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和广州工农人群中营养因素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在北京和广州35~54岁工人农民中进行心血管病基线调查时的膳食调查813例资料,对比分析北京和广州工农男女共八个组的营养素摄入量和血脂水平,并在北京和广州两大组人群内分析有关营养因素和血脂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年龄、性别、工农、体重指数及饮酒量等混杂变量的条件下,“膳食脂质分值”与血清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呈显著正关联,饱和脂肪酸在北京人群内、膳食胆固醇在广州人群内与血清总胆固醇呈显著正关联。饱和及单不饱和脂肪酸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关联,而碳水化合物则呈负关联。未见上述各营养素与血清甘油三酯有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随访调查1974~1995年登记管理的2 736例高血压患者,了解其目前的血压水平及高血压并发症的患病率,分析高血压患者早期管理对心脑血管病患病率的影响。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及电话随访收集该人群的基本信息、高血压相关病史、终点事件和伴随疾病状况、用药情况及进行本次相关检查情况。结果:存活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6.4±9.4)岁,患者目前血压达标率为37.4%,在存活高血压患者中,96.9%的患者有眼底病变,22.2%的患者有脑卒中,18.2%的患者有冠心病。结论:早期、综合、长期进行高血压的分级管理,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和稳定率,降低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对此高血压管理模式依从性高(规律监测血压、规律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血压的控制率和稳定率均较高,血压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事件的患病率低。对于高血压患者实行早期强制管理,有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阶段的治疗依从性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北京工农人群膳食胆固醇摄入水平、食物来源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分别于1983~1984年、1993~1994年和1998年在北京工农人群进行连续3d24h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三次分别调查35~59岁研究对象483、587、203人。结果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北京工农人群膳食胆固醇的摄入量均呈上升趋势,与1983~1984年相比,1998年工人人群胆固醇平均摄入量增加53%,达到379.9mg/d,农民人群平均增加42%,达到246.6mg/d。蛋类和肉类是胆固醇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增加的胆固醇摄入量也主要来源于蛋类和肉类,内脏类食物对胆固醇摄入的增加也有较重要的影响。结论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北京工农人群膳食胆固醇摄入量明显增加。应适当控制蛋类的摄入量,并合理选择其他动物性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减少膳食胆固醇的摄入水平,使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老年人群白蛋白尿与总死亡及心血管病死亡之间是否有独立关系。 方法 在北京市首钢社区整群随机选取40岁以上人群2500人,实际调查2315人。收集清晨首次尿标本,测量尿白蛋白和肌酐,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ACR)。以ACR<30、30~299、 ≥300 mg/g分为正常、微量、显性白蛋白尿3组。微量、显性组合称白蛋白尿组。同时调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4年后对该人群进行随访,共获得1725人的结局事件。使用Cox回归模型调整混杂因素,分析白蛋白尿与死亡的关系。 结果 研究人群中微量、显性白蛋白尿的患病率分别为7.6%和1.4%。4年后随访结果显示,正常、微量、显性组心血管病死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7/1000人年、19.9/1000人年和11.5/1000人年,总死亡发生率分别为6.6/1000人年、25.9/1000人年和57.5/1000人年。调整混杂因素后,与正常组相比,白蛋白尿组发生心血管病死亡的风险(hazard ratio,HR)为5.26(95%CI 2.26~12.24),发生总死亡的HR为3.34(95%CI 1.82~6.15)。在无心血管病史的人群中,白蛋白尿患者发生心血管病死亡和总死亡的风险分别为6.92(95%CI 1.80~26.58)和2.85(95%CI 1.22~6.65)。 结论 首钢社区中老年人群中,白蛋白尿是心血管病死亡和总死亡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
吸烟和体质指数与肺癌发病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吸烟和不同体质指数(BMI)水平对肺癌发病的影响。方法1974、1979和1980年,经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采用问卷形式对北京首都钢铁公司5137名年龄≥18岁男性工人进行心血管疾病基线调查,于1982、1987、1993和2001年随访,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吸烟和不同BM I水平与肺癌发病的关系。结果以1974、1979和1980年资料作为基线,进入队列950、1163和3024人,共5137人。以肺癌发病作为观察终点,共随访了103715人.a,实际随访4986人,失访151人,每个观察对象平均随访20.8a,随访率97.06%。此期间发生肺癌106人,其中97人已死亡,肺癌发病率为102.2/10万人.a。肺癌组年龄、吸烟率、饮酒率均高于非肺癌组,BM I低于非肺癌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了年龄等因素后,大量吸烟可增加患肺癌的相对危险度(RR),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BM I的增加,肺癌发病率逐渐降低。调整年龄等因素后,吸烟工人中的肺癌发病RR随BM I升高顺序依次为1.00,0.57和0.33;剔除随访5a新发的10名肺癌患者后,吸烟工人的肺癌发病RR依次为1.00,0.52和0.33,均呈随BM I增加而发病危险降低的趋势,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人按吸烟与否和不同BM I分组,经调整年龄、饮酒情况后,以吸烟+低体重组为参照,不吸烟+正常体重组、不吸烟+超重和肥胖组、吸烟+正常体重组与吸烟+超重和肥胖组肺癌发病R R分别为0.25(95%CI:0.08~0.84,P<0.05),0.16(95%CI:0.04~0.74,P<0.05),0.45(95%CI:0.46~1.24,P>0.05)和0.23(95%CI:0.07~0.77,P<0.05)。