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8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集城垸平垸行洪后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及防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目的:探讨平垸行洪后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规律及防制对策。方法:前瞻性纵向观察血吸虫病疫情变化以及引洪促淤,种植意扬,改变钉螺孳生环境等防制措施的效果。结果:废垸内活螺密度呈下降趋势且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废垸外活螺密度变化不大且每年都出现感染性螺;滞卵在废弃垸内从事生产活动的人群血吸虫感染率较原居民上升;尽管废弃垸耕牛大幅度减少,但菜牛和羊明显增加,且3年平均感染率分别高达18.18%、13.33%;进入试区活动的人群70%以上是外迁返回居民,余为渔民、船民、鸭民及其他人员,粪检阳性率3年平均高达24.69%;洲滩污染以人、牛粪为主。结论:平垸行洪后尽管采取一些防制对策,降低了活螺密度,但外来人群的感染率和牛、羊的感染率都明显上升,废弃垸有可能形成严重的易感地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移民建镇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方法采用入户问卷调查法,对移民建镇前后的3个研究试点:单退垸的西官垸、双退垸的青山垸及双退后自行返回废垸的集成垸的居民进行调查,并调查移民建镇前后的螺情和病情变化。结果集成垸、西官垸和青山垸移民建镇前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4. 86%、4.89%、15. 77%,移民建镇后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36. 29%、5. 56%、11. 85%,移民建镇前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5.00%、10. 71%、7.50%,移民建镇后分别为60. 00%、40. 00%、7.14%。移民建镇前集成垸、青山垸和西官垸的垸内钉螺面积、钉螺密度和感染螺密度分别为21. 67、32. 80、14. 43 hm2,0. 019 8、0.200 0、0.0111 0只10.1 m2.0.002 7、O、O只/0.1 1112;移民建镇后分别为22. 73、17. 80、O hrr12(西官垸自2001年垸内无螺),0. 023 6、0.024 8、O只10.1rrr2,0. 000 3、0.000 8、O只/0.1 1112。结论双退垸的居民血吸虫感染率略有下降,单退垸和双退后自行返回废垸的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应加强对返回原地从事劳作人群的管理及血吸虫病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东洞庭湖及邻近长江水域在涨水期不同月份的水位下 ,血吸虫病易感地带水体感染性的变化。 方法 在东洞庭湖及长江水域各设 1个观察现场 ,采用小白鼠作为水体感染实验动物。 1999年 5月至 8月分别采用一批小白鼠连续感染 3 d,每天 2 h。 结果 东洞庭湖水域在 5、6、7、8月涨水期小白鼠感染率分别为 80 .49% ,10 0 % ,79.49% ,14.63 % ;长江水域感染率分别为 15 .0 0 % ,15 .3 8% ,2 8.2 1% ,7.5 0 %。 结论 在涨水期东洞庭湖水域哨鼠感染率明显高于长江水域 ( P<0 .0 1) ;长江水域在高水位期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傍山移民建镇地区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查明傍山移民建镇地区环境改变对血吸虫病流行因素的影响及疫情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试点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观测人、畜血吸虫病感染、钉螺分布、环境因素等变化情况。结果 傍山移民建镇后,居民点距易感地带变远,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呈下降趋势;由于人畜粪便污染减少,易感地带感染性钉螺密度下降。结论 傍山移民建镇对控制血吸虫病疫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市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快速控制城市血吸虫病流行的综合措施。方法在城市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3个试点现场,南津港、太平桥2个点采取以化疗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小柳叶洲点采取以环境改造灭螺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结果南津港点3年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2.80%、2.60%和2.24%,并发生急性血吸虫病2例;感染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0009、0.0027、0.0020只/0.1m2。小柳叶洲点3年无居民粪检阳性者,无急性血吸虫病例,哨鼠感染率为0,没有查到感染性钉螺。太平桥点3年居民感染率分别为1.18%、0.20%和0.26%,无急性血吸虫病例,家畜感染率分别为6.35%、3.57%和3.85%,2004年发现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为0.0001只/0.1m2。结论在城市血吸虫病流行区,采取以环境改造灭螺为主、人群化疗、健康教育、药物灭螺灭蚴的综合防治措施能快速控制疫情。采取以化疗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难以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6.
中国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历史至少已有2100多年。解放前,血吸虫病曾肆虐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12个省区。建国初期,全国血吸虫病患者估计达1160万,其中晚期病例约60万,平均每年约有1万人发生急性感染,受血吸虫病感染威胁人口1亿多。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血吸虫病防治(血防)工作,在流  相似文献   
7.
8.
河道型钉螺孳生地环境特点及灭螺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掌握河道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孳生地的环境特点,提供最优的灭螺措施.方法 选择湘江河长沙段钉螺孳生地现场,进行钉螺分布、钉螺扩散、水文、泥沙和3种灭螺措施效果的观察.结果 湘江长沙段18块洲滩有钉螺分布,面积839 99 hm2.钉螺逆水向上游扩散,年平均可达17.5 km.洲滩的植被93%以上是莎草.湘江水体含沙量较大,汛期5-10月占全年输沙量的70%,因河道水流不畅,所以每年洲滩都有泥沙淤积,厚度一般为1.0 cm,部分低洼地带或水流缓冲处可达7.0 cm左右.湘江一般4月上旬开始涨水,最高洪水位多见于5-7月,最高洪峰持续时间较短,8月开始退水.3种灭螺措施效果比较,实施土埋和翻耕垦种灭螺措施的6块洲滩,灭螺效果好,其中3块效果考核没有发现钉螺,另3块活螺平均密度均减少了95%以上.每年坚持药物灭螺处理的7块洲滩,灭螺效果差,活螺密度没有变化,其中有3块洲滩发现了感染性钉螺.结论 钉螺向上游扩散同样具有较快的速度;洲滩植被以莎草为主;洲滩泥沙淤积主要是5-10月;湘江涨水和退水时间均较长江早;洲滩环境改造灭螺效果好,药物灭螺效果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湖南省血吸虫病近15a的发展趋势,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1990~2004年间的湖南省血吸虫病监测资料,分析长期趋势;采用多因素分析各长期趋势间的相关性。结果新血吸虫病人检出率和病死率15a间一直呈下降趋势,并且主要在前3a下降比较显著,之后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粪检阳性率、血检阳性率和耕牛患病率15a间一直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总体上看呈比较平稳的状态,流行区人口数呈缓慢的上升趋势,2000~2004年的上升幅度较大。结论湖南省血吸虫病近15a的防治工作中,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今后还应进一步加大耕牛血吸虫病的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0.
洲垸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的最大特点是垸外江湖水位有大幅度季节性变化,垸内渠道水位也有明显的季节升降。为了解水位季节性变化对垸外洲滩和垸内渠道钉螺分布及感染的影响,并为优化防治对策提供理论依据,1991~1994年,在洞庭湖区园林、中心、李和、五一、石马、春风和江汉平原花章7个流行村进行了垸外洲滩及垸内灌溉渠道钉螺调查及水位观察,分析了水位季节变化与钉螺分布的关系,结果报告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 垸外血吸虫病疫源地钉螺分布高程、感染螺密度及水位调查:在试区防洪大堤外侧,选定1000m×1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