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是一群具有辅助B淋巴细胞功能、表型为CXCR5+CD40L+诱导性协同刺激分子(ICOS)+的T淋巴细胞亚群。2000年Schaerli等[1]和Breitfeld等[2]同时报道了Tfh定位于淋巴滤泡,他们发现CXCR5、ICOS分子是该细胞主要的表面标记物。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与T、B淋巴细胞的高度活化,自身抗体类免疫蛋白增多等机体异常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7—2009年深圳市乙肝五项异常的外来劳务工的乙肝DNA感染情况,为深圳市劳务工群体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2007—2009年深圳市1226名乙肝五项异常的外来劳务工进行乙肝DNA检测分析。结果深圳市乙肝五项异常的外来劳务工的乙肝DNA总阳性率为48.94%。30岁以下乙肝五项异常的外来劳务工乙肝DNA阳性人数占乙肝DNA阳性总数的85.5%。64.73%的20岁以下乙肝五项异常的劳务工为乙肝DNA阳性。不同年龄组劳务工乙肝DNA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不同年份、不同性别以及不同省份的劳务工的乙肝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市乙肝五项异常的劳务工乙肝DNA的阳性率较高,应加强对30岁以下(特别是20岁以下)乙肝五项异常的外来劳务工的乙肝DNA监测,以便对外来劳务工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传染性进行正确的评估,为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动态检测探讨其与强直性脊柱炎(AS)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为AS的诊断预后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根据AS患者骶髂关节的病损程度分早期、进展期、晚期3期,选择各5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对照组选择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50名健康对照者,取患者晨起空腹血样,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ECLIA)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骨代谢相关指标:甲状旁腺素(PTH),总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N端)前肽(tPINP),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 OT),I型胶原C端肽(β-CTX),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对3期各组间数据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①AS组血清中NMID OT、25-(OH)D3低于健康对照组,β-CTX、ICTP高于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PINP、PTH浓度水平在AS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组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②AS晚期组血清中N-MID OT、25-(OH)D3低于早期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组β-CTX、ICTP浓度水平高于早期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组与早期组tPINP、PTH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AS疾病的进展,血清中N-MID OT、25-(OH)D3浓度水平逐渐降低,β-CTX、ICTP浓度水平显著升高。结论血清骨代谢指标在分期不同的AS患者中存在异常,不同指标参与了AS的骨吸收及骨转换过程,可为AS的诊断预后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2010~2012年深圳市报告的两起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原体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方法 利用C6/36细胞从病人血清中分离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对分离得到的CHIKV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构建系统发生树,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对其分子遗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成功分离得到两株CHIKV,分别命名为SZ_20101028和SZ 20120702,SZ_20101028全基因组长为12377bp,SZ_20120823全基因组长为11893bp;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结果表明,SZ_20101028是印度洋亚型,ECSA型的后裔.SZ_20120702为Asian亚型.结论 SZ_20101028与最近10年来在印度洋岛屿爆发流行新亚型且与2010年由输入性引发起东莞疫情爆发的毒株亲源性最高,为99%;而SZ_20120702为Asian亚型,不是近年来爆发流行株.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深圳地区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enterovirus 71,EV71)的VP4基因遗传进化进行分析.方法 2009年采集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HFMD患者的粪便标本491份,选取其中8份经细胞培养鉴定为阳性的EV71毒株用RT-PCR扩增VP4基因,利用MEGA4.0软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2009年深圳地区8株EV71 VP4基因全长207 bp,编码69个氨基酸;8株EV71 VP4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4.2% ~98.1%,与深圳2001至2004年分离的17株EV71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在89.9% ~98.1%,与GenBank中其他EV71病毒株VP4的核苷酸同源性为79.2%~100%;其中与亚洲流行株阜阳株(EU703812)核苷酸的同源性最高(100%),其次是C4代表株及2004年深圳株(AY895144)为94.2% ~97.1%.除了印度株和其中1株EV71的VP4编码的氨基酸在第54位(ACA)不同之外,其余7株EV71 VP4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之间以及与GenBank报道的其他序列同源性达100%.8株EV71 VP4基因核苷酸与C4代表株相比有17处不同,除1处以外其余全在简并密码位点上;轻重症病例毒株之间VP4基因序列未见明显改变.进化树显示8株EV71均属于C4基因亚型.结论 2009年深圳市流行的EV71属于C4基因亚型,流行的EV71 VP4基因非常保守,不属于变异区段,绝大部分核苷酸的变异属无义突变,VP4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变异几乎为0.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深圳市劳务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HBV的基因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荧光PCR),对178份HBV-DNA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进行HBV基因分型。结果:178份血清样品中B型116份(65.17%),C型43份(24.16%),B+C混合型13份(7.30%)。男女之间平均年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型的HBeAg阳性率高于B型(P<0.05),而HBV-DNA水平低于B型,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来自华南地区的劳务工检出HBV基因型最多。结论:深圳市劳务工流行的HBV基因型主要为B型,同时存在C型和少量的B+C混合型;HBV基因型与其致病性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深圳登革热患者血清中2型病毒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深圳市2004年-2006年登革热病原体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疑似登革热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IgM、IgG抗体。用C6/36细胞对早期病例血清进行病毒分离,以MGB荧光PCR方法鉴定。并用逆转录-半套式PCR(RT-semi-nested-PCR)方法和荧光PCR方法对其进行型别鉴定。结果:从10份抗体阳性的病人血清标本中成功分离到一株登革病毒,经鉴定为登革2型病毒,将其命名为DEN2-SZ0521。结论:首次从深圳市登革患者血清中分离到一株登革2型病毒,为进一步研究和控制该地区登革热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深圳市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汉坦病毒主要型别及分子特征,为该市汉坦病毒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各医院送检HFRS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提取血清中病毒RNA作为模板,采用逆转录-套式PCR扩增汉坦病毒基因组M片段G2区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对汉坦病毒进行基因分型和同源性分析.结果 深圳市HFRS病例男性多于女性,患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60岁,其中20-49岁病例数最多,共发病242例,占发病总数的85.82%.从282例标本中用HTN型特异性引物扩增阳性4例,占1.42%;用SEO型特异性引物扩增阳性50例,占17.73%;总阳性率为19.15%.序列比较分析发现,深圳地区流行的SEO型汉坦病毒核苷酸序列的差异相对较小,其基因的离散度为0%-4.9%.从种系发生树看这些病毒分布在一个分支上,均为S2亚型.HTN型汉坦病毒的变异率较高,其基因的离散度为6.7%-21.0%,二例为H7亚型,二例为H9亚型,均为深圳市首次报道.结论 不同年份引起深圳地区HFRS的汉坦病毒仍以SEO型为主,且病毒变异较小,稳定性较高.首次发现HTN型病例存在.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证实HTN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  相似文献   
9.
阳帆 《包头医学》2008,32(4):198-199
目的:采用氨氯地平、贝那普利、氢氯噻嗪联合降压,旨在探讨顽固性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方案.方法:选择顽固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30例,口服氨氯地平10mg,每日1次,贝那普利10mg,每日1次.氢氯噻嗪12.5mg,每日2次;对照组30例,口服氨氯地平10mg,每日1次,贝那普利10mg,每日1次.均服药8周.结果:观察组显效率75%,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显效率40%.总有效率7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氨氯地平、贝那普利、氢氯噻嗪联合降压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成教专升本《医学免疫学》教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英  曹艳华  阳帆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929-2930
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医学免疫学学科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正确处理好能力培养与传授知识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以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明显提高。改革后的免疫学教学更符合培养高素质实用性医学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