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饮茶对牙龈癌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病例组为2 0 1 0年1 2月—2 0 1 6年3月经病理确诊的牙龈癌新发病例1 2 1例,同期经性别、年龄成组匹配,选取医院体检人群及社区健康人群363例作对照。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饮茶及其相关变量与牙龈癌发病风险的调整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并进行相乘交互作用分析。结果饮茶可降低牙龈癌的发病风险(OR=0.51,95%CI:0.29~0.90);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每日饮茶量的增加、饮茶年限的延长,牙龈癌的发病风险也随之降低(均Ptrend<0.05);此外饮茶年龄≥25岁、饮茶浓度适中、饮温茶以及饮绿茶和乌龙茶也可降低牙龈癌的发病风险。分层分析结果发现与吸烟者相比,在非吸烟者中饮茶的保护作用更加显著(OR=0.40,95%CI:0.1 7~0.9 6),在非饮酒和饮酒者中饮茶的保护作用差异则没有统计学意义。交互作用结果并未发现吸烟与饮茶,饮酒与饮茶之间存在相乘交互作用。结论饮茶是牙龈癌发病的保护因素,且每日饮茶量、饮茶年限与牙龈癌发病风险之间呈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被动吸烟与舌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5年1月经病理确诊的舌癌新发病例190例,并选取同期686例社区健康人群作为对照.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估算仅18岁前、仅18岁后、18岁前后均被动吸烟与舌癌发病风险的调整OR(95% CI)值,并进一步对性别、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与无被动吸烟者相比,仅18岁前被动吸烟可增加舌癌的发病风险为2.813(OR =2.813,95% CI:1.581~5.005),仅18岁后被动吸烟可增加舌癌的发病风险为1.666(OR=1.666,95% CI:1.055~2.631);18岁前后均被动吸烟可增加舌癌的发病风险为2.690(OR=2.690,95%CI:1.674 ~4.322).而且每日暴露时间越长、开始暴露年龄越小、被动吸烟年限越长,患舌癌的危险性就越大(均有P趋势<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被动吸烟人群中,女性或年龄≥60岁者比男性或年龄<60岁者患舌癌的风险更高.结论 被动吸烟是舌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减少被动吸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舌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膳食脂肪酸模式与口腔癌发病的关联。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3年11月14日至2019年3月21日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确诊的225例口腔癌新发病例以及同期在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24例对照。应用主成分分析确定人群的膳食脂肪酸模式,并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计算膳食脂肪酸模式与口腔癌发病风险的OR值及其95% CI值。  结果  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6种膳食脂肪酸模式。以人群中占比最大的模式6(己酸、十三烷酸为主)为参照组,模式1(以长链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和模式2(中链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均可降低口腔癌的发病风险,其调整后的OR值及其95% CI值分别为0.47(95% CI:0.25~0.86)、0.45(95% CI:0.21~0.98),其他模式未观察到与口腔癌发病风险有关联(均有P>0.05)。  结论  相对于以己酸、十三烷酸为主的模式6,以长链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的模式1和以中链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的模式2与口腔癌的发病风险呈负相关。科学合理摄入脂肪酸,可能降低口腔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福建沿海市售海产贝类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评估居民摄入海产贝类的健康风险.方法 2016年6月分别在福建省宁德、福州、莆田、厦门4个沿海城市采集市售牡蛎、螠蛏、菲律宾蛤仔和紫贻贝等4种海产贝类共128份,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其中镉(Cd)、铬(Cr)、铜(Cu)及铅(Pb)含量,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总汞(Hg)含量.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和综合污染指数(Pc)评价样品中重金属污染程度,采用成人暂定每周允许摄入量(PTWIABW)分析评估福建沿海居民食用海产贝类的健康风险.结果 128份贝类样品中,Cd,Cr及Cu等3种重金属存在超标,总体超标率为Cu>Cr及Cd.Pi值显示,牡蛎中Cd及Pb为轻污染水平,Cu达到中污染水平;螠蛏中Pb和紫贻贝中Cd为轻污染水平.Pc值显示,牡蛎、紫贻贝为轻污染水平.健康风险分析结果显示,以重金属最大含量计,食用牡蛎和紫贻贝所摄入的Cd超过PTWIABW,分别为PTWIABW的144.905%和106.019%.结论 福建沿海市售部分海产贝类受到重金属的轻微污染,居民摄入海产贝类存在Cd暴露的潜在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口腔卫生状况对舌癌发病的影响.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病例组为2010年12月—2015年12月经病理学确诊的舌癌新发病例243例,对照组为社区来源的、经年龄及性别频数匹配的1046例健康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OR值及其95%CI,评估口腔卫生状况对舌癌发病的影响. 结果 牙齿缺失(目前牙齿数为20~27颗和<20颗)、口腔不良修复体、复发性口腔溃疡可显著增加舌癌的发病风险,其调整的OR分别为1.78(95%CI:1.24~2.55),3.02(95%CI:1.93~4.73),1.95(95%CI:1.41~2.70),4.17(95%CI:2.49~6.99);刷牙频率(1次/天和≥2次/天)、口腔保健周期(2~4年/次和≤1年/次)可降低舌癌的发病风险,其调整的OR分别为0.26(95%CI:0.14~0.49),0.14(95%CI:0.07~0.26),0.45(95%CI:0.25~0.82),0.37(95%CI:0.17~0.79). 