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78篇
药学   1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顺德地区不同性别人群肝癌的影响因素,并了解男性肝癌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  方法  应用交互效应超额相对危险度(relative excess risk of interaction,RERI)等指标评价两因素的交互作用,应用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模型评价多因素的交互作用。  结果  共纳入1 037例男性病例、1 069男性对照以及166例女性病例、185例女性对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慢性感染和肝癌家族史均与男女性肝癌发病风险增高有统计学关联(均有P<0.001)。男性中,HBV慢性感染与吸烟、饮酒以及吸烟与饮酒之间存在正相加交互作用,其中HBV慢性感染与吸烟的RERI为121.90(95%CI:52.85%~190.95%)。运动与HBV慢性感染、吸烟之间有负相加交互作用。CART分析表明吸烟且饮酒的HBV慢性感染男性的肝癌风险最高。  结论  HBV慢性感染和肝癌家族史是男女性肝癌的共同危险因素。HBV慢性感染、吸烟和饮酒协同促进男性肝癌发病。运动可拮抗HBV慢性感染和吸烟的促肝癌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1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门诊治疗的37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其人口学特征、就诊医生资料、取药信息、检查信息,依据药物持有率将患者分为良好依从性组(n=2346)与不良依从性组(n=1386),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间的人口学特征和诊疗情况,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两水平稳健Poisson方差成分模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药物持有率为0. 789±0. 269,持有率在0. 8以上的良好依从性患者占比62. 8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算方式、治疗时间、医生职称及用药模式是良好依从性的影响因素(P值均0. 05)。在控制了其他协变量后,医保患者其良好依从性比自费患者高0. 119倍;良好依从性总体呈下降趋势,第2~5年的良好依从性分别是第1年的84. 7%、77. 3%、78. 5%、65. 9%;副主任医师负责的患者,其良好依从性比主治及住院医师负责的患者高0. 249倍;服用替比夫定的患者其良好依从性比服用恩替卡韦的患者高0. 120倍。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与医保、治疗时间、主管医生的职称、用药模式密切相关,应鼓励未纳入医保的患者积极购买医保;建议加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健康教育,促进患者遵指南进行慢性乙型肝炎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实际处理数据时对混杂效应、交互效应的处理方法。方法:通过具体实例说明混杂效应、交互效应的概念及正确应用。结果:判断变量间是否存在交互效应,需要在模型中纳入变量间的乘积项并通过统计学检验来评价;判断某变量是否为混杂因素,需比较模型中没有纳入该变量时得到的粗估计值与该变量纳入模型时得到的校正估计值的差别是否具有实际意义的不同,而不是通过统计学检验来评价;结论: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当某变量可能与其它变量存在交互作用,同时又考虑其可能为混杂因素时,应先考虑其是否存在可能的交互作用,因为研究因素的效应随其他变量的取值不同而变化,如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评价其是否为混杂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倾向性评分简单加权估计方法的原理,并将该方法运用于"真实世界"纵向队列数据的药物成本-效果评价.方法 以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抗病毒初治患者的电子病例数据为例,采用简单加权方法,对存在删失信息时的各组患者疗效和医疗费用进行估计,并运用倾向性评分的逆概率加权方法对观测数据中的潜在混杂进行调整,进一步评估各抗病毒药物的成本-效果.结果 本研究的方法能使混杂因素在各个治疗组间的分布达到平衡,并对各组的费用和疗效进行合理的估计.研究结果发现干扰素治疗方案在短期治疗(3年和5年)上不具有成本-效果,但在长期治疗(8年)上是成本-效果最优的治疗方案.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方案中,LAM+ADV初始联合治疗方案在3年、5年和8年的治疗中最具成本-效果.结论 倾向性评分简单加权在基于假设的条件下,能够有效处理组间混杂,并对删失疗效和医疗费用进行无偏估计,为"真实世界"复杂医疗数据的长期疗效比较和成本-效果的实证分析提供了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5.
