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40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综合评价不同国家人群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894T多态性(Glu298Asp)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以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基因型频数的比值比为统计量,全面检索相关文献,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应用Meta分析软件包REVMAN4.2对各研究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及数据合并,并评估发表偏倚的影响。结果总共12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包括5 891例冠心病患者和3 392例对照者。各研究之间存在显著异质性(χ2=63.40,P<0.00001),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D-L法进行数据合并,合并TT/(GT GG)OR为1.52,95%CI为1.02~2.25(P=0.04)。结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894T多态性的TT基因型能适度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危险,可能是冠心病的遗传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3年济南市历城区居民主要死因,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济南市历城区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济南市历城区死亡率为628.20/10万,标化率为517.63/10万。居民死亡率,男性为726.23/10万,女性为530.52/10万(P<0.01);0~4岁120.65/10万,5~14岁为28.53/10万,15~44岁为64.03/10万,45~64为709.12/10万,≥65岁为5 334.15/10万;最高的是郭店办事处(985.49/10万),最低的是东风办事处(407.87/10万)。居民死亡率最高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合计死亡5 297例,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1.87%。2013年居民期望寿命为76.46岁,其中男性73.91岁,女性79.10岁。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伤害是导致历城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我国医学科研事业发展迅速,医学论文数量与日俱增,但优质稿源流失严重,多数期刊稿源均出现"量多质降"的现象~([1])。国内学者研究显示,2012年我国论文外流比例为15.12%,约为2003年的8.8倍~([2])。流向国外的稿件多为国家重点基金资助的基础研究类论文~([3])。《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自2012年开通网络采编平台以来,来稿数量逐年增加,但稿源质量如何尚无从得知。本研究中,选择本刊采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拒烟自我效能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入户面对面现场问卷调查;拒烟自我效能水平由拒烟自我效能问卷(SASES)评分获得;在调整婚姻状况、职业、教育水平潜在混杂因素后, 采用分式多项式模型探讨拒烟自我效能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拒烟自我效能与年龄呈"U"形曲线关系, 最低值在60岁左右。结论 拒烟自我效能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分布不一致, 中年人群显著低于青年及老年人群。  相似文献   
5.
1984年济南城区居民死亡率为565/10万,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疾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恶性肿瘤死因顺位为肺癌、肝癌、食管癌,与十年前相比,肺癌、肝癌增加,胃癌、宫颈癌下降。PYLL的顺位为恶性肿瘤、意外死亡、循环系疾病;PMI为86.6%,威胁居民生命的主要疾病是老年病。1980~1984年济南城区居民十类死因死亡率动态表明,恶性肿瘤和循环系疾病交替在第一、二位之间,病伤死亡谱介于北方型和南方型之间,称中间型或移行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入选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冠脉造影术的病例728例,收集其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总胆红素(TBIL)、血脂、尿酸等临床资料.同时收集患者冠脉造影结果,以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ACC/AHA)评分法计算冠脉病变积分,以冠脉病变积分及是否诊断为冠心病评价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统计学处理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5个危险因素是影响冠脉病变积分主要的危险因素,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糖尿病是冠脉病变程度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OR=3.1179 P=0.005).相关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酸、TBIL与冠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但并未进入回归方程,在本研究中并为冠脉病变程度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男性、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主要危险因素,且对于血脂水平较低的中国人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ultipl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severit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ngiography. Methods Seven hundred and twenty eight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oronary angiography were selected from Qilu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08 to December 2009. The clinical data about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cluding age, gender, hypertension, smoking statu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dyslipidemia, high uric acid level, low total bilirubin level, and coronary angiography results were collected. The severity and extent of coronary stenosis was evaluated by ACC/AHA coronary scoring system and CHD was diagnosed by angiography. Analyses were achieved by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gender, hypertensio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low HDL-C were prominent predictors of severity and ext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DM was the primary controllable risk factor of CHD (OR=3. 1179, P=0. 005). Conclusions The age, gender,hypertensio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low HDL-C are correlated with angiographic severity and extent of CHD. Consequently, controlling these five risk factors is important in the intervention and prevention of CHD.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GPX1基因Pro200Leu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早发冠心病患者375例,迟发冠心病患者519例,对照334人,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基因分型技术对GPX1基因Pro200Leu多态性进行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计算Pro200Leu多态性与冠心病风险的比值比(OR值)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早发冠心病组携带CT+TT基因型的个体比携带CC基因型更容易患冠心病,多因素调整后,OR=1.96(95%CI=1.17-3.31);迟发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多因素调整后则无统计学意义(OR=1.75,95%CI=0.76-4.02)。结论 GPX1基因Pro200Leu多态性T等位基因可能是早发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 Lp(a)、apo(a)与脑梗塞病因学的关系,阐明apo(a)基因表型对脑梗塞的调控作用,检测了 90 例经 C T 确诊的脑梗塞患者血清 Lp(a)含量,并分离出 13 种 apo(a)表型,与对照(以年龄、性别配比)比较。结果表明,高 Lp(a)者(≥30m g/dl)患脑梗塞的危险性为正常者(< 30m g/dl)的 356 倍( P< 0.01),apo(a)分子量与 Lp(a)水平呈高度负相关,r= - 0.481,说明 apo(a)大小决定了约 48% 的 Lp(a)水平。apo(a)等位基因 Lp B、 Lp S1、 Lp S2 可能是易发脑梗塞者的基因标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 SUA)在脂肪摄入水平与肾功能损伤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方法  对来自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CHNS)的8 187名具有完整血液检测信息的成人进行分析。肾功能损伤定义为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60 ml/(min/1.73m2)。通过计算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摄入量的百分比来评估脂肪摄入水平。使用基于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的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ive cubic spline, RCS)探究脂肪摄入水平与肾功能损伤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采用Karlson-Holm-Breen分解方法中的Logistic回归进行中介分析。  结果  脂肪摄入水平与肾功能损伤呈线性正相关(β=0.015, 95% CI: 0.007~0.023, P < 0.001)。SUA的中介作用占脂肪摄入水平对肾功能损伤总效应的13.33%(P=0.014)。  结论  在中国成年人中,脂肪摄入水平增加可能会增加肾功能损伤的风险,其可能通过引起SUA水平升高而导致肾脏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随着如今城市中多种学校的不断建设,所有不同类型学校内学生数量也在不断上升,而人数众多的学校中,学生往往来自五湖四海,这种复杂的环境更加容易导致传染病的出现与传播,给学校内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学校内部,一定要做好传染病的预防以及控制工作,以确保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不会受到影响,也是保证全社会健康、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