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目的 研究影响乙肝免疫效果的因素,探讨提高乙肝免疫预防效果的方法 .方法 使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以2006年全国乙肝等疾病血清流行病调查河北现场的1734名1-15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其HBsAg是否阳性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分析造成儿童HBsA9阳性的危险因素.结果 母亲HBsAg阳性和儿童年龄、出生医院是影响乙肝疫苗预防效果的主要因素(P<0.0001).结论 当前乙肝免疫预防的工作重点在于发现HBsAg阳性孕妇,同时改进农村地区的新生儿乙肝免疫预防条件.  相似文献   
2.
应用227例HBsAg持续携带者长期随访的资料,计算HBsAg持续携带者年阴转率;分析年阴转率与年龄的依从关系以及各年龄组HBsAg持续携带者的期望阴转年数.研究结果提示:各年龄组男女性之间年阴转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年阴转率的变化趋势为.0~4岁为0,5岁以后略有升降,50岁以后急骤上升,出现高峰.50岁以上的年阴转率显著高于50岁以下各年龄组(P<0.01),老年人HBsAg阳性率下降,可由此得到解释。根据年阴转率拟合的曲线方程,反映了年阴转率随年龄变动的关系。利用估计的年阴转率可以进一步推算HBsAg期望阴转年数,0~4岁组的平均期望阴转年数为49.3年.说明HBsAg携带状态的长期性.在乙型肝炎的预防对策中,应予考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接种3剂甲肝减毒活疫苗8年抗体持久性,并与1针法进行了比较.方法 对农村1~7岁HAV易感儿童110人,接种1剂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作为B组,选其中一个自然村的42名易感儿童作为A组,按0、2、6个月程序接种3剂疫苗,分别于免疫后1、2、6 7 8、12、24、36和96个月采集血清标本,检测抗-HAV总抗体.结果 B组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后2~3个月,抗-HAV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达到高峰,分别为92.2%和126.2 mIU/ml,然后开始随时间下降.与之相比,按照0、2、6个月程序免疫的A组,抗体阳转率在第二针后即达100%,第三针后GMC达高峰,为2739 mIU/ml,A组的近期免疫效果甚至优于灭活疫苗;36~96个月B组的抗-HAV阳转率和GMC分别为75%~71%和80~89 mIU/ml;与之相比,A组36~96个月的抗-HAV阳转率和GMC分别为100%和918.2~480.6 mIU/ml,显著高于B组.结论 接种3剂甲肝减毒活疫苗近期、远期免疫效果均高于一针法,三针法加强免疫取得了良好的免疫学效果,抗体持久性和预防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正定县乙肝疫苗效果考核试点乡1986-2004年出生的人群为研究对象,以固相放射免疫(RIA)法检测血清HBsAg、抗-HBs和抗-HBc,用EpiInfo和SA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994年及以后出生的1~11岁组人群HBsAg、抗-HBc分别为0.41%、2.29%,显著低于1994年前出生的12~19岁组人群的2.18%和8.44%;乙肝疫苗3针全程免疫组人群HBsAg阳性率最低,为0.35%;44例HBsAg阳性者中,母亲HBsAg阳性者21例,占47.73%。结论母亲HBsAg携带状况和乙肝疫苗接种史是影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疫苗两针免疫后14年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观察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易感者接种2剂血源乙肝疫苗的远期免疫效果,1985年4月,在正定县某村,对整个人群采血并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对3项指标均阴性的132人接种2剂乙肝疫苗,按0、3个月免疫程序,每剂10μg/ml,于首剂免疫后6个月、12个月和14年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乙肝疫苗免疫后6个月时,抗-HBs阳性率(S/N≥2.1)为100%,未检出HBsAg阳性者;12个月时,<20岁组的抗-HBs阳性率(S/N≥2.1)为94.3%;≥20岁组则为74.2%,二者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5.16,P<0.05),未检出HBsAg阳性者;14年时,抗-HBs阳性率降为59.31%(S/N≥2.1)或18.6%(S/N≥10.0),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24,P>0.05),检出HBsAg阳性者1例,3个月后复检阴性,未发现肝病病人.说明HBV易感者接种2针乙肝疫苗可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考核病毒性甲型肝炎 (简称甲肝 )减毒活疫苗 (H2 减毒株 )的流行病学效果。方法 以正定县的 3个乡和石家庄郊区全部 10个乡为研究现场 ,以其适龄儿童约 3 7万人为观察对象 ,进行随机、对照试验。观察对象按其出生的单、双月份随机分为疫苗组和空白对照组 ,疫苗组接种1ml 10 6 5/ml半数细胞培养感染量 (TCID50 )的甲肝疫苗 ,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接种后严格随访观察对象中甲肝病例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 3 5年的随访中 ,易感的对照组出现甲型肝炎 2 0例 ,发病率为 136 4/ 10万 ;疫苗组出现 1例 ,发病率 8 1/ 10万。 2组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疫苗的保护率为94 1% ,95 %可信限 :6 7 1%~ 10 0 %。结论 每毫升 10 6 5TCID50 的甲肝减毒活疫苗保护效果良好 ,可以满足人群免疫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国产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不同剂量、不同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并与甲肝灭活疫苗进行比较,在河北省正定县某乡3个村筛选3~13岁的甲肝易感儿童211名,按年龄分层随机分为甲肝减毒活疫苗A组(0、6、12个月)、B组(0、6个月)和甲肝灭活疫苗C组(0、6个月).这3个组按不同免疫程序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免疫后1、6、7、12、13、24个月采血,检测抗甲肝病毒抗体(抗-HAV).结果显示A、B、C3个组在首剂疫苗免疫后1个月时抗-HAV阳转率均较低(33.87%~42.22%);第2剂疫苗免疫后1个月抗体水平均有大幅度提高,抗-HAV阳转率为97.67%~100.00%,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07.16mIU/ml~2?477.52mIU/ml,升高20倍以上;首剂免疫后12个月抗-HAV阳性率均为100.00%,但GMT下降了64.9%~57.0%.仅A组首剂免疫后12个月时注射了第3剂减毒活疫苗,1个月后抗体GMT呈5.7倍增长.首剂免疫后24个月时,3个组抗-HAV阳性率为92.98%~98.11%,GMT为213.87~642.69mIU/ml.低滴度减毒活疫苗基础免疫后再免疫能诱导很好的免疫回忆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乙型肝炎(乙肝)疫苗2针法的免疫效果。方法:在河北正定县选择某乡7个村为试验现场,进行了14年观察。筛选1-7岁HBV易感儿童261名,按0.3月免疫程序接种2针10μg乙肝血源疫苗,全程免疫后1,2,3,4,5,6,8,10和14年对观察人群采集血清标本,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结果:抗-HBs阳性率随免疫年限延长逐渐下降,由免疫后第1年的93.57%降为免疫后14年的52.13%,在观察期间,只检测到1例HBsAg阳转,并形成了慢性携带状态。结论:2针免疫法与3针免疫法的免疫效果无差别,在某些贫究和交通不太方便的地区二针免疫法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人群接受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以正定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观察监测点和定兴县为研究现场,1986—2011年出生且完成乙型肝炎疫苗全程基础免疫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分析人群接受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  相似文献   
10.
随着各种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药物及方案的出现,以及人们对乙型肝炎自然史的进一步了解,意识到HBeAg发生血清转化是抗病毒免疫达到新平衡点的指征。因此,了解自然状态下,HBeAg阳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年血清自然转换率,对于正确阐明慢性乙肝治疗疗效具有重要基线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