结论 口腔卫生状况对舌癌的发病有一定影响,增加刷牙频率和口腔保健次数,改善不良的口腔卫生状况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舌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移植炎症因子-1(allograft inflammatory factor-1,AIF-1)基因多态性、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其交互作用与口腔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0年9月~2016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新发口腔癌患者300例及同期该医院体检人群445例。应用TaqMan探针技术检测AIF-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odd ratios,OR)值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分析AIF-1基因多态性、BMI及其交互作用与口腔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GG基因型在共显性模型(OR=0.522,95%CI:0.319~0.855)和隐性模型(OR=0.573,95%CI:0.368~0.893)中均可降低口腔癌的发病风险。进一步的分层分析表明GG基因型在男性、BMI≥24.0 kg/m2、吸烟、非饮酒亚组中同样可降低口腔癌的发病风险。此外,结果还显示BMI<18.5 kg/m2可增大口腔癌的发病风险,而BMI≥24.0 kg/m2则是口腔癌的保护因素,并且AIF-1基因与BMI之间存在相乘交互作用。结论 AIF-1基因rs2857595基因SNPs和BMI≥24.0 kg/m2能降低口腔癌的发病风险,且rs2857595与BMI存在相乘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口腔卫生、蔬菜水果摄入与牙龈癌的关系。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10月—2016年11月确诊的131例新发牙龈癌患者及669例健康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口腔卫生及蔬菜水果摄入与牙龈癌发病的关系。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刷牙频率<2次/天,缺失牙齿、佩戴假牙、无规律性看牙医及复发性口腔溃疡可增大牙龈癌的发病风险。构建口腔卫生综合指数,分析显示口腔卫生综合指数得分3~5分者患牙龈癌的风险是0~2分者的6.991倍(95%CI: 4.267, 11.453)。此外,进食绿叶蔬菜<2次/天、非绿叶蔬菜<2次/天、水果<1次/天是牙龈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按绿叶蔬菜、非绿叶蔬菜及水果分层,结果显示口腔卫生指数得分3~5分者在各分组中均较0~2分者患牙龈癌的风险更大,并且食用绿叶蔬菜、非绿叶蔬菜及水果的频率较低者患牙龈癌的风险均高于频率较高者。此外,口腔卫生与绿叶蔬菜、非绿叶蔬菜及水果均存在正相乘交互作用。结论 口腔卫生综合指数得分越高者患牙龈癌的风险越大,并且进食绿叶蔬菜<2次/天、非绿叶蔬菜<2次/天、水果<1次/天可增大牙龈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预防医学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存在部分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精力不足、个别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提出“以课题研究为主线,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的预防医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方案,在指导过程中通过提高学生重视程度、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强化指导教师责任意识、构建网络交流平台等措施,提高预防医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牛奶分层后饮茶、咖啡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6年3月经病理确诊的OSCC新发病例593例和同期经性别、年龄频数匹配的医院体检人群及社区健康人群1 128例。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计算咖啡、饮茶及其相关变量与OSCC发病风险的调整OR值及其95% CI,并进行相乘交互作用分析。采用相对超危险度比、归因比和交互作用指数等指标评价相加交互作用。结果 在总调查人群及饮和未饮用牛奶人群中,饮茶均可显著降低OSCC的发病风险,其调整OR值及95%CI分别为0.54(0.41~0.71)、0.47(0.31~0.71)和0.57(0.40~0.81)。进一步分析发现,开始饮茶年龄≥25岁、饮茶浓度适中、饮温茶、饮用绿茶和乌龙茶在以上3个人群中也均有保护作用,且在饮用牛奶人群中各因素的保护作用更明显。此外,随着每日饮茶量的增加、饮茶年限的延长,OSCC发病风险也随之降低(趋势检验均P<0.05),但未见饮咖啡与OSCC的发病存在关联。饮茶与饮牛奶之间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0.52,95%CI:0.37~0.71),但未发现两者存在相加交互作用;饮咖啡与饮用牛奶之间不存在相乘及相加交互作用。结论 饮茶是OSCC发病的保护因素,且饮茶与牛奶间存在交互作用,故适量饮茶、增加牛奶的摄入可一定程度降低OSCC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硒元素与口腔癌发病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口腔癌新发患者325例作为病例组,同期经性别、年龄频数匹配的医院的体检人群和社区健康人群共650名作为对照组。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计算硒元素与口腔癌发病风险的aOR及其95% CI,并进行分层分析和相乘交互作用分析。结果 病例组血清硒水平[112.42(80.98~145.06) μg/L]低于对照组[164.85(144.44~188.53)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是否吸烟、是否饮酒及摄入水果、鱼类的频次多少,血清硒与口腔癌的发病风险均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血清硒与吸烟、饮酒、摄入水果、鱼类之间在口腔癌的发生中存在相乘交互作用。结论 高水平血清硒是口腔癌发病的保护因素,且血清硒与吸烟、饮酒、摄入水果和摄入鱼类存在相乘交互作用,故减少烟酒消耗和适量增加水果鱼类的摄入可一定程度降低口腔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