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晨  邹芸 《健康博览》2020,(5):47-47
一直以来,传统观念认为怀孕和坐月子有两样东西不能少——鸡蛋和鸡汤,这两件"宝物"一直被公认是产妇补充营养及催奶的佳品。不过,传统有时也会出问题。新妈妈补出胆囊结石27岁的丁女士怀孕初期的一次体检,得知自己患胆囊结石2.1厘米,但当时并没有任何不适,只是孕吐比较厉害,什么都吃不进,唯独不排斥鸡蛋,于是每天吃5~6个鸡蛋补充体力。娃出生后,丁女士心情大好,胃口更好,家里人便换着花样每天给她各种食补,两三天就是一顿鸡汤.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1959年至2018年发表的灸法治疗失眠的临床文献,总结归纳灸法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针灸信息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万方数字化期刊(万方)、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灸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性分析。结果 艾灸治疗失眠应用频次较高的穴位依次为百会、三阴交、神门、足三里;足太阳膀胱经穴应用频次最高,其次是督脉穴和肾经穴。下肢部的腧穴使用频次最高,其次为头面部、背部。关联性较高的穴对为内关、足三里、神门、百会和三阴交,关联性较高的治疗方法为艾条灸配合针刺。灸法配合中药的总有效率最高,其次为灸法配合针刺,疗效均优于单纯灸法(均P < 0.05)。对比灸法、灸药并用、灸刺并用疗法治疗前后的PSQI评分,灸法与灸药并用疗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灸刺并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灸法治疗失眠的组方中主要穴对为内关、足三里、神门、百会和三阴交。配合疗法中灸刺结合的使用频率最高,但灸法配合中药疗法的有效率最高,对于PSQI评分的改善程度亦最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卒中高危因素人群血清脂蛋白(a)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高血清脂蛋白(a)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方法:将医院体检科进行体检的人群进行卒中高危因素人群筛查,依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将卒中高危因素人群分为:颈动脉彩超正常组、内中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结果:斑块形成组脂蛋白(a)水平较内中膜增厚组、颈动脉彩超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脂蛋白(a)≥300 mg·L~(-1)组以痰湿质、气虚质为特点。结论:脂蛋白(a)是卒中高危因素人群颈动脉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气虚、痰湿体质因素是卒中高危人群出现脂蛋白(a)异常的易感体质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卒中重要危险因素,通过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或评估手段,及早的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可能,对预防缺血性卒中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γ-氨基丁酸与睡眠觉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晨  刘臻  赵娜 《医药导报》2014,(5):641-644
  相似文献   
5.
种植修复方式多样,方法灵活,在种植固定修复中,无论是桥修复还是单冠修复都可以采用粘结式和螺丝固位式固位方式。粘结修复简单方便,与常规修复方式接近,螺丝固位对种植外科、种植修复体加工要求较高。本次交流主要阐述种植修复的两种主要方式的利弊,重点讨论螺丝固位种植修复的适应证及临床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6.
隗瑛琦  马爱娟  谢瑾  方凯  董晶  谢晨  姜博  祁琨  赵越  董忠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4):4356-4361
背景 血清三酰甘油(TG)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比值(TG/HDL-C)是系统性反映血脂水平的指标,不良的睡眠状况可能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探索睡眠问题对TG/HDL-C的影响并识别危险人群,有助于有针对性地通过改善睡眠减少血脂异常的发生。目的 了解2017年北京市成年人睡眠问题现状及其与血清TG/HDL-C的关联,旨在为改善睡眠质量及控制血脂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7年北京市成年人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在北京市16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8~79岁常住居民,收集调查对象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等人口学信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病患病情况,吸烟、饮酒等生活行为方式,睡眠时长及打鼾/窒息、入睡困难、中间觉醒≥2次、早醒、服用安眠药等睡眠问题,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血脂四项检测。采用t检验、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与TG/HDL-C的关联。结果 13 240例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44.79±15.47)岁,平均睡眠时长为(7.47±1.30)h/d,中位TG/HDL-C为0.99(0.84),6 490例(49.02%)30 d内存在睡眠问题。睡眠处于9 h/d者TG/HDL-C水平最低,中位数为0.95(0.82),不同睡眠时长的女性人群TG/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14,P<0.01)。按是否存在睡眠问题进行分组,组间TG/H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控制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城乡、受教育程度、现在吸烟、30 d内饮酒、身体活动不足、高血压、糖尿病、BMI等协变量之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1种睡眠问题是TG/HDL-C升高的影响因素〔OR(95%CI)=1.05(1.01,1.08)〕;相比于无睡眠问题的人群,男性或18~44岁人群存在≥1种睡眠问题是高TG/HDL-C的影响因素〔OR男(95%CI)=1.05(1.01,1.09);OR18~44岁(95%CI)=1.06(1.01,1.10)〕。结论 北京市18~79岁成年人睡眠时长过长或过短,打鼾/窒息/入睡困难、服用安眠药等睡眠问题可能影响血清TG/HDL-C,男性及45岁以下人群作为高危人群应采取改善睡眠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GSI)测量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非瘤区甲状腺组织内碘含量,并与正常甲状腺内碘含量比较,探索甲状腺碘含量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1年8月—2013年7月接受甲状腺能谱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病变患者36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8例。正常甲状腺对照组15例,为怀疑颈部或颈椎疾病进行能谱CT扫描,无甲状腺功能及结构异常。使用GE公司宝石CT(GEDiscoveryCT750HI)CT)GSI模式扫描,图像采集后用GSIViewer浏览器处理,在碘基图中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病变外正常甲状腺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甲状腺组织进行测量,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及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探究其碘含量的分布特点。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非瘤区腺体组织与正常甲状腺、结节性甲状腺肿中非瘤区腺体组织与正常甲状腺碘含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非瘤区腺体组织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中非瘤区腺体组织的碘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非瘤区腺体组织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中非瘤区腺体组织甲状腺碘含量呈“U”型分布。结论cT能谱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方法,能够无创性地检测人体甲状腺碘含量,此技术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甲状腺碘含量与甲状腺疾病关系。  相似文献   
8.
重型肝炎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一直受到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对于重型肝炎患者早发现、早诊断并及时加强治疗力度对改善预后极为重要。因此寻求评价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更敏感及更有指导意义的生化指标,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HCV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因,具有较高的慢性化比例,并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关系密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不同的基因型对流行病学,疫苗研制、临床抗病毒治疗及预后等方面有着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栗华  朱俊卿  谢晨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486-2489
对自我监测血糖(Self-monitoring Blood Glucose,SMBG)技术研究进展、在糖尿病自我管理中的作用及推广中存在的障碍等进行综述,特别介绍了40年中该技术在以上各方面的具体研究。在血糖控制方面,论述了一直存在于自我血糖监测技术上的争议及可能的原因。对于SMBG的推广障碍,从成本效果、患者健康教育、技术本身缺陷等角度进行了剖析。希望本文对开展SMBG研究,促进SMBG推广应用、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病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