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预防医学   10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物共振仪脱敏治疗慢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共振仪对过敏原进行检测及脱敏治疗。结果过敏原检测主要为螨虫、霉菌、海鲜类。特应性皮炎总有效率最高为84.0%,其次为荨麻疹63.4%。32例年龄18岁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3%,与年龄在(18~44)岁和≥45岁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采用生物共振仪脱敏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尤其是低龄患者,具有无创、安全、有效的作用,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1990~1997年间昌平县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3种,7579例,年均发病率为223.56/10万。病种以痢疾、肝炎发病较多,共占甲、乙类总病例的94.44%。10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普遍高于其他年龄组,3岁组尤为突出。地区分布以昌平县城区镇较明显,发...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8岁,入院时间:2010-05-12。主诉:右侧颈项部丘疹、水疱伴疼痛3天,泛发全身1天。患者3天前右侧颈项部出现红色丘疹、水疱,自觉轻微疼痛,自行外用"金咽泰"(具体不详),未见好转。1天后病情加重,全身可见针尖至粟粒大小丘疹、水疱,呈簇集性带状分布,伴牵扯性疼痛,自觉灼热感,触之皮温高,以颈项部及双下肢明显。诉口干、腹胀,纳眠差,大便先干后稀,小便可,舌质红,苔少,脉  相似文献   
4.
<正>慢性皮肤溃疡又称难治性溃疡,病因复杂,缠绵难愈,或愈后复发,有些溃疡甚至会"癌变",现代医学治疗多常用清创术、皮肤移植、抗感染或给予维生素类和锌治疗,严重者需要"截肢",而治疗效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坏疽,又称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好发于50岁之后.1999年,WHO对糖尿病足的定义为“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本病临床类型分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混合型坏疽3种.据报道[1],国内发病率约占糖尿病患者的0.9%~1.7%.其临床特点为肢体末梢疼痛、感染、溃疡、坏疽.本病一旦发生,则发展快、病情重、治疗棘手,截肢率约为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2].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前系统性硬皮病病因不明,西医疗效欠佳,本文通过一则典型病案,介绍其治疗方法及用药特点,从而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优势,以提高临床疗效. 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和内脏胶原纤维进行性硬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其中不但侵犯皮肤,亦累及内脏多器官系统者为系统性硬皮病[1].对于系统性硬皮病的治疗,西医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纤维化药物、免疫抑制剂、血管活性药物、维A酸类、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伊马替尼及光疗等[2].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SARS患者密切接触者发病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SARS密切接触者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已有的SARS疫情及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现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北京市5个区县的2195个密切接触者中,转归为病例138例,罹患率为6.3%。与病例为同事、同学关系,罹患率仅为0.36%。家务待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罹患率为最高(15.33%),接触地点在家和医院的密切接触者罹患率为31.71%,接触地点在学校密切接触者罹患率为0.77%。而接触地点在工作单位的密切接触者459名中,无一例转为病例,罹患率为零。结论 密切接触者发病的影响因素与患者接触时间、接触程度与频率、接触地点、隔离方式、时间及密切接触者的年龄等有关。SARS的传播途径存在近距离密切接触传播及家庭聚集性感染。科学管理密切接触者是控制SARS疫情蔓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白癜风是由于皮肤和毛囊的黑素细胞酪氨酸代谢功能减退或丧失引起的一种原发性、局限性或泛发性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疾病[1]。传统医学对其早有认识,称之为白驳、白癜、白驳风等,其发病病因尚不明确,影响美容,因此对患者工作和生  相似文献   
9.
高贵华  李文靖  邢卫东 《疾病监测》2001,16(11):435-436
20 0 1年 4月 9- 2 4日昌平区某幼儿园发生一起手足口病的小型暴发。该幼儿园共有儿童 376名 ,发病 2 5例 ,发病率为 6 65 %。无死亡病例。首例病人于 4月 9日发病 ,4月 1 5日达高峰 ,发病 1 4例 ,占病例的 5 6 0 0 % ,4月 2 4日后未见有新病例出现 ,历时 1 5天 ,患者年龄在 2 - 6岁间 ,平均发病年龄为 3 5 0岁 ,男性 1 1例 ,女性 1 4例 ,病程最长 1 0天 ,最短 4天。体温在 37 5℃ - 38 2℃之间。主要临床症状 ,见附表。手足口病好发于 5岁以下儿童 ,临床症状较轻 ,以日常性接触、粪便和空气飞沫为主要传染途附表  2 5例病例的主要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按照《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规定,于2002年6~10月对北京市5 区(县) 7 912人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总感染率为2.9%,较1988~1989年第一次调查的总感染率(34.8%)明显下降(x=3 227.45,P<0.05)。表明肠道寄生虫感染已不是威胁北京市人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但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县)仍应重视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