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
目的:研究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 BG)预处理对维持牙本质粘接界面耐久性的作用。方法:选取30颗无龋坏第三磨牙,去除冠部釉质制备牙本质平面,随机均分对照组、BG组、三偏磷酸钠(sodium trimetaphosphate, STMP)-聚丙烯酸(polyacrylic acid, PAA)-BG组(S-P-BG组)。各组均使用35%(质量分数)磷酸酸蚀牙本质样本,BG组再使用0.5 g/L BG涂擦酸蚀后的牙本质样本;S-P-BG组先使用5%(质量分数)STMP、5%(质量分数)PAA浸泡酸蚀后的牙本质样本1 min,再使用0.5 g/L BG涂擦牙本质样本。各组样本使用3M Single Bond 2粘接剂及3M Z350XT复合树脂粘接,并制备微拉伸柱状样本,每颗牙的柱状样本按时间随机分为24 h、1个月、3个月组。各组样本保存在37 ℃人工唾液(artificial saliva, AS)中相应时间后,进行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扫描电镜下观察粘接断裂界面形貌。另选取27颗无龋坏第三磨牙制备牙本质平面,随机分为对照组、BG组、S-P-BG组,并按上述分组处理牙本质样本,再使用含0.1%(质量分数)罗丹明B的3M Single Bond 2粘接剂完成粘接。去除样本牙根暴露髓腔,并保存在 37 ℃ AS中24 h、1个月、3个月后,髓腔内放置0.1(质量分数)荧光素钠溶液染色1 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粘接界面形态及混合层微渗漏。结果:AS中浸泡24 h、1个月后,3组微拉伸粘接强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泡3个月后,S-P-BG组微拉伸粘接强度为(36.91±7.07) MPa,高于对照组粘接强度(32.73±8.06) MPa,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对照组、BG组3个月的微拉伸粘接强度较24 h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P=0.017,BG组P=0.01);S-P-BG组3个月微拉伸粘接强度较24 h粘接强度[(37.99±7.98) MPa]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24 h粘接断裂面,3组均未见明显矿化;1个月、3个月后,BG组、S-P-BG组的粘接界面可见矿物质形成,S-P-BG组无明显胶原暴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对照组、BG组与S-P-BG组树脂突形成的形态及数量无明显差异;3组样本粘接24 h后粘接界面混合层均有渗漏,3个月后对照组微渗漏增加,BG组和S-P-BG组混合层微渗漏减少。结论:BG预处理牙本质粘接界面能够在粘接界面形成矿物质,减少粘接混合层微渗漏;STMP、PAA 与BG共同预处理牙本质粘接界面,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牙本质粘接修复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3.
咀嚼无糖口香糖对含漱蔗糖溶液后牙菌斑原位pH值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对牙菌斑原位pH值变化的动态监测,观察咀嚼无糖口香糖对牙菌斑原位pH值的影响。方法 采用受试者自身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选择16名健康成人志愿者为受试者,年龄23~32岁,其中男性6名,女性10名。首先测定受试者48h菌斑的静止pH值,以及受试者用10%蔗糖溶液含漱1min后在5、10、20和30min时菌斑的pH值,取得受试者的Stephan曲线作为基线对照;而后观察咀嚼两种益达无糖口香糖对含漱10%蔗糖溶液后菌斑pH值变化的影响。菌斑原位pH值的测定采用pH微电极接触法在口内直接测量。结果 含漱10%蔗糖溶液后立即开始咀嚼无糖口香糖可使菌斑pH值在各检测时间点(含漱10%蔗糖溶液后5、10、20和30min)均维持在静止pH水平,无明显下降;含漱10%蔗糖溶液后在5min时开始咀嚼无糖口香糖则使菌斑pH值从含漱蔗糖溶液后5min时的5.59迅速回升至10min时的6.98。结论 受到蔗糖攻击后,咀嚼无糖口香糖可迅速缓冲菌斑的酸性产物,升高菌斑pH值。  相似文献   
4.
