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干预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248例骨质疏松眭骨折住院患者,按人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123例和于预组125例。对照组患者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科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骨科住院常规护理,干预组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患者骨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实施指导学习骨质疏松基本知识、心理疏导、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康复训练指导、对家属的指导等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观察和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的差异。结果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后,干预组的QOL评分均明显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临床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增强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背景:无放射影像异常颈脊髓损伤为脊髓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在解剖学和生物力学方面的特殊性,其损伤机制及治疗方法与成人的有所不同。目的:探讨儿童新鲜无放射影像异常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设计:回顾性分析及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对象:1997-06/2003-0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无放射影像异常颈脊髓损伤患者14例。纳入标准:①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障碍。②颈椎X射线平片、MRI检查,未发现骨折脱位。MRI检查显示脊髓损伤征象,T1WI脊髓增粗,T2WI沿脊髓长轴分布条状形高信号区,并向上下蔓延。脊髓完全性损伤患者3例,不完全性损伤11例。在脊髓不完全性损伤中,6例表现为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3例为脊髓半切损伤综合征,2例为前脊髓损伤综合征。方法:对14例儿童无放射影像异常颈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非手术治疗13例,颈后路寰枢椎融合术1例。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治疗前后ASIA分级情况。结果:死亡1例,13例获平均3年随访。无明显改善者3例,其余患者肢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根据ASIA分级标准,治疗前A级者3例,B级者5例,C级者5例,D级者1例。治疗后恢复至B级者1例,C级者2例,D级者5例,E级者2例。结论:儿童无放射影像异常颈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脊髓原发性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多数患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对存在颈椎明显不稳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CV core转染到HepG2细胞,在HepG2细胞中表达HCV核心蛋白,并筛选其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CVcore转染HepG2细胞后进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将pcDNA3.1(-)HCVcore和pcDNA3.1(-)载体分别转染HepG2细胞后,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运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经双酶切鉴定;转染HepG2细胞后HCV核心蛋白表达经蛋白免疫印迹证实;经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发现,其中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和下调的分别是181个和48个。结论筛选HCV核心基因转染HepG2细胞后的糖类和脂类物质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从而为丙型肝炎病毒合并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HIV感染青少年生活质量现状,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救助、关怀支持、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截至2017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爱门诊正在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10~18岁HIV感染青少年262例作为观察组。按性别、年龄匹配原则选取学校的非HIV感染青少年262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分别对两组青少年进行心理问卷调查。结果 HIV感染青少年的多维生活满意度的家庭、朋友、学校、生活环境、自我和总分分别为(19.72±6.58)分、(30.11±5.81)分、(26.34±5.68)分、(31.07±5.69)分、(18.52±7.07)分和(125.76±24.15)分,均低于非HIV感染青少年的(26.08±7.13)分、(34.08±6.82)分、(29.23±6.03)分、(34.28±6.96)分、(24.54±7.17)分、(148.12±26.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V感染女性青少年的MSLSS总分为(128.99±24.89)分,高于男性的(122.95±23.21)分,父母双方健在者总分为(128.25±24.75)分,高于单亲健在者的(124.73±21.75)分以及父母双亡者的(114.92±24.42)分,家庭月收入为≥3 000元的HIV感染青少年总分为(133.84±24.88)分,高于家庭月收入为<1 000元者的(123.41±22.18)分和1 000~3 000元者的(123.19±24.02)分,HAART时间<1年者为(141.00±33.25)分,高于1~5年者的(129.49±23.30)分、5~10年者的(123.97±23.64)分和≥10年者的(117.85±2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感染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低,生活质量差,应开展针对性的社会援助和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描述和评价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受一线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方案的儿童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以68例以往未接受过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儿童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队列分析,对治疗基线以及治疗后每3~6个月患儿的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及病毒载量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估该组儿童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结果患儿平均年龄为3岁(0.2~8岁),其中男39例,女29例,感染途径皆为母婴传播。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方案:行AZT+3TC+NVP者52例,D4T+3TC+NVP者16例。患儿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治疗满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的患儿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3.8%、28.0%、30.0%。治疗1年以上,病毒载量控制在400拷贝/ml以下的患儿比例为62%~83%。