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我国新报告青年学生HIV/AIDS的基本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2010-2019年新报告15~24岁青年学生HIV/AIDS。描述和分析不同年份和性别的青年学生HIV/AIDS分布特征,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各年龄段报告率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新报告青年学生HIV/AIDS共23 307例,男女性别比为33.9:1(22 640:667),诊断时年龄(19.9±2.05)岁。新发现率变化趋势分2个阶段,2010-2015呈上升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32.1;2015-2019年趋于平稳,APC=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0-2015年各年龄组新发现率均呈上升趋势,15~17岁组新发现率上升最快,APC=30.2;2015-2019年23~24岁组新发现率呈下降趋势,APC=-17.0,其他2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以同性性传播为主,女性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异性性传播的青年学生中,男、女性均以非婚非商业性行为为主;男性主要来源于自愿咨询检测点,女性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男性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女性(t=3.917,P=0.000)。结论 2010-2019年我国新报告青年学生HIV/AIDS整体疫情上升趋势有所减缓,但15~17岁年龄组新发现率仍呈上升态势。应积极开展青年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和扩大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15~17岁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流行特征, 为制定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 筛选2011-2019年确诊时年龄为15~17岁校外青少年HIV感染者。描述社会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和跨省流动等情况, 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运用Joinpoint 4.9.0 软件计算粗新发现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并做Joinpoint回归模型的时间趋势检验。运用Excel 2019和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1-2019年我国共报告15~17岁校外青少年HIV感染者4 919例, 占报告15~17岁HIV感染者的63.4%(4 919/7 757), 时间趋势分析结果显示, 2011-2015年该人群粗新发现率呈增长趋势(APC=36.4%, P<0.001), 2016年及以后保持平稳趋势(APC=2.5%, P=0.173)。该人群HIV感染者跨省流动占13.9%(684/4 919)。相比于非跨省流动病例, 跨省流动病例中男性、务工...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疫情估计与预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由于艾滋病监测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及监测资料来源的多样性,艾滋病疫情估计与预测方法已成为了解艾滋病流行状况及预测发展趋势的重要工具,为此国内外学者采用了多种方法对艾滋病疫情进行了估计与预测。本研究对目前常用艾滋病疫情估计与预测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应用、优点及局限性进行综述,为疫情估计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国2015—2019年新报告≥50岁异性传播艾滋病感染者/患者(HIV/AIDS)的性别比特征。  方法   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我国2015—2019年新诊断发现、诊断年龄≥50岁且经异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分析不同诊断年龄、感染方式的男女性别比差异。  结果   2015—2019年我国新报告≥50岁异性传播HIV/AIDS由2015年29 765例增至2019年60 591例,其中经配偶/固定性伴感染占比由2015年12.7%减少至2019年10.6%,商业性伴及非商业临时性伴构成比维持在较高水平,均值分别为46.0%、39.5%。 随诊断年龄增加,报告病例性别比由50~59岁组1.8增加至60~69岁组2.5、≥70岁组6.8。 分不同感染方式,经商业性伴感染病例和经非商业临时性伴感染者的性别比分别由50~59岁组的10.4和1.1增至≥70岁组的58.7(Z=38.31,P<0.001)和3.4(Z=51.49,P<0.001),经配偶/固定性伴感染的性别比稳定于0.2~0.4。  结论   我国报告≥50岁异性传播HIV/AIDS中不同诊断年龄、感染方式的性别比存在差异。 需扩大高风险人群检测、治疗及综合行为干预工作,结合分子流行病学探索≥50岁人群HIV传播链,提高病例发现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现有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报告病例的重复报告和诊断报告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丙肝疫情监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下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中2009—2011年中国丙肝报告卡,计算中国及部分省份2009—2011年年度内和年度间重复报告率。收集天津、吉林、浙江、河南和广东5省(直辖市)2011年诊断并报告过丙肝实验室诊断病例的医疗机构的核酸检测资质情况,以及上述5省部分"有丙肝核酸检测资质"医疗机构的丙肝实验室诊断病例的医学信息,了解实验室诊断病例诊断报告情况。使用SPSS18.0和Excel 20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χ2检验中检验水准α取0.05。结果 2009—2011年年度内重复报告率全国平均3.8%,天津1.2%、吉林2.7%、浙江1.4%、河南4.4%、广东2.9%;剔除各年年度内重复报告病例后,该3年年度间重复报告率全国6.9%,天津2.9%、吉林6.1%、浙江4.5%、河南7.7%、广东5.6%。2011年全国报告154 122例实验室诊断病例共来自8680家报告单位,在5省份调查的517家医疗机构中,48.4%"无丙肝核酸检测资质";核查的857例实验室诊断病例中,32.8%符合报告标准。结论重复报告对于丙肝疫情的准确判断有一定影响。应加强网络直报的实名制管理,提高病例的可查重性。强化丙肝临床诊断和报告管理规范,提高实验室诊断能力。加强培训督导,提高丙肝疫情监测和管理能力。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公众对丙肝的预防、就诊意识。  相似文献   
7.
