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75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41篇
预防医学   8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1篇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的寄生虫病。为实现2030年全球消除作为一种公共卫生问题的血吸虫病,2022年2月WHO发布了《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旨在为各国实现控制血吸虫病发病率、将其作为一种公共卫生问题消除及最终达到传播阻断提供循证建议。在历史上血吸虫病曾经严重流行的中国,经过有效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实施,血吸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逐步迈向消除血吸虫病。本文回顾中国血吸虫病防控策略、防控关键技术和实践的成功经验,贡献于《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的制定与实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世界也期待更多血吸虫病防控领域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
神经系统遗传性金属代谢障碍病是一大类疾病,与体内金属微量元素稳态破坏相关,临床表现复杂,致病基因众多,属于罕见病。目前临床医生对本病存在认识不足,延误诊治现象。文章就3类相对常见的遗传代谢病的临床特点、致病基因、诊断与治疗进行阐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云南省洱源县进入传播控制阶段后不同时期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效果进行评估,为进一步开展传染源监测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洱源县平坝亚型流行区文笔村和高山亚型流行区前甸村作为调查地点,2011年和2018年分别调查2个村传染源种类、血吸虫感染情况和传播能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2011年在前甸村检出人、牛、马、犬、鼠血吸虫感染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19%、0.91%、1.25%、3.13%和0.95%;在文笔村检出人、牛、犬血吸虫感染阳性,阳性率分别为0.76%、1.66%和9.30%。2018年2个村人、牛、马、猪、羊、犬、鼠中均未检出阳性。2011年2个村各种传染源中,均以牛相对传播指数和宿主日排卵总数最高。2011年前甸村和文笔村共捡获野粪731份,其中前甸村捡获的野粪以马、牛、犬粪为主(分别占34.40%、29.80%和20.20%),查到血吸虫感染阳性犬粪及马粪(阳性率分别为11.94%和6.90%);文笔村捡获的野粪以犬、牛、人粪为主(分别占44.59%、39.83%和14.29%),查到阳性犬、人粪及牛粪(阳性率分别为16.95%、9.52%和2.33%)。2018年前甸村和文笔村共捡获野粪204份,其中前甸村捡获的野粪以羊、犬、牛粪为主(分别占36.27%、33.33%和27.45%),文笔村捡获的野粪以犬、牛、人粪为主(分别占72.55%、11.76%和10.78%),未查出血吸虫感染阳性野粪。结论 洱源县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效果显著,人、牛作为血吸虫病主要传染源的地位已得到有效控制;今后应继续强化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加强和重视犬和鼠等保虫宿主防控。  相似文献   
4.
我国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2省,虽然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局部地区仍存在血吸虫病疫情回升的风险。本文对2011、2013年发生在云南省传播阻断地区的两起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处置事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死灰复燃的风险依然存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已建成了省级?市级?县级三级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平台,并开展了实验室质控样本考核、核酸诊断方法与免疫诊断试剂现场应用评价等活动。本文系统总结了云南省血吸虫病诊断参比(网络)实验室的评审过程、参比实验室的运行,分析了云南省血吸虫病诊断参比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血吸虫病参比及网络实验室的建成将为云南省新时期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云南省血吸虫病潜在传播风险,为推进血吸虫病消除进程提供防治策略依据。 方 法 2015 ~ 2018 年在全省范围内每年选择 1 个疫区县(市)的 2 ~ 3 个疫区村作为被评估村,通过查阅和收集 疫区村被评估当年的前 3 年血吸虫病常规疫情监测资料,现场开展螺情、人群病情和野粪调查等风险监测, 综合评估血吸虫病传播扩散风险。 结果 被评估村常规疫情监测累计查出有螺面积 321 70 hm2 ,1 个村于 2013 年曾发现阳性钉螺;人群血检阳性率 7 95% ,粪检阳性率 0 10% ;未查到病畜。 风险监测累计查出有 螺面积 17 99 hm2 ,有螺框出现率 12 00% ,活螺平均密度 0 830 2 只 /框,未发现阳性钉螺;检测野粪 437 份, 全部为阴性;人群血检阳性率 8 18% ,未发现病原学阳性。 疫情传播扩散风险综合评估,祥云县为高风险, 弥渡县、鹤庆县和楚雄市为中等风险;敏感指标风险等级,Ⅱ级 4 个村,Ⅲ级 6 个村。 结论 云南省血吸虫病 传播扩散风险仍然存在,应继续加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紫草三黄膏联合外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5月—7月我院诊治的66例肛肠病术后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33例。为患者制定出良好的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需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常规药物治疗转换为紫草三黄膏联合外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药物治疗。结果:在66例肛肠病术后疼痛患者中,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8.78%,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度为90.90%,对照组患者的疼痛度为63.63%,实验组患者的疼痛度为30.30%,实验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差值,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草三黄膏联合外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值得广泛的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重度烧伤合并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收治的采用相同创面治疗方法治疗的92例重度烧伤合并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6例合并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患者设为脑病发生组,将66例未发生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患者设为脑病未发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第7、14、21天时血清IL-6、TNF-α水平。结果治疗第7、14、21天,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脑病发生组:F=133.400、53.410,P=0.000、0.000;脑病未发组:F=92.980、56.430,P=0.000、0.000),且各时间点脑病发生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脑病未发组(IL-6:t=8.006、8.345、5.347,P=0.000、0.000、0.000:TNF-α:t=3.525、7.960、3.354,P=0.001、0.000、0.001)。结论重度烧伤合并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者的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动态监测这两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可作为早期诊断及预防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生态位模型预测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识别高风险区分布,为制定监测与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5年云南省18个血吸虫病流行县以村为单位的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和气候、地理及社会经济等13个环境变量数据,采用BIOCLIM、DOMAIN和MaxEnt等3种生态位模型构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探测模型,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精度。选择最佳模型分析环境变量的重要性,并预测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分布情况。结果构建的3种生态位模型均能较好地预测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的分布,其中MaxEnt模型的预测准确度最高(AUC为0.96±0.01),其次为DOMAIN模型(AUC为0.93±0.04),再次为BIOCLIM模型(AUC为0.88±0.01),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axEnt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血吸虫病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因子为年平均降水量(贡献值为1.52),其次为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密度(贡献值分别为1.06和1.03)。采用MaxEnt模型预测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分布结果显示,传播风险区占云南省面积的3.1%,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地区,其中低风险区和中风险区占2.7%,高风险区面积占0.4%,主要分布在鹤庆县北部、洱源县东部、大理市中部、巍山彝族自治县东北部和弥渡县北部等地区。结论基于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分布是可行的。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仍存在,高风险区分布较为集中,需有针对性地开展监测和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2006年第2次残疾人调查,视力残疾的患病率为1.53%,推算盲人(视力较好眼最佳矫正视力<0.05至无光感)约661.2万人,低视力者(视力较好眼最佳矫正视力<0.30且≥0.05)约1 342.3万人;与1987年第1次调查相比,盲人增加40%,低视力增加380%[1]。1998年调查表明,50岁以上人群的低视力的患病率,广东省斗门县为19.9%,北京顺义县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