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6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索孕期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暴露与农村高出生体重(high birth weight,HBW)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  方法  从2007-2012年期间山西省平定县出生人口及不良出生结局监测系统随访到204例对照、125例≥ 4 200 g HBW病例和171例4 000~4 200 g HBW病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探索HBW风险因素。  结果  2007-2012年期间,总出生数为18 749人,高出生体重1 177例,发生率为6.28%。HBW<4 200 g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调整了父母亲生育年龄、产次后,分娩孕周≥ 42孕周生育HBW的风险是<42孕周的3.10倍(95%CI:1.67~5.76),生育男孩发生HBW风险是生育女孩的2.30倍(95%CI:1.46~3.63),孕前BMI与HBW发生风险无统计学关联;HBW ≥ 4 200 g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调整了母亲生育年龄、产次后,分娩孕周≥ 42孕周生育HBW的风险是<42孕周的3.01倍(95%CI:1.49~6.08),母亲孕前BMI ≥ 24生育HBW的风险是BMI<24者的1.91倍(95%CI:1.15~3.16),母亲孕期每周食用豆制品次数为4~7次,生育HBW的风险是每周食用豆制品次数≤ 1次者的2.59倍(95%CI:1.06~6.32)。  结论  降低高出生体重的发生风险可从育龄人群的孕前体重、孕期饮食和分娩孕周管理入手。  相似文献   
2.
中国五城市流动育龄妇女人工流产风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流动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现状段危险周素,为有针对性的改善流动育龄妇女人工流产服务及利用提供借鉴。方法利用2005年中同5城市流动人口生殖健康调查数据,对4687例流动育龄妇女的人口学特征、外出工作生活特征和避孕情况进行描述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人口学特征、外出工作生活特征和避孕情况与流动育龄妇女人工流产风险暴露的关联。结果<30岁和30~39岁年龄组人工流产发生风险分别是40,49岁组的2.2I倍(95CI:1.47—3J34)和2.38倍(95%CI,:1.53—3.70);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发生人工流产的风险越高,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及以上的流动育龄妇女发生人工流产的风险分别是未上学者的2.15倍(95%CI:1.15—4.03)、2.47倍(95%CI:1.33—4.57)、2.6I倍(95%CI:1.34—5.11)。流入地打工年数在2—4年及≥5年组人工流产发生风险分别是<2年组的2.62倍(95%C!:1,83.3.76)和7.78倍(95%CI:5.63,10.75):流动育龄妇女与配偶共同居住的人工流产风险是不与配偶共同居住者的1.49倍(95qoCI:1.05~2.11);从事家政保洁业.餐饮娱乐业和批发零售业者人工流产风险分别是从事办公室文员的5.82倍(95%C,:1.73一t9 59)、5.07倍(95%Ch l 59—16.ts)和4.37倍(95%d:1.37-13.92)。结论流动育龄妇女的人口学特征、外出工作生活特征等均可增加人工流产风险,血有针对性开展对流动育龄妇女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妇女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自然流产、稽留流产发生关联。方法:检索自然流产和稽留流产文献数据并进行整理,用Mantel-Haenszel法合并OR值,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妇女孕早期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发生自然流产的合并OR值为4.72(95%CI:3.77~5.92),发生稽留流产的合并OR值为4.31(95%CI:2.68~6.94);在有解脲支原体感染史妇女中,自然流产和稽留流产的发生危险随着其复发次数的增加而升高。结论:妇女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是自然流产和稽留流产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有效诊断解脲支原体感染,可避免妇女生殖道感染中滥用或误用抗生素问题。  相似文献   
4.
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NTDs)是最常见的致死、致残性出生缺陷之一,在中国北方地区尤其高发。已经证明,妇女围受孕期增补叶酸可以大大降低胎儿NTDs的风险。此外,与叶酸代谢有关的酶的基因多态性通过影响叶酸或同型半胱氨酸代谢,从而增加个体NTDs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5.