文献证实,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血管病密切相关。神经肽Y(NPY)起源于颈内神经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报告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NPY和SOD水平的变化,并就临床价值做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国成年女性艾滋病病毒(HIV)携带者的流行特征,探索性分析影响成年女性感染HIV的潜在因素。方法 收集2011-2015年我国新发现15岁女性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人口学、行为学信息,分析该人群的传播途径特征和流行趋势变化。结果 2011-2015年每年新发现成年女性HIV/AIDS病例数有所上升。异性传播尤其是非婚异性性接触感染是主要传播途径,其构成比逐年上升。2012年开始,40~94岁组女性感染者为首要受累人群,非婚异性性行为和配偶/固定性伴感染均占较大比例;40岁女性病例的报告数和构成比基本稳定,20~24岁年龄组出现下降,以非婚异性性行为接触为主要感染方式。结论 新发现女性病例的年龄峰值向高年龄组推进,应重视高年龄组女性艾滋病防治工作。扩大检测尽早发现感染者,避免女性被动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DJ-1基因对MPP+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模型的保护机制.方法 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将PC12诱导成神经元样分化的细胞株(多巴胺能神经元).用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帕金森病PC12细胞损伤模型,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活性,DHE染色法检测ROS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DJ-1和TH蛋白表达变化,RT-qPCR检测α-synuclein和凋亡相关基因的RNA水平.用pCDH1-cmv载体过表达DJ-1后检测DJ-1对MPP+环境中细胞的保护作用.用RT-qPCR检测α-synuclein、p53和Bax的表达变化.结果 160μmol/L的MPP+处理18 h后,PC12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内ROS水平升高,处理48 h后细胞凋亡增加.DJ-1和TH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RNA水平上α-synuclein、p53和Bax表达增加.过表达DJ-1能够保护MPP+中的细胞活性,抑制ROS水平升高.α-synuclein以及凋亡基因p53和Bax的表达升高受到抑制,细胞凋亡减少.结论 MPP+作用于多巴胺神经元,可以下调DJ-1和TH蛋白,促进α-synuclein积累ROS水平升高,并使p53和Bax表达增加,导致细胞凋亡增加.DJ-1基因能够能够在MPP+处理时抑制p53和Bax的表达,减少α-synuclein积累,降低细胞内ROS水平,保护细胞免受MPP+引起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变应性因素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行鼻窦内窥镜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1~2012年入院手术的II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前根据其是否伴有变应性鼻炎症状和体征、是否伴有过敏性疾病史及支气管哮喘病史、术前鼻腔分泌物涂片嗜酸粒细胞检查、变应原皮肤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查、过敏性鼻炎,筛选出伴有变应性因素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为试验组。选择同期无变应性因素的单纯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疗效,并同时比较各种变应性因素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伴有变应性因素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手术疗效为80.95%(136/168),同期单纯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手术疗效为91.75%(189/206),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各种变应性因素中,伴有变应性鼻炎症状和体征、嗜酸粒细胞阳性、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血清特异性IgE、过敏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与无变应性因素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伴有过敏性疾病史及伴支气管哮喘病史患者与无变应性因素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变应性因素与鼻窦内窥镜手术疗效密切相关,是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行鼻窦内窥镜手术时,必须加强围手术期抗变应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