根管治疗后出现根尖周病变或原有根尖周病变持续存在,在临床上往往被认为是根管治疗失败。对于这类根管治疗后病变的处理,首先要明确诊断,确定病因,方能为再治疗时机和方法的决策提供依据。临床上,根管治疗失败多与前次根管治疗的质量、患牙病变的性质及患牙存在伴发病变有关。本文将从上述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为临床医生处理根管治疗后病变提供诊断思路和再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贝尼地平对清晨高血压患者血压、左心室肥厚及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2例,随机均分为贝尼地平组和氨氯地平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测量24 h动态血压,6个月后进行超声检查及微量白蛋白、尿肌酐、baPWV值测定,并计算UACR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均=0.001),但两组治疗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与氨氯地平组比较,贝尼地平组清晨血压总有效率(56.06%比74.24%)和白昼血压总有效率(62.12%比78.79%)显著提高(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UACR值均显著降低(P均=0.001),超声心动图各指标及baPWV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且治疗后,贝尼地平组UACR值较氨氯地平组降低更显著[(16.54±1.42)μg/mg比(18.25±1.53)μg/mg,P=0.001],两组间超声心动图各指标及baPWV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贝尼地平和氨氯地平均能够有效控制血压水平,但贝尼地平较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的总有效率,UACR的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方法在高热惊厥患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103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实验组52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并对两组护理后的患儿体温、持续时间、发作时间间隔及复发次数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的情况均比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高热惊厥患儿实行个性化护理,可提高患儿的疗效,降低复发次数。  相似文献   
7.
牙根纵裂( vertical root fractures)是指根面上平行于牙长轴、从根尖延伸至冠方的纵向裂纹,此裂纹在水平方向上贯穿一侧或双侧根管壁[1],使髓腔与牙周膜相连通.临床上牙根纵裂可见于活髓牙,即原发性牙根纵裂,此病最早由我国学者报道,并主要发生于中国人[2].国外文献报道的牙根纵裂儿乎均为继发于牙髓治疗或修复治疗后的患牙[3].由于牙根纵裂的部位隐蔽,缺乏典型的症状,使得临床上做出早期诊断比较困难.牙根纵裂一旦发生,由于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患牙常常难以保留.因此,了解牙根纵裂发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掌握其诊断方法,对临床上做出正确的治疗决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75名大学生作为试验对象,平时有饮茶习惯者34名为饮茶组,平时从不饮茶者41名为不饮茶组。饮茶组在试验开始前1周即停止饮茶,试验开始后按照中国人传统饮茶方式饮茶3周,其中21人饮用选定的高氟茶,13人饮用低氟茶,取样前停止喝茶1小时以上,试验期间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期膳食对子代肥胖和肥胖相关基因解偶联蛋白3(UCP3)表达的影响,寻找肥胖预防和治疗的靶标。方法:W istar孕鼠分别食用标准膳食和高中链脂肪膳食,所产雄性子鼠分别为对照组和高中链脂肪酸组(HMCFA),3周断乳后大鼠均食用标准膳食至成年,将对照组的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继续食用标准膳食;另一组为高脂对照组(HFCON),HFCON和HMCFA组的大鼠均高脂膳食诱导肥胖6周。分别在大鼠出生、断乳、成年、高脂诱导肥胖后各处死一批大鼠,取褐色脂肪检测UCP3 mRNA的表达。结果:与孕期标准膳食的子代相比,孕期高中链脂肪膳食可持续降低子代大鼠的体重和肥胖率(P<0.05),同时也可持续升高UCP3 mRNA的表达。结论:孕期高中链脂肪膳食可降低子代成年高脂诱导肥胖的发生;其机制为通过程序性升高子代UCP3基因的表达增加脂肪氧化和热能散失。  相似文献   
10.
拉米夫定的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 ,对新一代抗病毒治疗的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的研究获得了很大进展 ,为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疗法 ,具有良好效果。为有益于扩大临床应用 ,本文对其作用机理、药代动力学和临床应用等综述如下。1 作用机理拉米夫定 ( lamivudine)系一种口服核苷类似物 ,化学名称为 :2 ,3 一双脱氧 -3-硫代胞嘧啶 (简称 3TC)。因其对 HBV复制中逆转录过程的抑制作用十分显著 ,人们开始研究其治疗慢性 HBV感染的临床价值。其作用机理系药物在细胞内经磷酸化后 ,与脱氧胞嘧啶核苷 ( d CTP)竞争 ,进入合成中的DNA链 ,使其不能继续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