结论在资源有限地区,规范使用一线AZT/D4T+3TC+NVP方案,可以明显改善儿童艾滋病患者免疫学和病毒学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广西15岁以下艾滋病(AIDS)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4年9月至2012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抗病毒治疗门诊收治的15岁以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儿童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收治382例AIDS患儿,98.69%(377/382)患儿的HIV感染途径为母婴传播。临床症状以发热(24.87%,95/382)、腹泻(16.75%,64/382)多见;体征以中/重度营养不良(49.74%,190/382)、淋巴结肿大(30.10%,115/382)、皮疹(20.42%,78/382)多见;机会性感染以肺炎(24.08%,92/382)、鹅口疮(18.85%,72/382)、上呼吸道感染(15.71%,60/382)多发。以世界卫生组织(WHO)临床分期Ⅲ/Ⅳ期为主,分别为39.79%(152/382)、30.89%(118/382)。免疫状态多受到中/重度抑制,分别为26.70%(102/382)、69.11%(264/382)。5岁以前HIV感染儿童病毒载量较高。受感染儿童身高、体重均明显低于正常同龄儿。结论儿童感染HIV后,发病潜伏期短,免疫系统抑制较快,临床症状多样且复杂,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儿童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无保护性行为发生情况,探讨其无保护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因素间的网络关系。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15年3月―2015年7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两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HIV感染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HIV治疗情况、近三月的性行为、健康状况和吸毒情况等。采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变量的初步筛选,采用“bnlearn”贝叶斯网络软件包进行模型构建,Netica软件进行模型推理。  结果  HIV感染者无保护性行为发生率为47.47%(441/9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多性伴、文化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和未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是无保护性行为的危险因素。贝叶斯网络模型结果显示,多性伴、接受ART、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及年龄与无保护性行为直接相关,目前已婚或同居通过影响多性伴与无保护性行为间接相关,职业通过影响家庭人均月收入与无保护性行为间接相关。  结论  HIV感染者无保护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对多性伴、未接受ART、文化程度较低、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年龄较大、单身及无业者应加强健康教育,减少其无保护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HBV合并感染现状,并探讨该人群合并HBV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CDC及宁明县CDC的艾滋病门诊作为研究现场,招募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年龄≥ 18周岁并确诊为HIV感染者,面对面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吸毒史、性行为、乙型肝炎感染史等合并感染可能相关的因素。采集血样检测HBsAg。采用EpiData 3.0和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IV/HBV合并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HIV感染者合并感染HBV检出率为13.85%(113/81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感染者合并感染HBV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25~45岁者比≥ 45岁者,OR=1.738,95% CI:1.031~2.931)、HBV感染家族史(有HBV感染家族史者比无HBV感染家族史者,OR=2.898,95% CI:1.678~5.005);无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无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者比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者,OR=1.744,95% CI:1.052~2.892)。结论 HIV感染者合并感染HBV检出率较高。25~45岁、有HBV家族史者、无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者的合并感染风险较高。建议针对HIV感染者加强HBV感染监测,控制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艾滋病儿童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死亡病例的临床特征、死亡原因,为降低艾滋病儿童死亡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截至2015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艾滋病儿童接受HAART后的死亡病例。结果 22例研究对象均为母婴传播,世界卫生组织(WHO)临床分期以Ⅲ/Ⅳ期为主,分别为45.45%、50.00%;主要症状、体征有生长发育缓慢95.45%、不同程度贫血81.82%、中-重度营养不良81.82%、发热50.00%。合并机会性感染中以支气管肺炎(50.00%)和鹅口疮(45.45%)为常见。63.64%患儿在治疗6个月内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50.00%患儿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3个月内死亡;死亡原因以艾滋病相关感染居首位68.18%。入组治疗后生存时间与基线CD4数值呈正相关。结论艾滋病儿童死亡主要与较晚接受抗病毒治疗有关,早发现、早治疗是降低艾滋病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背景:无放射影像异常颈脊髓损伤为脊髓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在解剖学和生物力学方面的特殊性,其损伤机制及治疗方法与成人的有所不同。 目的:探讨儿童新鲜无放射影像异常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设计:回顾性分析及自身前后对照观察。 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 对象:1997-06/2003-0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无放射影像异常颈脊髓损伤患者14例。纳入标准:①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障碍。②颈椎X射线平片、MRI检查,未发现骨折脱位。MRI检查显示脊髓损伤征象,T1WI脊髓增粗,T2WI沿脊髓长轴分布条状形高信号区,并向上下蔓延。脊髓完全性损伤患者3例,不完全性损伤11例。在脊髓不完全性损伤中,6例表现为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3例为脊髓半切损伤综合征,2例为前脊髓损伤综合征。 方法:对14例儿童无放射影像异常颈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非手术治疗13例,颈后路寰枢椎融合术1例。 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治疗前后ASIA分级情况。 结果:死亡1例,13例获平均3年随访。无明显改善者3例,其余患者肢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根据ASIA分级标准,治疗前A级者3例,B级者5例,C级者5例,D级者1例。治疗后恢复至B级者1例,C级者2例,D级者5例,E级者2例。 结论:儿童无放射影像异常颈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脊髓原发性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多数患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对存在颈椎明显不稳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