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5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差异性炮制方法对丹参药材中丹酚酸B的变化。方法:选取和制备炒丹参、丹参炭、米炒丹参、酒丹参、醋丹参,随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种丹参炮制品中的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酒丹参炮制品中丹酚酸B的含量最高,醋丹参位列第二,按照醋丹酚酸B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生丹参、米炒丹参、炒丹参、丹参炭。结论:丹酚酸B的热稳定性较差,通过乙醇以及酸性添加剂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丹酚酸B的热稳定性,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发生在上海市某区某深井水厂出厂水砷、浑浊度超标事件的处置,可以发现上海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预警控制平台在水污染事件早期发现,应急处置,包括判断事件发生原因、性质、影响范围及处置效果中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已经逐渐成为传统突发事件调查处置的有效辅助手段,对提高突发饮水污染事件处置工作效率,建立科学处置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阿伯丁沙门菌(11:i:1,2)在全球范围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人群感染传播的现状和特征。方法追溯阿伯丁沙门菌自发现起至今有关人源和动物源中感染和风险暴露的文献报道,比较国外和国内的文献和案例报告的异同点。结果阿伯丁沙门菌在世界范围动物界广泛存在,能引起成人和幼儿等高危人群肠道或非肠道感染,其在国内的流行传播可能与不科学管理的养殖业有关。发达国家最终选择联合农业、食品和卫生部门开展食源性网络化监控非伤寒沙门菌的综合模式值得借鉴和学习。结论阿伯丁沙门菌在全球动物界广泛存在,是食源性监测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动物源性的环境污染指标菌。其流行和食品加工、禽畜养殖和加工业、潜在的行为生态学传染病发病模式等相关。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半乳甘露聚糖(GM)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 前瞻性收集105例收住呼吸科的COPD患者,分为确诊IPA、临床诊断IPA、拟诊IPA和非IPA患者,分别入组病例组和对照组,并检测血清和BALF中的GM。 结果 病例组血清及BALF中的GM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GM值≥0.5为界值时,BALF中的GM检测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2.1%,96.8%,93.9%和83.3%; 而血清GM检测分别为65.5%,81.6%,57.6%和86.1%。以GM值≥1.0为界值时,BALF中GM的阴性预测值及敏感性明显高于血清GM检测(80.9%,48.5% vs 69.2%,3%),二者阳性预测值、特异度均为100%; 当GM值≥0.60时,BALF中的GM检测诊断效率最高。病例组抗真菌治疗后,IPA患者症状改善,BALF中的GM明显下降。 结论 在COPD患者合并IPA中,BALF中的GM检测比血清GM检测具备更高的早期诊断价值。BALF中的GM≥0.6可以考虑作为诊断该疾病的最佳界值,动态监测其水平对IPA预后评估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日本健康保险制度及其管理体制的发展历史和对医疗的影响。指出现行的由政府统一管制的医疗经济体制限制了医疗机构的扩大再生产,并使地方医疗机构面临崩溃的危险。文章还提出了日本健康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9.
10.
以常用的体外吸血法,对2例人工接种大量子孢子、发病后未用抗疟药治疗的间日疟现症病例,每天在发作间歇期,取静脉血感染驯化的中华按蚊,直至原虫密度下降,病程自然结束为止。结果表明,间日疟病例在临床发作的第1天对按蚊即有感染性,感染高峰见于第8病日之前,自第9病日显著下降。高感染度的持续时间极短,1例为3天,另1例为4天,分别见于发病的第4~6天和第3~6天,相当于1.5~3个无性体裂体增殖周期,以后一直维持在很低水平,且无上升趋势。由此可见,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在疟疾防治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科研工作中,凡需大量子孢子进行实验研究时,选择发作不超过3次、原虫血症较高的早期现症病例作为传染源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