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不同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A、SEB、SEC和SED的序列多态性及进化进行分析,为进一步了解不同亚型的毒素表达差异及食品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我国部分地区不同来源经典肠毒素SEA、SEB、SEC和SED阳性的菌株共90株,采用PCR方法扩增其序列并测序。 并与GenBank下载的经典肠毒素亚型代表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用MEGA 7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SEA氨基酸序列存在3个突变位点,主要位于N端和C端;有3个亚型,SEA阳性菌株以SEA1亚型为主。 SEB氨基酸序列在两端的突变较中间活跃,存在18个突变位点;有11个亚型,SEB阳性菌株主要为SEB1和SEB2亚型。 SEC氨基酸序列突变位点有24个,分布在整个序列;共8个亚型,SEC阳性菌株以SEC3亚型为主。 SED氨基酸序列相对保守,共7个亚型,SED阳性菌株以SED1为主。 本研究还发现2个新亚型,分别命名为SEB9和SEC5,均来自患者分离菌株。结论SEA和SED的氨基酸序列较为保守,SEB和SEC的氨基酸突变位点较多。4种肠毒素的氨基酸序列进化树均分为2个分支。 本研究选取的菌株以SEA1、SEB1、SEB2、SEC3和SED1亚型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食物中毒优势型ST6型菌株的毒力基因特征,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源性病原菌的监测和致病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深圳地区7次食物中毒收集的32株ST6型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VFDB数据库进行毒力因子分析,并通过序列比对进行SEA亚型分析。结果第1-4起食物中毒ST6菌株携带的毒力因子谱完全相同;第5-7起食物中毒中,同一起食物中毒的暴发菌株携带的毒力因子一致,而非暴发菌株与暴发菌株携带的毒力因子不完全一致。在32株ST6型菌中,与粘附、酶和Ⅶ型分泌系统相关的毒力基因具有较高的携带率,α-溶血素(hly/hla)、β-溶血素(hlb)、δ-溶血素(hld)、γ-溶血素基因(hlgA、hlgB、hlgC)、肠毒素A基因(sea)和表皮剥脱毒素A基因(eta)的携带率均为100%,双组分白细胞毒素LukDE基因(lukD和lukE)的携带率为96.8%。所有菌株携带的肠毒素A均为SEA1亚型。结论32株ST6型食物中毒相关菌株携带多个毒力因子基因,以cna、sea、eta、lukD、lukE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编码的毒力因子可能对ST6型菌株的致病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脑膜炎奈瑟菌孔蛋白PorA、PorB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蛋白质组学研究为基础,分析2003—2005年我国流脑暴发流行期间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特征,建立以致病性相关蛋白多态性为目标的新分型方法。方法利用双向电泳和MALDI-TOF质谱鉴定分析2003—2005年流脑流行期内分离的66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及2株参考菌株的蛋白表达,重点分析与致病性相关的蛋白多态性特征。结果根据孔蛋白PorA、PorB在双向电泳中的多态性,建立了12个特征菌型。安徽菌株的PorA和PorB蛋白电泳谱型显示出了高度的一致性,而其他地区的菌株则显示出高度的多态性。结论PorA和PorB蛋白2-DE电泳谱型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菌株分型方法,可能在菌型变迁检测和流脑暴发预警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国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种群结构。方法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方法对2006-2020年我国16个省份收集的763株食源性金葡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葡萄球菌蛋白A编码基因(spa)和葡萄球菌染色体mec基因盒(SCCmec)分型, 使用BioNumerics 7.5软件创建基于ST类型的最小生成树。国外进口食品分离到的金葡菌31株被纳入基因组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结果 763株金葡菌共鉴定出90个ST型和160个spa型别, 其中20种为新ST型别。72个(72/90, 80.0%)ST型属于22个克隆群, 其中主要型别为CC7、CC1、CC5、CC398、CC188、CC59、CC6、CC88、CC15和CC25, 占82.44%(629/763)。其中优势克隆群中ST型和spa型别随着时间的变化呈多态性变化。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阳性率为7.60%, 共鉴定出7种SCCmec型别, 以ST59-t437-Ⅳa(17.24%, 10/58)、ST239-t030-Ⅲ(12.07%, 7/58)、ST59-t437-Ⅴb(8.62%, 5/58)、ST338-t437-...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6个月,因心脏复杂畸形于2005年2月入我院行心脏矫治术.术前配血时发现患者抗体筛选为阳性,卡式抗人球蛋白法配血主侧凝集.为解决患儿术中输血问题,故行血型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6.
