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5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2.
目的 分析麻风病患者抑郁状态与生存质量各维度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流行病调查用抑郁自评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brief version,WHOQOL-bref)对广东省麻风病患者进行抑郁程度和生存质量调查,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抑郁程度得分与生存质量各维度间的关系和强度。结果 共263名麻风病患者完成了调查,其中男性177名(67.3%),女性86名(32.7%)。131名(49.8%)调查对象有抑郁症状,有抑郁症状调查对象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低于无抑郁症状对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在各维度中,生存质量总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和环境因素得分与抑郁症状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340、-0.322、-0.644、-0.424和0.244,除生存质量总评外,其他回归系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广东省麻风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发生率高,生存质量得分与CES-D得分有关联,应采用多层次的干预措施防止麻风病患者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了解中山市性病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中山市2008-2016年报告的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及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性病报告发病率由2008年156.50/10万上升至2016年211.72/10万,年均升幅3.84%。其中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呈现大幅上升,年均升幅37.75%。性病疫情分布特点为西北部高发,高至567.20/10万;向东部和南部逐渐下降的特点,低至39.26/10万。女性报告发病率逐渐增高并赶超男性,女性从2008年142.22/10万升至2016年244.54/10万,年均升幅7.01%。男女性别比例从2008年1.33〖DK〗∶1下降到2016年0.88〖DK〗∶1,其中淋病从6.53〖DK〗∶1上升到9.19〖DK〗∶1,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从0.58〖DK〗∶1下降到0.25〖DK〗∶1。高发年龄段为20~39岁,年均升幅最高为40~49岁年龄段,7.94%,0~9岁年龄段报告发病率大幅下降。职业以商业服务最多。结论 性病仍是中山市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需根据疫情发展特点制定相应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我护理小组( SCG)模式对麻风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在广东省流动人口较多的深圳市开展SCG。深圳市近5年(2007~2011年)所有登记在册的麻风病现症病人及治愈者,以自愿的原则入组实验组。按地区分为2个组,定期开展集中式的自我护理和功能训练。采用访谈和问卷方式收集SCG小组成员SCL-90心理评分等数据,对两个SCG小组进行干预前后对比。结果:SCG研究后1年,两组自身对比SCG成员心理状态好转,尤其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情绪、敌对方面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对比干预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结论:成立自我护理小组,让麻风病患者和康复者能够自己照顾自己,能够通过相互交流和鼓励,共同促进畸残康复和心理健康,进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降低麻风病危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和皮损中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IL-17、IL-22表达,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及病程的相关性。方法 抽取44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28例正常人对照者外周血,用三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IL-22表达。取2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8例正常人对照者皮肤,用量子点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Th17细胞表达。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比(4.71% ± 2.55%)高于正常人对照组(0.55% ± 0.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银屑病患者Th17细胞与银屑病病情严重度评分(PASI)呈显著正相关(r = 0.53,P < 0.01),但与病程无相关性(r = 0.09,P > 0.05)。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17(24.02 ± 12.31 ng/L)、IL-22(18.32 ± 8.14 ng/L)表达均高于正常人对照组(IL-17为7.16 ± 4.04 ng/L,IL-22为6.52 ± 4.15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和 < 0.05)。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IL-22表达与PASI呈显著正相关(r = 0.47,P < 0.01;r = 0.53,P < 0.01),与病程无相关性(r = 0.03,P > 0.05;r = 0.19,P > 0.05)。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可见Th17细胞浸润,主要集中在真皮浅层血管周围;而正常人皮肤中仅有微量CD4+ T细胞表达,未见Th17细胞。 结论 Th17细胞参与银屑病的发病,提示阻断相关因子IL-17、IL-22的药物可成为治疗银屑病的又一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miR-30e-5p、miR-192-5p、miR-17-3p、miR-1227-5p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6例正常人外周血中的4种miRNAs表达,并对患者进行PASI评分,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4种miRNAs表达量与银屑病P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人比较,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miR-30e-5p、miR-192-5p、miR-17-3p、miR-1227-5p表达下调,下调程度与PASI评分呈负相关(r值均0,P值均0.05)。结论:4种miRNAs可能可作为银屑病患者潜在外周血生物标志物,其表达量可用于评价银屑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与白细胞介素10、6(IL-6,10)、干扰素-γ(IFN-γ)在梅毒血清固定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112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55例梅毒血清转阴患者和58例正常人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其特异性因子Foxp3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IL-6,IL-10和IFN-γ的水平。结果: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4+的表达为(1.95±0.66%),而其中调节性T细胞比例为(24.5±7.63%),较两组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CD4+T细胞内转录因子Foxp3表达量(2272.7±876.8)明显高于两组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梅毒血清固定患者IL-6、IFN-γ水平较低而IL-10水平较高(P〈0.01);血清转阴患者与健康献血者三者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调节性T细胞比例的升高以及Th1/Th2比例失衡可能导致了梅毒血清固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菌量病人在完成2年联合化疗(MDT)后采用强化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把初始细菌指数(B I)≥4的多菌型麻风病70例在其完成MDT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ROM(利福平 氧氟沙星 米诺环素)方案继续治疗;对照组口服维生素和钙片。两组病例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临床和细菌指数的比较和评价。结果:在治疗结束时两组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细菌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细菌指数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ROM对高菌量多菌型麻风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而且依从性好和易于监服,可推荐用于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