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自评健康(SRH)与轻度认知障碍(MCI)的相关性,为早期发现老年痴呆高危人群,防控老年痴呆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GBCS)平台,选取27 888名50岁以上广州中老年人的基线资料,采用协方差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RH与10个单词延迟记忆测试(DWRT)和MCI的相关性。MCI定义为DWRT小于4分。结果基于与同龄人比的SRH,自评良好组DWRT得分为5.56(95%CI:5.49~5.64)分,显著高于自评一般组[5.38(95%CI:5.31~5.45)分]和较差组[5.30(95%CI:5.21~5.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30、7.10,P0.01)。与自评良好组比,自评一般组和较差组患MCI的风险分别增加24%(95%CI:13%~35%)和45%(95%CI:2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34.68,P0.01)。基于自身总体感觉的SRH,自评好者DWRT得分[5.44(95%CI:5.37~5.51)分]显著高于自评差者[5.36(95%CI:5.29~5.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0,P0.01)。自评差者患MCI风险相对自评好者增加23%(95%CI:1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20.96,P0.01)。选相对健康者做敏感性分析或按性别分层分析,结果与上述一致。结论自评健康差与MCI有关,对自评健康差者进行认知障碍测试和合理干预可能有助于防控老年痴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普通儿科门诊就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实现分层诊疗、优化就医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10-11 8:00~21:00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儿科门诊就诊的儿童及其家属、接诊医生进行调查。采用横断面的调查方法,统一设计调查表格,收集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包括患儿就诊的门诊类型、挂号方式、等待时间、接诊时间、就诊原因、就诊次数、就诊距离、病程、疾病诊断、治疗方式,家长与医生对患儿病情严重评估等信息。结果共调查279位患儿家属,患儿就诊时专家门诊占45.5%(127/279),普通门诊占54.5%(152/279);就诊时以挂号为主,占96.0%(268/279);患儿就诊等待时间平均为30(10,60)min。因本次疾病首诊的患儿占46.9%(131/279),多次就诊的患儿占53.1%(148/279)。279例患儿就诊原因前5位分别是发热(69例,24.7%)、咳嗽(67例,24.0%)、复诊(39例,14.0%)、仅开药(25例,9.0%)、腹泻(13例,4.6%)。普通门诊因仅开药患儿就诊率明显高于专家门诊(P<0.05);夜间门诊因发热、腹泻就诊率明显高于日间门诊(P<0.05)。279例患儿疾病诊断前5位分别是上呼吸道感染(107例,38.4%)、支气管炎(30例,10.8%)、肺炎(29例,10.4%)、腹泻病/胃肠炎(26例,9.3%)、癫痫(12例,4.3%)。夜间门诊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病/胃肠炎就诊率均高于日间门诊(P<0.05)。患儿以单纯口服药物治疗为主,为175例(62.7%),回家观察35例(12.5%),静脉输液32例(11.5%),单纯雾化吸入17例(6.1%),转至专家12例(4.3%),住院治疗8例(2.9%)。夜间门诊单纯口服药物率高于日间门诊(P<0.05)。49.1%(137/279)的家属认为看病很容易/容易,35.8%(100/279)认为一般,15.1%(42/279)认为很困难/困难。患儿家属和医生对患儿病情评估轻重存在差异(χ2=7.803,P<0.05)。279例患儿中,接诊医生建议可就诊于合格的初级医疗机构的患儿占60.2%(168/2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复诊、病程(≥7 d)、家属及医生对于病情轻重的评估、治疗方式是影响医生评估患儿能否就诊于初级医疗机构的因素(P<0.05)。结论该三甲医院普通儿科门诊承担大量儿童初级医疗服务任务,多种因素影响患儿家属选择就诊地,建议加强该区域初级医疗机构人员培训,进行家长教育,制定相应政策,实行安全有效的分层诊疗。  相似文献   
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发生心律失常老年患者多见,是危害老年健康的常见病。为探讨其临床特点,以利于防治,现将资料完整的60例肺心病中26例发生心律失常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以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第一阶段50岁以上的男性3061名、女性7338名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老年人血尿酸(UA)水平与血脂各组分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在男性(UA> 420 μmol/L)为32.5% (996/3061),女性(UA> 360 μmol/L)为31.5%(2310/7338).高尿酸血症者无论男女,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其TC、TG和LDL-C水平均较血尿酸正常者升高(均P<0.01).