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近阶段麻疹暴发事件医院内感染的传播特征、医源性感染防控状况,研究其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对麻疹暴发事件医院内感染进行描述性分析,确定其传播特征和危险因素。结果麻疹病人排出病毒在密闭环境下3日内仍有传染性;事件3为福建省首起输入性B3基因型麻疹暴发;麻疹医院内感染场所重点指向输液室、儿科门诊和急诊部;中央空调和通风管理是发生麻疹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高接种率环境下,存在院内感染为主引起的麻疹暴发模式,医院通风方法不当是发生麻疹医源性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现场进行麻疹疫情会商,是有效处置暴发疫情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福建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数据,防范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病例的输入.方法 对福建省10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4年,全省共报告AFP病例1 47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41/10万.各地市每年每月均有病例报告;病例男女性别比2.1∶1,<5岁占74.6%;OPV免疫≥3次占88.6%,占比逐年提高,未按程序免疫占2.3%.以省为单位,每年AFP监测系统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和WHO的要求;个别地市的AFP病例监测指标未达标.结论 应继续坚持免疫与监测相结合的策略,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质量,及时发现高危病例和输入野病毒病例,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维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AQP7表达水平的改变是否会引起砷(As3+)染毒小鼠心脏组织中砷含量的改变。方法雄性ICR小鼠48只,随机分为4组:胰岛素+砷组和生理盐水+砷组;匹格列酮+砷组和玉米油+砷组,每组12只。胰岛素+砷组以腹腔注射的方式给予胰岛素0.30~0.5 IU/d,其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匹格列酮+砷组以腹腔注射的方式给予匹格列酮4 mg/kg·d,其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玉米油。4周后,尾静脉注射0.4 mg/kg As2O3,15 min后取小鼠心脏组织,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其砷含量,比较各组砷含量的差异。半定量RT-PCR检测AQP7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胰岛素+砷组心脏组织中砷含量(3517.37±562.29)ng/g与其对照组(4164.26±289.52)ng/g相比显著降低(P<0.05)。半定量RT-PCR结果,胰岛素+砷组心脏组织中AQP7的表达水平与其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09)。(2)匹格列酮+砷组心脏组织中砷含量(4249.20±748.22)ng/g与其对照组(4065.72±402.22)ng/g相比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1)。半定量RT-PCR结果,匹格列酮+砷组心脏组织中AQP7的表达水平增加,但与其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结论三价无机砷可能是通过细胞膜上水甘油通道蛋白AQP7进入心脏组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福建省2005-2017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5-2017年福建省腮腺炎报告病例,主动搜索、访谈收集腮腺炎疫苗接种信息,对新发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细胞培养、基因定型及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2005-2017年福建省累计报告腮腺炎病例83 95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7.6/10万,2007年后发病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到2017年为监测以来的历史新低(7.5/10万);发病时间呈明显的季节性双峰特征,但第1个发病高峰(4-7月)有减弱趋势,而第2个发病高峰(10月至次年1月)有增强趋势;发病人群以学生、托幼儿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89.2%,5 814/6 517),其中5~9岁年龄组年平均发病数达2 527例(占总病例数38.8%);发病无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病原学监测表明福建省存在MuV G基因型病毒株的流行。序列分析发现2015年MuV G基因型病毒株在核苷酸上的突变导致了SH基因编码区6个氨基酸位点变异,进一步加大了与A型疫苗株在核苷酸及氨基酸上的同源性差异。结论 2005-2017年福建省腮腺炎发病逐年下降,预防工作需重点关注中小学生,MuV G基因型病毒株在福建省存在传播链,且在SH基因编码区发现部分氨基酸变异。需加强福建省腮腺炎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福建省2018年社区人群白喉抗体水平。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福建省18个县区选择0-61岁(15个年龄组)社区人群开展调查和采集血清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白喉抗毒素IgG抗体,分析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结果共纳入4925名调查对象,白喉抗毒素IgG抗体总阳性率为56.16%(标化率:33.26%),GMC(95%CI)为0.15(0.14-0.16)IU/mL。