结论吸烟和低体重人群增加肺癌发病危险,戒烟和保持正常体重是预防肺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社区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初步了解不同诊断标准的预测效果.方法 于2008年对北京市两组中老年社区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纳入分析者共1266人(男性598人,女性668人),年龄45~69岁.分别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年人治疗组报告Ⅲ修订版(ATPⅢ修订版)和2007年公布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指南")标准诊断MS.结果 IDF、ATPⅢ修订版和"指南"定义的MS患病率分别为39.0%、43.3%和30.9%.三种标准两两之间一致性测量Kappa系数分别为0.911、0.719和0.730.调整了年龄、性别、LDL-C、吸烟、饮酒后,三种定义的MS组CCA-IMT均显著高于非MS组(P<0.001).调整上述变量后,三种定义的MS均显著增加颈动脉内中膜斑块检出的危险性,OR值分别为1.499(95%CI:1.157~1.942)、1.696(95%CI:1.314~2.189)、1.763(95%CO:1.344~2.312).结论 三种标准定义的MS在吸烟、LDL-C等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外仍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独立预测作用,不同标准定义的MS与斑块检出风险关联强度可能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工作压力对高血压患病危险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 验证工作压力模型-低控制高要求与高血压患病率的相关关系。方法 在心血管疾病防治区-首都钢铁公司的两个工厂选取年龄18-65岁的职工共1556人用问卷方式进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调查。结果 男性的工作压力变量从高擦拭-低要求变化到中等控制-中等要求,再到低控制-高要求时,高血压患病率从6.5%增加到21.2%,年龄调整后的高血压易患相对危险性(OR,95%可信区间)为3.26(2.30-4.41)。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了年龄、受教育程度、吸烟状况、饮酒和体力活动的混杂影响后,高血压易患相对危险性(OR,95%可信区间)仍为2.31(1.45、3.81)。女性中这种规律不典型。结论 随着工作压力模型从低到高的变化,高血压患病危险也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前期人群综合强化干预两年后的转归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采用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标准分析综合强化干预2年后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 将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流行病学调奁筛查出的连续2年均为糖尿病前期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综合强化治疗组(强化组).对照组仅给予生活方式指导,强化组在生活方式干预同时分别给予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并且建议根据病情选用降压及调脂药物,服用阿司匹林.随访2年,分析转归及影响因素.结果 2年后综合强化干预组的血糖、血压、体重指数、甘油三酯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无1例进展为糖尿病,而对照组共8例(9.3%)进展为糖尿病;强化组逆转为正常糖耐量(NGT)的比例稍高于对照组(29.5% vs 22.1%,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腰围及收缩压的增加与糖尿病的发生呈独立正相关关系,而胰岛功能的改善与糖尿病的发生呈独立负相关关系.结论 综合强化干预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糖尿病发生率,增加NGT的逆转率.腰围及收缩压的增加、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衰退是糖尿病前期人群进展为糖尿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老年人群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自蛋白排出量是诊断糖尿病肾病最重要的指标,为了采取标本方便,采用次尿(即晨尿或随机一次尿)测定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来判断其排出量。2005年IDF全球指南和亚太地区IDF指南均提出男女之间有差别的ACR标准,分别为男性≥2.5mg/mmol(22mg/g),女性≥3.5mg/mmol(31mg/g)。我国人群ACR的性别特异性切点的研究目前尚无报道。我们比较了非糖尿病人群ACR测定的结果,为修改我国目前采用的2005年微量白蛋白尿(MAU)诊断标准ACR切点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糖调节受损(IGR)不同组分的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状况。方法OGTT筛查北京地区无DM史中老年人群,据2003年ADA标准,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糖耐量减低(IGT)组、及IFG合并IGT(IFG+IGT)组,检测各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Stumvoll)、β细胞功能指数(HBCI/IR)及第一、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结果(1)IFG组:HOMA-IR显著高于NGT组和IGT组,ISI-Stumvoll高于IGT组(P均〈0.05),HBCI/IR显著低于NGT组和IGT组(P〈0.05);(2)IGT组:HOMA-IR和HBCI/IR均位于NGT组和IFG组之间,ISI-Stumvoll、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显著低于NGT组和IFG组(P均〈0.05);(3)IFG+IGT组:HOMA-IR高于NGT组、IFG组和IGT组,ISI-Stumvoll显著低于NGT组和IFG组(P均〈0.05),HBCI/IR显著低于NGT组和IGT组(P均〈0.05);(4)在非糖尿病人群中,随着FPG及2hPG的升高,HOMA-IR有递增趋势,ISI-Stumvoll、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有递减趋势(P均〈0.05)。结论IFG主要是肝脏IR和基础状态时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受损。IGT的肌肉IR较重,其糖负荷后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受损较重。在非糖尿病人群,FPG和2hPG的升高与IR呈正相关,与胰岛β细胞功能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