人5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生命体征测量方法实施护理。比较2组病人转入ICU前24 h护士测量生命体征次数、转入ICU后24 h的APACHEⅡ评分和住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病人转入ICU前24 h护士测量生命体征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1),转入ICU后24 h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对普通病房脑卒中病人采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病情评价可提高护士观察病人频率,及时预测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并予以干预,缩短病人住院时间,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