了解广州市城区中小学生早餐及睡前加餐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学校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依托广州市中小学生常规体检工作平台,对广州市城区小学二年级、初一和高一年级的11 464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收集学生吃早餐、睡前加餐、父母营养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等资料.结果 广州市中小学生经常不吃、不规律吃和经常吃早餐的构成比分别为4.90%,15.83%,79.27%.女生经常不吃/不规律吃早餐的报告率高于男生(X2=31.44,P<0.01),初一学生常不吃/不规律吃早餐的报告率高于其他年级学生(X2=257.16,P<0.01).60.80%的学生睡前加餐,女生睡前加餐的报告率高于男生(X2=15.95,P<0.01),学生睡前加餐报告率随年级升高而增加(X2=8.1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学历越低(OR=1.68,95%CI=1.51 ~ 1.86)、父母营养健康知识得分越低(一般:OR=1.17,95%CI=1.04~ 1.32;不及格:OR=1.42,95%CI=1.26~ 1.60),学生吃早餐频次越少.结论 广州市仍有部分中小学生经常不吃或不规律吃早餐,而相当高比例的学生睡前有加餐.父母学历和营养健康知识知晓水平对学生早餐行为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了解广州市城区初一学生睡眠不足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学生睡眠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通过问卷对广州市城区26所中学5 550名初一学生睡眠时间等进行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学生睡眠不足影响因素.结果 初一学生睡眠不足报告率为77.93%.女生睡眠不足报告率(81.32%)高于男生(74.64%)(x2=35.99,P<0.01);住校生的报告率(86.34%)高于走读生(77.32%)(x2=17.98,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视屏时间≥2h可增加学生睡眠不足的风险(OR=1.45,95%CI=1.23~ 1.70),运动时间≥1h可降低该风险(OR=0.77,95%CI=0.66~0.91).相比视屏时间<2 h且运动时间≥1h的学生,视屏时间≥2 h且运动时间<1h的学生睡眠不足风险增加87%(OR=1.87,95%CI=1.49~ 2.36),但尚未观察到视屏时间与运动时间在统计学意义上的交互作用.结论 广州市城区初一学生睡眠不足现象普遍,女生和住校男生睡眠不足问题较为突出.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及运动时间对学生睡眠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男男性行为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国内外对抑郁症状相关因素的研究主要关注男男性行为者性取向、HIV感染、性行为特征,非自愿性行为/童年期性虐待、社会支持等方面.不同研究报道的抑郁症状发生率变异范围较大,可能与抑郁症状评定工具、研究对象的情况及抽样方法有关.本文对男男性行为者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男男性行为者抑郁症状提供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率比(rate ratio)或率差(rate difference)测量暴露对结局的影响。其中后者有重要的临床和公共卫生学意义,但从结局的形成机制及三级预防的角度而言则需估计率比。  相似文献   
9.
目的潜在剖面分析和系统聚类法的模拟比较。方法模拟类别数为2类和3类,类内服从多元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和系统聚类法分析,计算错分率评价分类效果。结果潜变量为2和3分类时,均值或方差变化时,各模型LPA方法的平均错分率均低于系统聚类法。结论潜在剖面分析作为一种基于混合模型、依最大后验概率分类的方法,其分类效果优于传统聚类分析,是另一有力的分类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广州市居民对公共场所禁烟处罚态度,探讨不同特征人群对禁烟处罚措施(处罚公共场所吸烟者和管理者)的支持程度和偏向.方法 采用多元多水平logistic模型分析广州市居民禁烟处罚措施态度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效应差别,以及受访居民两种处罚态度间的关联性.结果 分别有74.6%( 3647/4892)和61.2% (2994/4892)的广州市居民赞同处罚该公共场所吸烟者和管理者,两种处罚态度有关联(x2=1253.45,P< 0.0001).女性、30~ 59岁、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吸烟危害知识得分较高、现无吸烟行为的居民更赞成处罚吸烟者,也同样赞成处罚管理者;而每日“二手烟”暴露者更赞同处罚吸娴者.结论 广州市具备公共场所实施控烟处罚措施的群众基础,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危害知识、现吸烟和“二手烟”暴露是处罚措施态度的影响因素,非现吸烟者和“二手烟”每日暴露者对处罚措施的态度倾向性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