出生缺陷的风险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及遗传环境交互作用3方面.除去单纯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等风险因子作用于人体而导致的出生缺陷一般具有地理空间特征.以分析空间定位信息的地理信息系统为背景的地理信息科学和空间统计分析等新的地学研究,从理论和技术方法方面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数据信息分析,可用于出生缺陷环境因素监测、识别和评估等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危险因素,评价多种营养素干预对FGR的预防作用.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全国4省18县进行的营养素社区干预性研究,对纳入研究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追踪随访其妊娠结局.FGR定义为妊娠满37周、出生体质量低于同妊娠时间平均出生体质量的2个标准差者.结果:共记录妊娠结局52043例,其中单胎、活产...  相似文献   
7.
大量证据表明母亲妊娠前后增补叶酸可以有效预防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的发生,然而,目前对叶酸预防NTDs效果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叶酸通道基因如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educed folate carrier,RFCI),在叶酸吸收转运进入细胞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生育NTDs的母亲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增高,提出Hcy代谢紊乱是NT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大量研究集中在叶酸和Hcy代谢酶基因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患儿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educed folate carrier gene,RFCI)A80G多态性与母亲孕早期未增补叶酸之间的关联性,为寻找NTDs危险因素的遗传易感标志物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104个NTDs患儿及其母亲和100名正常儿童及其母亲的外周血DNA进行RFCI第80位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调查了后代RFCI A80G基因型与母亲孕期前后增补叶酸之间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结果 RFCI GG基因型的子代发生NTDs危险高于AA基因型子代(OR=2.56,95%CI=1.04~6.36);母亲孕早期不增补叶酸,生育NTDs的危险高于增补叶酸的母亲(OR=7.69,95%CI=2.86~21.75);母亲孕期未增补叶酸,其子代GG基因型,发生NTDs的危险是AA基因型的3.30倍(95%CI=1.15~9.65);在叶酸和RFCI基因交互作用研究中,母亲未增补叶酸和子代GG基因型同时存在,发生NTDs的危险是8.80(95%CI=2.86~29.82),交互作用系数为1.45,,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RFCI GG基因型可能是NTDs发生的遗传易感基因之一,子代RFCI GG基因型与母亲孕期叶酸缺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可能增加NTDs的发病危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农村化肥施用量与早产发生风险的关系,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山西省平定县2007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的出生人口监测数据,随访获得155例早产新生儿,从同时期出生、无任何体表缺陷、孕周≥37周、正常出生体重(2 500~4 000 g)的新生儿中,随机选择20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分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索早产发生风险与母亲孕期化肥暴露之间的关联及多种暴露因素对早产风险的贡献。  结果  分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暴露于村级化肥施用量≥100 t的妇女早产发生风险大于村级化肥施用量<50 t的妇女(aOR=2.51, 95% CI:1.23~5.12);妇女家庭施用磷肥是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aOR=2.54, 95% CI:1.23~5.22);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发现,村级化肥施用量是对妇女早产发生风险贡献较大的环境因素。  结论  妇女孕期暴露于化肥,特别是磷肥与早产发生风险存在关联,建议农村妇女孕期尽量避免暴露于化肥施用环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描述1990-2019年中国早产患病率及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方法数据来源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 采用早产患病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率, 分性别评估早产的患病和疾病负担分布情况, 并将中国、全球及世界银行定义的高收入、中高收入、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早产患病率和DALYs率进行对比。采用Joinpoint对数线性回归模型检验变化趋势。结果 2019年我国早产患病率为6.34%[95%不确定区间(UI):6.23%~6.44%], 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1.24%, 95%UI:11.16%~11.32%)及低收入(13.15%, 95%UI:12.97%~13.33%)、中低收入(12.53%, 95%UI:12.39%~12.68%)、中高收入(8.22%, 95%UI:8.15%~8.29%)、高收入(8.75%, 95%UI:8.67%~8.84%)国家平均水平;早产DALYs率(人年/10万)为217.12(95%UI:191.30~246.69), 低于全球(886.81, 95%UI:762.12~1 034.49)、低收入(1 905.24,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