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腹围、体重指数、舒张压、收缩压等潜在混杂因素并按4分位法分组,UA水平仍与TC、TG和LDL-C水平呈正相关,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UA水平与TC、TG和LDL-C水平显著正相关,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1).提示,UA水平的升高与TC、TG、LDL-C的升高及HDL-C的降低相关,临床控制高尿酸血症可能对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广州市中老年人饮酒行为改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推动中老年人群饮酒控制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GBCS)基线(2003年9月至2008年1月)和第1次随访(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调查的17 672名50岁以上广州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一般人口学信息、社会经济地位(文化程度、职业和收入等)、婚姻状态(已婚、未婚、丧偶、分居或离婚等)、生活方式(吸烟及体力运动等)、自报个人疾病史以及自评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对象饮酒情况并随访其饮酒行为改变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基线人群一般人口学特征、酒精相关疾病和自评健康状况等对饮酒行为改变的影响。结果本队列中共纳入17 672名研究对象,男性占27.0%,平均随访(4.1±1.1)年。基线不饮酒或偶饮酒者中有221名(6.0%)男性和328名(2.7%)女性随访期间转为经常饮酒,其中男性转为适量饮酒者占转为经常饮酒者的99.5%,女性占97.9%。基线适量饮酒者中有261名(62.0%)男性和251名(83.9%)女性随访期间减量为不饮酒或偶饮酒;基线过量饮酒者中有249名(58.9%)男性和57名(79.2%)女性随访期间减量为适量饮酒、不饮酒或偶饮酒。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OR=1.02,95%CI:1.01~1.04)、居住郊区(OR=1.32,95%CI:1.04~1.68)、患心血管疾病(OR=1.57,95%CI:1.14~2.15)、自评健康状况好(OR=1.51,95%CI:1.17~1.93)与基线不饮或偶饮酒随访期间转为适量饮呈正相关,女性患血脂异常(OR=0.77,95%CI:0.61~0.96)与基线不饮或偶饮酒随访期间转为适量饮呈负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女性患心血管疾病(OR=0.47,95%CI:0.23~0.96)和男性患糖尿病(OR=2.62,95%CI:1.29~5.30)分别与基线适量饮酒随访期间减量为不饮酒或偶饮酒呈负相关和正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女性单身(OR=0.15,95%CI:0.04~0.60)与基线过量饮酒随访期间减量为适量饮酒、不饮酒或偶饮酒呈负相关,女性患高血压(OR=7.11,95%CI:1.23~41.18)和男性年龄(OR=1.04,95%CI:1.01~1.07)、患高血压(OR=1.49,95%CI:1.01~2.21)均与基线过量饮酒随访期间减量为适量饮酒、不饮酒或偶饮酒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广州市中老年人饮酒行为改变趋向良好,年龄和患高血压或糖尿病与限酒行为相关,提示应尽早加强中老年人群的控制饮酒宣传,减少饮酒所致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评价不同的干预措施对集体生活年轻人群吸烟行为的影响。方法将68名吸烟战士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取心理干预、心理干预+耳针和心理干预+药物对其吸烟行为进行干预。采用统一问卷进行基线调查,在1、3、6个月和1年进行随访,观察不同随访时点吸烟量的减少和戒烟率。结果三组研究对象可比性较好。在1、3、6个月随访时点,各组吸烟者的吸烟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33.3%一73.9%)。在上述各随访时点,7d时点戒烟率均较高,而持续1个月的戒烟率和持续3个月的戒烟率有随时间下降的趋势。但3组1年随访时,持续6个月的戒烟率仍可达到16.7%、23.8%、30.4%。结论集体管理生活环境中的戒烟心理干预是年轻战士吸烟量的减少和提高戒烟成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药物和王F针等辅助戒烟方法的使用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的肥胖类型对中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伤(MCI)的影响。 方法以《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为平台,收集第一、二期年龄在50~85岁的19181例广州中老年人的基线资料,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详细的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认知能力的测量用10单词延迟记忆得分来评价。分析体重指数、腰臀比、腰围等反映肥胖的测量参数与认知评价得分的相关性。