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3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广州市2018年输入型登革热病毒3型(DENV - III)毒生物学来源,为本地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线数据。方法 通过传染病监测网络收集广州市2018年输入型DENV - Ⅲ病例,对患者急性期血清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全基因组测序、系统发生树重建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共分离到4株DENV - Ⅲ型毒株,株间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为91.8%~97.3%(97.6%~99.4%);泰国输入的分离株属于G - I型,与印度尼西亚2016年分离株的距离最近;其余3株分离株属于G - Ⅲ型,在进化树上处于同一分支,分别与老挝、巴基斯坦和新加坡分离株的距离最近;经过比对,4株分离株和13株参考株的E蛋白区域有18个氨基酸位点出现替换,NS1蛋白区域有7个氨基酸位点出现替换,NS5蛋白区域有21个氨基酸位点出现替换。结论 广州市2018年输入型DENV - Ⅲ毒株分属于2个不同的基因型亚群,在进化上距离较远,抗原性差异较大;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和特征分析,逐步完善周边地区的病毒特征信息,为防控工作提供生物学溯源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20年广州市登革热流行状况和病毒E基因进化特征, 探讨广州市登革热的流行特征和病毒传播特点。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登革热病例信息, 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标本并测定登革病毒E基因序列, 运用MEGA 5.05软件构建最大相似度基因树, 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20年广州市共报告33例登革热确诊病例, 其中输入病例31例(93.94%), 本地病例2例(6.06%)。相比于2016-2019年, 登革热确诊病例数、总发病率和本地发病率均有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输入病例来自东南亚地区的占90.32%(28/31)。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登革病毒E基因序列及进化分析与东南亚序列亲缘关系相近, 与我国广州市近年序列关系相对较远。结论 2020年我国广州市登革热本地疫情受输入病例, 特别是东南亚地区输入病例影响大。本研究结果支持我国广州市登革热疫情尚未本地化, 由输入病例导致的本地流行的推论。  相似文献   
3.
刘远  蒋力云  李文学  朱伟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8):962-964,1050
目的 探讨吲哚-3-甲醇(13C)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的I3C(100、150、200、250、300、350 μmol/L)处理细胞48 h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采用WST-1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Hoehest33258染色、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结果 I3C能够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处理浓度在250 μmol/L以下时,细胞生长变慢;处理浓度达到300μmol/L时,大量细胞凋亡.I3C浓度高于200 μmol/L时CytC、Cleaved caspase-9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且随着I3C浓度的增加三种蛋白的表达也明显增加.结论 I3C在体外实验条件下可抑制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手足口病病原体特征。方法采用Real-time PCR对2011年采集的临床诊断手足口病患者的粪便标本,同时检测肠道病毒、CoxA 16和EV71。结果共检测手足口病病例标本1 837份,肠道病毒阳性1 172份,阳性率63.80%。其中,男性阳性率为66.70%(715/1 072),女性为58.74%(457/765);CoxA 16型阳性412份,占35.67%,EV71型357份,占30.46%,CoxA 16和EV71混合感染11份,占0.94%,其他未分型肠道病毒386份,占32.94%。全年有两个发病高峰,分别为5—7月及9—11月。肠道病毒感染主要集中于0~5岁儿童,占阳性标本的96.84%(1 135/1 172)。结论 CoxA 16型和EV71型为2011年广州地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其他未分型肠道病毒感染亦常见,0~5岁儿童是感染的主要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广州市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点与监测人群病毒的抗体水平,了解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趋势,为预防甲型H1N1流感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红细胞血凝抑制(HI)方法检测流感甲型H1N1抗体,对比分析1570名疫区学生与1326名监测人群血清标本H1N1流感病毒的抗体水平。结果疫区学生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率、流感罹患率分别为32.17%、22.23%,明显高于市区监测人群的22.62%、15.38%(P=0.000,P=0.000)。疫点学生与市区监测人群甲型H1N1流感隐性感染率分别为9.94%、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已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疫点学生和市区监测人群中,甲型H1N1流感隐性感染率(30.89%、3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4)。疫点人群显性感染者的抗体滴度明显高于隐性感染者(t=4.701,P=0.000),监测人群中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者的抗体滴度无显著差异(t=0.248,P=0.804)。结论疫点学生甲型H1N1流感隐性感染率明显高于监测人群。提示隐性感染人群具有潜在的传染力,应加强隐性感染者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广州市2006年Ⅰ型登革病毒流行株的E基因序列并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广州市2006年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用C6/36细胞培养分离登革病毒,RT-PCR法扩增全长E基因,测定序列并绘制系统发生树,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59份标本中38份病毒分离培养阳性,获得广州市2006年Ⅰ型登革病毒流行株GZ2006/1707的E基因序列,其同源性与东南亚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地的流行株接近,但与广州市2002年Ⅰ型登革病毒流行株GZ2002/281较远。