0-14、15-61岁人群白喉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7.89%、28.60%(x2=1197.59,P=0.00),GMC分别为0.30、0.06IU/mL(t=45.07,P=0.00);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在14.91%(30-39岁)-91.30%(2岁)之间(趋势x2=1109.08,P=0.00)。0、1-3、≥4剂次白喉免疫史人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4.28%、74.77%、76.56%(x2=1277.05,P=0.00),GMC分别为0.06、0.25、0.29IU/mL(F=1065.80,P=0.00)。结论福建省≥15岁社区人群白喉抗体水平显著低于<15岁儿童。建议制定成人白喉免疫策略以降低成人白喉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福建省2014—2019年不同基因型麻疹野病毒流行情况,为制定后续麻疹防控策略,完成消除麻疹目标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福建省2014—2019年麻疹发病监测数据及各地市上送的麻疹疑似病例咽拭子样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麻疹病毒N蛋白羧基端450个核苷酸序列,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鉴定和分析。结果:2014—...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单剂次IPV和两剂次IPV+bOPV两种不同序贯程序的脊灰基础免疫效果。方法在免疫前及应用1IPV+2bOPV和2IPV+1bOPV两种模式完成脊灰基础免疫后1个月,进行调查和采集静脉血,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脊灰Ⅰ~Ⅲ型中和抗体水平。结果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免疫前分别为71.9%、56.1%、42.1%;用两种免疫模式完成基础免疫后,Ⅰ型和Ⅲ型脊灰中和抗体阳性率和免疫成功率均达到92%以上,几何平均滴度(GMT)值均1∶800;单剂次和两剂次IPV接种模式免疫后,Ⅱ型脊灰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0.7%和96.2%,免疫成功率分别为51.6%和73.1%,GMT值分别为1∶9.15和1∶33.75,说明两剂次IPV免疫后GMT值显著高于单剂免疫。结论两种免疫模式均能确保脊灰I和Ⅲ型中和抗体维持高阳性率和高抗体水平,两剂次IPV免疫模式能更好地提高Ⅱ型脊灰中和抗体的免疫成功率并达到较高的GMT值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福建省2018年输入性B3基因型麻疹病毒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筛查和扩增麻疹病毒核酸阳性咽拭子及Vero/Slam细胞培养阳性产物。对麻疹病毒N基因羧基末端634个核苷酸片段进行扩增测序,比对分析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结果 分离获得2株麻疹病毒株,18条病毒核酸序列。所有福建株在亲缘关系上与WHO B3基因型参考株同属一个分支,其中标本MV18-41和MV18-42与2018年分离于中国香港地区的毒株(HongKong.CHN/35.18)核酸同源性为100.0%;其他毒株序列与2018年分离于日本的毒株(Mvs/Osaka.JPN/38.18/B3)同源性最高(99.9%)。福建株与除B3基因型外,23种WHO不同麻疹基因型参考株之间比较,福建株与B1基因型参考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差异性最小,分别为95.1%~95.4%和95.3%;与H1基因型参考株同源差异性最大,其中与中国目前优势流行的参考株MVi/Hunan.CHN/0.93/7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差异分别为88.7%~89.0%和87.3%;在病毒N蛋白羧基末端150个氨基酸位点上,福建株与疫苗株(Shanghai-191)之间存在13个变异位点,但这些位点并未引起该蛋白区域的功能变化。结论 福建省成功分离获得2株B3基因型麻疹毒株,B3基因型麻疹病毒是福建省发现的新基因型麻疹病毒,在补充和丰富福建省麻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本底资料的同时也进一步警示必需加强输入性病例的监测,才能更好地完成福建省麻疹病毒的控制和消除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福建省新生儿母传抗体水平,为制定小月龄儿童及育龄期妇女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选取莆田市两家医院住院分娩新生儿,用ELISA法检测麻疹、风疹、腮腺炎和百日咳IgG抗体,分析其母传抗体水平。结果共检测新生儿99人。IgG抗体平均浓度:麻疹779.12mIU/mL、风疹34.05IU/mL、腮腺炎268.96U/mL和百日咳17.07U/mL;Ig G抗体阳性率:麻疹80.8%、风疹85.9%、腮腺炎7.6%和百日咳16.2%。除百日咳抗体阳性率和风疹IgG抗体平均浓度均值存在地区差异外,IgG抗体阳性率及平均抗体浓度在性别、年龄和地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福建省新生儿母传麻疹、腮腺炎IgG抗体水平不高、百日咳IgG抗体水平较低,建议对育龄期妇女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福建省麻疹、风疹血清实验室监测能力.方法 对福建省2011-2015年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质量管理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采取内部质量控制、盲样考核、复核证实、现场考核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福建省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室内质控良好,质控血清未出现失控值.历年市级常规监测样本抽样复核,总符合率分别为96.6%、98.1%、99.6%、99.5%和99.2%;历年市级麻疹、风疹盲样考核,正确率100.0%;按WHO认证评估标准,2012年福建省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现场考核成绩优异.结论 福建省麻疹、风疹血清实验室网络质量管理体系运转良好,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准确、精确.应提高地市级实验室监测水平,以保证麻疹、风疹血清学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