结果(1)除空腹血糖及高血压在正常与异常认知得分人群中无差异外,男女两性在年龄、教育、吸烟状况、喝酒状况、体力活动等生活方式及生理特征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腰臀比在男女性均显示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当以认知得分≤3分作为有无轻度认知功能受损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时,腰臀比增大的中老年人群患MCI的危险性均明显增加,女性OR及95%CI为1.57(1.42-1.72),男性为1.22(1.05-1.41)。 结论 中心性肥胖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有关联,且这种关系在女性更明显,以腰臀比预测认知功能比其他肥胖测量指数更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男性中老年人吸烟状况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从<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心血管疾病亚队列>中随机抽取959名≥50岁相对健康的男性中老年人的个人资料与病史、体格检查(包括检测空腹血糖、血脂和血压)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总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及斑块形成.结果 (1)不吸烟者占39.1%、已戒烟者为25.7%和现在吸烟者为35.2%.受检者的平均颈动脉中-内膜厚度为0.78(95%CI:0.77~0.79)mm.其中18.4%受检者单侧或双侧颈动脉中-内膜厚度≥1.0 mm,34.1%的受检者检出颈动脉斑块.(2)在调整年龄、教育、体力活动、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BP和DBP等混杂因素后,现在吸烟者较从不吸烟者,颈动脉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的危险明显增加(OR=1.82,95%CI:1.30~2.55和OR=1.95,95%CI:1.38~2.75,P值均<0.001);颈动脉IMT和斑块形成的危险随每日吸烟量(支/日)、吸烟时间(年)和吸烟总量(包·年)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趋势检验P值均≤0.01).结论 广州市中老年男性人群中吸烟显著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且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背景午睡在国内外是一种普遍现象,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利弊影响尚无定论.目的 探索午睡频率与血压及中老年人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以<广州生物库队列>招募的30 518名受检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化问卷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午睡频率、打鼾、睡眠总时间以及个人健康状况等,并进行包括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血脂和空腹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告《建立广州生物库进行慢性重大疾病研究》过去十年的研究进展和今后十年的研究展望。方法选择≥50岁的30518名有广州市户籍的居民,收集其个人背景资料、职业接触、居住和生活环境与习惯、营养摄人及个人与家族史等详细资料,并作体格检查,血生化检验、尿柯铁宁及心电图、X线胸片与肺功能检测等,同时储存其白细胞与血浆在-196℃液态氮库内使其永生化;定期重复体检随访及电话随访并建立亚队列进行基因、生活方式与职业环境等因素对慢性重大疾病影响的研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秩和检验,以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建立液态氮生物库、条码识别技术与Ficoll-Pague分离细胞室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室的管理系统;(2)分三个阶段收集30518名研究对象建立生物库中老年队列;(3)基线资料分析表明,“三高”凸显,男女血压高值分别为24.0%和17.8%,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5.3%和41.3%,χ^2值为39.89,P〈0.001;血糖高值和糖尿病患者男性分别为11.1%和12.0%,略高于女性的9.9%和12.6%,Y。值分别为9.00和2.04,P=0.191和0.2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高脂血症更为明显,检出率则女性明显高于男性;(4)中央型肥胖、超重和全身性肥胖以及代谢综合征也呈现女性高于男性;短期记忆受损则男性为13.9%,稍高于女性的12.7%,χ^2值为8.05,P=0.005;(5)发现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二手烟、饮酒、缺乏体力活动、不良睡眠状态及打鼾对健康的影响,经历不同社会经济环境(生命历程)成长发育对健康的影响,研究已发表论文80多篇;(6)第一次重复体检和电话随访已于2012年12月结束,除606名研究对象因户口迁出或身份证有误无法确定外,成功随访率达98.0%,已知1801例死亡,随访资料仍在处理和分析中。结论既往十年《广州生物库中老年队列研究》项目已建立标准化的研究平台及完成第一次重复体检与电话随访,未来十年将继续重复体检为主的纵向随访及建立亚队列进行基因、职业与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对慢性重大疾病影响的研究,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