结论广州市2006年流行的登革病毒属输入性,但与2002年流行的登革病毒有不同的输入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广州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广州市2005-2008年手足口病监测资料和部分患者病原学检测结果 进行统计和分析.病原学检测方法 为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 手足口病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发病高峰在5-7月份;学龄前儿童好发,特别是2~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最高达1 500/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病原学检测以EV71感染为主,占43.28%,重症及死亡病例主要由EV71感染所致.结论 手足口病已经成为影响广州市儿童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应重点加强夏秋季托幼机构和社区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2008年广州手足口病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引起2008年广州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的毒株的分子生物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首先采用Real-time PCR筛选出总肠道病毒阳性的标本,再分别使用CoxA16和EV71的特异引物进行RT-PCR检测,并对EV71毒株测序,比较序列。结果总肠道病毒阳性率为9.63%,CoxA16阳性率为3.03%,EV71阳性率为2.77%,并归纳出EV71的4个代表性序列。结论广州地区今年流行的EV71毒株并未见大的变异以及毒力加强等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毒RNA检出率与人群年龄分布和病程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广州地区新型甲型H1N1临床病例共248例,对151例进行病程动态咽拭子采样833份,统计分析患病人群年龄分布和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不同病程的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甲型HINl流感病毒RNA的检测,并采用趋势x~2检验探讨标本阳性率与不同发病时间的关系.结果 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主要集中在10~20岁(57.26%)和20~30岁(22.18%)两个年龄段.对咽拭子标本阳性率随发病时间的变化进行趋势x~2结果显示标本阳性率随着病程的延长而下降(x~2=9.784,P=0.002).讨论此次研究表明新型H1N1流感患者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人群中,且有最长可达10天以上的病程,标本阳性率随着病程的延长而下降.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 of the detection rates of the novel influenza virus A/H1N1 RNA in clinically confirmed patients in the 2009 pandemic with the age distribution of the patients and the disease course. Methods A total of 151 clinical patients with H1N1 infection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from whom 833 dynamic throat swab samples were obtained for detecting the H1N1 RNA using real-time PCR.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age distribution was performed among the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isease courses. Chi-square for trend test was used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tection rates of H1N1 RNA and the time of disease onset. Results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were young with their ages ranging from 10 to 20 years (57.26%) and 20 to 30 years (22.18%). Chi-square for trend test revealed that the positivity rates of the throat swabs in the patients decreased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the disease course (x~2=9.784, P=0.002). Conclusion Most of the H1N1 patients are young within the age range of 10-30 years, and the longest disease course can exceed 10 days. The positivity rates of throat swabs from the H1N1 patients decreases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the disease course.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州市5岁以下婴幼儿诺如病毒感染状况及对诺如病毒阳性株进行基因型分析。方法收集广州市2008年5家病毒性腹泻监测点医院的门诊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腹泻的5岁以下患儿临床资料及粪便标本692份,采用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抗原,将诺如病毒抗原阳性的标本用RT-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扩增,阳性产物回收、纯化并测序,结合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型别流行特点分析。结果 692份标本中,ELISA方法检测4种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轮状病毒31.9%(221/692)、诺如病毒21.2%(147/692)、腺病毒6.1%(42/692)、星状病毒1.2%(8/692),混合感染占6.8%(47/692)。诺如病毒腹泻病例发病高峰在9—11月份,占51.7%(76/147),2岁以下病例数占91.8%(135/147)。临床症状以腹泻、呕吐、发热、腹痛为主。147份诺如病毒ELISA阳性标本中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率为84.4%(124/147),经测序及与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比对,证实124份均属诺如病毒GⅡ遗传组,其中1份是GⅡ2型,其余均为GⅡ4型,GⅡ4型中又有不同分支。结论诺如病毒是广州市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之一,仅次于轮状病毒,常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流行优势株基因型为GⅡ4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