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3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背景: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相关。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6号外显子上R279Q(rs17576)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362例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和413例冠脉造影阴性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R279Q多态性进行分析,比较两组间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的差异。结果与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和对照组RR,RQ和QQ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4.3%,42.8%,22.9%和37.8%,43.3%,18.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RQ+QQ基因型和Q等位基因频率(65.7%,44.3%)与对照组(62.2%,40.6%)频率近似(χ2=1.04,P=0.31;χ2=2.26,P=0.13)。R279Q多态性分布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亚组中也无显著性差异(χ2=0.61,P=0.74)。提示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R279Q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新疆地区汉成人三酰甘油(TG)的分布特点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 应用四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新疆的7个地区抽取年龄在35岁以上汉族样本.统计TG水平及TG升高的患病率,并分析TG升高与CAS的关系.结果 汉族TG平均水平为1.33 mmol/L,男性1.52 mmol/L,女性1.19 mmol/L,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年龄标化TG边缘升高和高TG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14.4%、20.7%.TG升高的知晓率为17.1%、治疗率为6.8%、控制率为3.4%.标化后CAS组的高TG血症的患病率(26.2%)高于非CAS组(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TG血症是CAS的危险因素[OR=1.276,95%CL(1.098,1.484)].结论 新疆地区汉族的TG平均水平及TG升高患病率较高,TG升高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较低.高TG血症在汉族可能是CAS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新疆地区汉族血脂异常的教育及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新疆阿勒泰福海地区哈萨克族居民外周动脉疾病(PAD)的患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新疆阿勒泰福海县城及下属5个乡镇的35岁以上哈萨克族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统计PAD患病率,并对PAD患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新疆阿勒泰福海地区哈萨克族居民PAD总患病率4.70%。男性患病率3.40%,女性为6.10%,PAD患病率在男、女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8.575,P=0.00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OR=1.837,95%CI1.196~2.822)、高血压(OR=2.035,95%CI1.226~3.376)与PAD患病有关。结论新疆阿勒泰福海地区哈萨克族成年人PAD患病率较高。女性、高血压为PAD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族高尿酸血症(HUA)和代谢综合征(MS)及各绀分患病情况。方法自2007年10月到2010年3月,应用四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抽取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阜康市、吐鲁番地区、和田地区、阿勒泰地区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7个地区年龄〉35岁的哈萨克族4094人作为样本。经问卷测查、体格检查及生化检测等方法,训查其HUA、MS及各组分患病情况。结果实际完成调查者3915人,应答率95.63%,男女均衡。被测查哈萨克族人群中HUA的总患病率为3.96%(155/3915),其中男性为6.02%(114/1894),女性为2.03%(41/2021),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将总人群分为HUA组和非HUA组,男性HUA组MS的患病率为39.47%(45/114),非HUA组中MS的患病率为22.53%(401/1780),P〈0.01;女性HUA组MS的患病率为46.34%(19/41),非HUA组中MS患病率为16.11%(319/19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HUA组中MS的各组分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血糖和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59.65%、42.11%、32.46%、7.89%和79.82%,其中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中心性肥胖患病率明显高于非H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女性HUA组中MS各组分的患病率分别为48.78%、39.02%、41.46%、2.44%和78.05%,其中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和中心性肥胖患病率明显高于非H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哈萨克族HUA患者中MS的检出率高于非HUA者,且MS各组分患病率也较高。提示对于HUA地域性的预防和治疗可以进一步降低MS及相关组分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6.
左室射血功能预测缺血性心肌病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功能对缺血性心肌病(ICM)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2006年4月至2010年12月诊断为ICM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例患者均有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病史;126例共死亡13例,死亡率为10.32%,EF值降低和死亡率明显相关(P<0.05)。结论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和缺血性心肌病的死亡率明显相关,EF值降低是缺血性心肌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近年许多研究显示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可作为冠心病(CHD)独立的危险因素[1,2].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汉族,而对其他少数民族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则不多见.本研究于2007年10月至2009年6月对新疆哈萨克(哈)族成年人TG水平进行现况调查,以了解TG水平升高的患病情况及其与CHD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背景: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相关.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因6 号外显子上R279Q(rs17576)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362 例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和413 例冠脉造影阴性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因R279Q 多态性进行分析,比较两组间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的差异.结果与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和对照组RR,RQ 和QQ 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4.3%,42.8%,22.9%和37.8%,43.3%,18.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RQ+QQ 基因型和Q 等位基因频率(65.7%,44.3%)与对照组(62.2%,40.6%)频率近似( χ2=1.04,P=0.31; χ2=2.26,P=0.13).R279Q 多态性分布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亚组中也无显著性差异( χ2=0.61,P=0.74).提示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因R279Q 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平均左心房压(LAMP)变化对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2001- 01至2006-12在我院成功行PBMV患者167例,其中105例资料完整并完成2年随访,失访患者21例,资料不完整41例.手术采用改良的Inoue球囊法.导管测定患者PBMV术前、术后LAMP,计算左心房压变化,由临床医师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评价,并于术前及术后2年行6分钟步行试验(6MWT).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二尖瓣瓣口面积(MVA),二尖瓣跨瓣压差(MVG)、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等参数.随访时间为2年.将术后2年6分钟步行试验与术后一周6分钟步行试验对比,心脏原因导致的死亡、二尖瓣置换术、重复PBMV、心力衰竭等设为评价预后的指标.将105例患者分为预后好组 (n=66)和预后差组 (n=39).结果:①预后好组与预后差组比较Wilkins评分、术后即刻二尖瓣反流程度、术前及术后2年LAMP、术前二尖瓣瓣口面积、术后2年左心房内径、术前及术后2年6分钟步行试验、术后2年肺动脉压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②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LAMP变化、术后肺动脉压程度及术后二尖瓣反流程度纳入回归方程.结论:LAMP变化、术后肺动脉压程度及术后二尖瓣反流程度为PBMV术后预测预后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线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MO)水平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长期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 对PCI术的6 045例CH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基线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并对其进行随访:Ⅰ组:MO<0.40×109 L-1(n=1 943);Ⅱ组:0.40×109 L-1≤MO≤0.56×109 L-1(n=2 072);Ⅲ组:MO>0.56×109 L-1(n=2 030)。随访终点包括:全因死亡(ACM)、心脏死亡(CM)、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平均随访时间为(35.9±22.6)个月。结果 309例患者发生ACM,其中Ⅰ组73例(3.8%),Ⅱ组98例(4.7%),Ⅲ组138例(6.8%);251例患者发生CM,其中Ⅰ组58例(3.0%),Ⅱ组80例(3.9%),Ⅲ组113例(5.6%);785例患者发生MACE,其中Ⅰ组226例(11.6%),Ⅱ组248例(12.0%),Ⅲ组311例(15.3%);862例患者发生MACCE,其中Ⅰ组250例(12.9%),Ⅱ组269例(13.0%),Ⅲ组343例(16.9%)。3组发生ACM、CM、MACE、MACCE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CM和CM在3组的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随着基线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水平上升,患者的预后越差(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基线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水平上升与ACM(Ⅲ组比I组,HR=1.418,95%CI:1.056~1.905,P=0.020)、CM(Ⅲ组比I组,HR=1.425,95%CI:1.023~1.983,P=0.036)的发生独立相关。结论 高水平的基线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是CHD患者PCI术后长期死亡风险的一个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