高旭蓉  闫笑梅 《北京医学》2008,30(4):247-247
成分输血是输血现代化的标志之一.随着现代外科技术的迅猛发展及临床医师对输血观念的转变,成分输血率呈现大幅度上升.现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成分血在心血管手术中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应日本一家协会的邀请,笔者于1998年9月~1999年8月分别在位于日本东京的红十字中央血液中心和东京最大的一家国立公务员联合医院——虎の门医院输血部研修。现就日本无偿献血及安全输血的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描述2011年北京市朝阳区儿童A组溶血性链球菌(GAS)的超抗原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超抗原基因与emm型别和GAS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从猩红热、咽炎及扁桃体炎患儿的咽拭子分离培养获得71株GAS,应用PCR法检测这些GAS是否携带8类超抗原基因(speA、spel、$sa、speC、speJ、speG、spell和SMEZ);PCR扩增emm基因片段并测序,进行emm型别鉴定;分析超抗原基因、emm型别和GAS所致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检验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71株GAS的超抗原基因检出率从高到低分别为speC(100.0%)、SMEZ(100.0%)、s50(97.2%)、speG(95.8%)、speH(80.3%)、spel(80.3%)、speA(15.5%)和speJ(12.7%);71株GAS中检出emml2.0型菌株62株、emml.0型7株、emm22.0型1株、emm75.0型1株;spel和渺H基因与speA和speJ基因在emml2.0型与emml.0型菌株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l和spetf基因在猩红热患儿和咽炎扁桃体炎患儿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未发现emm型别在不同的疾病中的分布有差异。结论北京市朝阳区儿童携带的GAS超抗原基因的检出率与地域有一定关系;不同emm型别的GAS对超抗原基因的携带有一定的选择性,尤其是针对噬菌体携带的超抗原基因;较emm型别,超抗原基因能更好地建立菌株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小型猪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体外培养与分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小型猪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的体外分离和定向分化、扩增培养方法,为EPC移植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小型猪200 mL新鲜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用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各种添加剂的内皮细胞系列专用培养液,分别在包被与不包被的培养皿中进行贴壁培养,诱导其向内皮细胞分化,观察经过不同时间培养后的细胞生长情况并进行诱导分化后的生物学鉴定,包括细胞表型鉴定、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摄取试验、超微结构鉴定、体外血管生成实验。 结果: 包被了贴壁因子的培养皿细胞贴壁及增殖均多于未包被组。前者第3-4 d可观察到梭形贴壁细胞,10 d后出现多个细胞簇,14 d左右可观察到条索状、网状血管样结构,原代细胞培养21 d左右接近融合并且呈典型的鹅卵石样排列。第7-14 d有大于98%的细胞Flk-1、vWF、CD31表达阳性,CD34+细胞为(26.01±2.82)%,有大于95%的细胞DiI-acLDL摄取试验阳性,透射电镜可见特征性的Weible-Palade小体存在,在血管生成实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显著促进EPC形成小管的数量与复杂程度,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结论: 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培养法可以用于体外分离外周血中EPC进行实验研究,EPC在一定的诱导培养条件下能分化成为血管内皮细胞,贴壁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对于体外培养EPC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雷贝拉唑钠对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钠对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平板掺入法研究雷贝拉唑钠(波利特)对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 发现雷贝拉唑钠在体外对幽门螺杆菌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MIC99为2.25μg/ml),其体外抑菌作用强于奥美拉唑(洛赛克)。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雷贝拉唑钠对幽门螺杆菌的直接抑菌作用可能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