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胸膜弥漫性恶性间皮瘤( diffuse malignant mesothelioma, DMM)是一种具有多种组织学特征的肿瘤,这些特征与大量的肿瘤性及非肿瘤性病变极为相似,需与多种病变相鉴别。此外,胸膜诊断的另一缺陷是活检标本有限,因此DMM的诊断可能是病理医师日常病理诊断工作中的最大挑战,部分病理医师甚至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对DMM的诊断均不甚清楚[1]。近期《诊断病理学杂志》先后发表了周晓军教授“恶性间皮瘤病理诊断”及余英豪教授“恶性间皮瘤的免疫组化诊断”文章[1,2],对DMM的相关诊断问题进行介绍,本文拟从胸膜活检的诊断思路层面进行阐述,以期进一步加深对DMM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经410例小儿癫痫的临床分析认为:癫痫是属多基因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高热惊厥与癫痫可能有共同的遗传特性;癫痫的诊断必须根据病因学、临床发作特点和脑电图的改变综合分析才能确定;丙戊酸钠是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的抗癫痫药,但对肝功能是否有损害尚需观察;加强围产期、婴幼儿保健,尤其预防和及时控制高热惊厥是预防和降低小儿癫痫发病率的重要措施;癫痫病人免疫功能紊乱对癫痫病因和发病机理的研究可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OSCCHT)的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1例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组织进行染色,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见肿瘤细胞弥漫成片或呈岛状、梁状和条索状分布,部分形成滤泡样腔隙,内含嗜酸性液体,核分裂象常见.免疫组化:vimentin、EMA、CD99、CK(AE1/AE3)、Syn和CD56均(+),Ki-67增殖指数为60%,α-inhibin、TTF-1、TdT和CD45均(-).结论 OSCCHT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鉴别诊断包括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卵巢肺型小细胞癌、转移性小细胞癌、卵巢原发性类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无性细胞瘤等.该病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多药物联合化疗及放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单纯性浸润性微乳头状癌(PIMPC)超声表现及其与病理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18例乳腺PIMPC患者共18个病灶与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患者共40个病灶。对比观察乳腺PIMPC与IDC的超声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乳腺PIMPC与IDC超声声像图特征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乳腺PIMPC与IDC淋巴结转移率;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检查提示乳腺PIMPC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结果18个乳腺PIMPC病灶(100%,18/18)表现为低回声;18个病灶(100%,18/18)形态不规则;16个病灶(88.9%,16/18)边界不清;16个病灶(88.9%,16/18)边缘毛刺;15个病灶(83.3%,15/18)内部见钙化灶,微钙化灶数量一般大于3个,且多集中分布在病灶近中央的位置,而病灶边缘分布较少;16个病灶(88.9%,16/18)后方回声正常或增强;14个病灶(77.7%,14/18)边缘无蟹足状改变;13个病灶(72.2%,13/18)周围无高回声晕;10个病灶(55.6%,10/18)血流信号0~Ⅰ级。乳腺PIMPC病灶边缘蟹足状改变、周围高回声晕、纵横比≥0.7、后方回声衰减、血流信号Ⅱ~Ⅲ级的检出率均低于乳腺IDC,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二者病灶最大径、形态、边界、边缘毛刺、微钙化灶等超声声像图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理检查示PIMPC癌细胞微乳头状排列呈集块型分布;PIMPC血流信号0~Ⅰ级为主,镜下见肿块少量新生血管主要在细胞簇周围的透明带;而IDC血流信号以Ⅱ~Ⅲ级为主,镜下可见较多再生血管分布在胶原纤维;PIMPC缺乏周围高回声晕,其镜下见肿块边缘无纤维组织簇包饶,IDC周围常见高回声晕其镜下肿块边缘见较多的纤维组织。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乳腺PIMPC淋巴结转移率达72.2%(13/18),高于乳腺IDC的45.0%(18/40)(χ2=3.697,P=0.05)。术后病理结果证实13个病灶淋巴结转移,其中超声检查提示淋巴结异常6个(46.2%,6/13),表现为皮髓质结构异常4个(30.8%,4/13)、淋巴门偏心4个(30.8%,4/13),血流信号0~Ⅰ级5个(38.5%,5/13)。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超声检查提示乳腺PIMPC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6.2%、60.0%、50.0%、75.0%、30.0%。 结论乳腺PIMPC超声表现以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边缘毛刺及内部微钙化灶为主要特征,其超声表现与其特殊的病理特点有密切关系。超声检查对于提示PIMPC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1998~1999年在海南保显、吊罗山医院用军事医学院科学院五所提供的复方磷酸萘酚喹片(含萘酚喹和青蒿素)治疗恶性疟55例,间日疟40例,取得良好的即时疗效和较好的近期效果。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22.00±8.89小时和15.33±4.55小时,平均原虫无性体转阴时间分别为23.39±7.02小时和14.00±5.05小时,平均24小时原虫下降率分别为98.21%  相似文献   
7.
尿路上皮癌(UC)和前列腺癌(PC)的治疗和预后不同,两者的鉴别诊断就十分重要。当标本取材有限和肿瘤分化差时,鉴别诊断就是个难题。作者运用免疫组化双染色法检测p63和P501S表达,对132例高级别UC和23例PC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UC和PC未出现p63和P501S  相似文献   
8.
范可尼氏贫血是一组周围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有核细胞增生不良伴有先天性多发性畸型的综合征,我科曾遇一例,现报告如下: 病例摘要张××,男10岁,以自幼生长发育落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海南省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 (CSP)基因型虫株对氯喹的敏感性和复发特征。方法 通过常规剂量氯喹治疗间日疟病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 ,并用套式等位PCR技术对观察病例间日疟原虫进行CSP基因分型。结果 观察 2 2例间日疟病例 ,平均退热时间为 (2 5 .4± 4.3 )h ,平均原虫转阴时间为 (4 0 .2± 5 .5 )h ,各间日疟原虫CSP基因型虫株病例间的平均退热时间和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间日疟原虫热带族虫株病人复发率为 77.6% ,平均首次复发时间为 (61.0± 16.4)d ;温带族虫株病人复发率为 10 0 % ,平均首次复发时间为 (2 78.6± 2 14 .5 )d ,两族虫株病例的首次复发时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海南省流行的间日疟原虫CSP基因型虫株均对氯喹敏感 ,各虫株间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热带族虫株病例比温带族虫株病例的首次复发时间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