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6篇
预防医学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腹泻病例中气单胞菌的流行及抗生素耐药特征。方法 2014年,在辖区内11家临床机构采集腹泻病例样本进行包括气单胞菌在内的腹泻多病原菌的检测,应用改良K-B法检测气单胞菌分离菌株对12种抗生素纸片的耐药性。结果 基于腹泻病例的实验室多病原诊断从1846份腹泻样本中共确认73例气单胞菌感染病例:单一型感染42例(57.6%),其中嗜水气单胞菌(嗜水)8例、维隆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变种(温和)26例、豚鼠气单胞菌(豚鼠)8例;混合型感染31例(42.4%),总感染阳性率为4.0%。感染优势菌型为温和(P0.05),感染峰值为年度6-8月间(9.0%),病例的男女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的年龄组以0~4岁和40~91岁人群居多。有65.8%(48/73)的气单胞菌对至少1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38.4%)和四环素(34.2%)的耐药率为最高,发现的3株多重耐药(MDR)株均为温和气单胞菌,其中1株对6种抗生素多重耐药(包括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结论 浦东新区和食源性感染性腹泻相关的气单胞菌病例存在较高的混合感染现象,发病有显著的季节特征,5岁以下幼儿和中老年人较为易感,温和气单胞菌是优势菌型,其对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水平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0年-2011年间上海市浦东新区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腹泻病的流行特征及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特征。方法:采集监测点医院腹泻病例的肛拭标本,登记病例信息。依据《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271-2007进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分型;用WHO推荐的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年间共检测腹泻病例样品5590件,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99株,检出率为4.99%。检出高峰7月-9月份;年龄分布4岁~81岁,男女比例接近1∶1;以临海的东部地区居多。血清分型方面,共分出8个血清群,30个血清型,其中O3:K6型检出186件,占62.21%,为主要血清型;药敏试验发现氨苄西林耐药率达到99.33%以上;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4种抗生素则完全敏感。结论:基本摸清了浦东新区腹泻病例副溶血弧菌的流行特点、血清型、耐药性,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105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恶性事件时有发生,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食物中毒是最常见的食源性疾病,据WHO资料显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率位居各类食物中毒之首^[1]。为了解上海市某区近年所发生的食物中毒病原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腹泻患者气单胞菌流行特征及毒力基因特征。方法 2012年1-1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12家腹泻监测点医院对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例采集粪便,进行13种腹泻病原体检测,对分离到的气单胞菌株进行5种与腹泻相关的毒力基因(ast、aerA、act、alt、hlyA)检测。结果 2 533例腹泻患者中,101例感染气单胞菌,阳性率为4.0%,分离到嗜水气单胞菌17株(18.8%),维隆气单胞菌温和变种44株(52.5%),豚鼠气单胞菌12株(29.7%)。44例患者为气单胞菌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夏季为高发季节,≥20岁人群高发。71例(70.3%)患者临床症状为水样便,20例(19.8%)患者出现呕吐症状,11例(10.9%)有发热症状。95.0%的气单胞菌携带毒力基因,hlyA基因阳性率为5.9%,aerA基因阳性率为6.9%,act基因阳性率为67.3%,alt基因阳性率为42.6%,ast基因阳性率为13.9%。结论 浦东新区腹泻患者中气单胞菌感染阳性率较高,并存在较高比例的混合感染。绝大多数气单胞菌都携带毒力基因,且分布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的最常见病原菌之一 ,又是沿海地区和国家的重要食物中毒病菌。该菌属嗜盐性细菌 ,存在于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类、贝类等海产品中。进食肉类或蔬菜而致病者 ,多因食物容器或砧板生熟不分、交叉污染所引起。由于今年持续高温 ,我区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各大饭店酒楼时有发生 ,为确定一次由家庭喜宴引起疑似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 ,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避免在农村中发生类似食物中毒 ,现将这次由家宴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2 0 0 3年 10月 1日 11:3 0 ,上海市南汇区某村民举…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07-2009年原上海市南汇区食物中毒样品、食品样品和腹泻患者肛拭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情况。方法根据WS271-2007中的方法对区内6家医院就诊腹泻患者肛拭及食物中毒患者肛拭采用直接增菌法,食品监测样品经匀质后按1∶10增菌,增菌后分别进行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并对副溶血性弧菌在不同样品中的检查情况、季节分布、地域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3年间共检测样品9897件,检出副溶血性弧菌328株,检出率为3.31%。7-10月是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的高峰月份。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发生总数的25.93%。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腹泻病例年龄在6-90岁之间,男女性别比1∶1,患者大部分处于靠近东海的东部地区。64.28%的副溶血性弧菌为水产品食品样品中检出,且样品均在东部地区的摊位上采集。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是原南汇地区最主要的致病性病原菌,存在季节性差异,人群分布差异,样品分布差异和地域分布差异。加强副溶血性弧菌的监测和注意饮食卫生是降低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的血清、耐药性检测,了解上海市浦东地区副溶血性弧菌主要血清群、血清型及耐药状况,预防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和急性肠炎,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用WHO推荐的K-B纸片法,参照CLSI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2005版)进行耐药性鉴定;血清学检测采用玻片凝集法。 结果 从318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中,共分出9个群,44个血清型,O3:K6型共检出134件,占42.14%,是引起食物中毒和急性肠炎的主要血清型;菌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在95%以上,对氯霉素、头孢噻肟、四环素等也存在耐药现象,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等8种抗生素则完全敏感。 结论 有必要加强对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的监测,包括对其耐药情况的监测,警惕超级耐药株出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细菌L型检测在腹泻患者病原检索中的必要性,耐药性。方法对监测点腹泻样品用常规方法作病原检索同时用高渗培养方法进行细菌L型检测,对L型菌回复返祖,分别对L型菌和返祖菌作药敏试验。结果病原菌阳性率9.22%,细菌L型阳性率1.83%,37株L型菌全部回复成返祖菌。L型菌主要对诺氟沙星(78.38%),头孢噻肟(72.97%)敏感,对氨苄西林(83.78%),四环素(70.27%)耐药;返祖菌主要对诺氟沙星(64.86%),复方新诺明(62.16%)敏感,对利福平(94.59%),头孢噻吩(83.78%)耐药。药物种类敏感性差异率100%。结论腹泻患者中存在L型菌,病原菌与L型菌菌谱不一致,L型菌和返祖菌的药物敏感性不同,为临床提供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9.
PFGE分子分型法在副溶血弧菌腹泻散发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腹泻门诊病人的副溶血弧菌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对缺乏聚集性信息的病例开展实验室监测。方法:对2010年7月27日至29日分离到的40株副溶血弧菌进行PFGE分子分型,利用BioNu-merics分析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40株副溶血弧菌PFGE指纹图谱可分为16个PFGE型(P1-P16),其中有6个型别分别有多株菌株处于同一聚类(P1、P2、P3、P8、P10、P13),结果显示在不同的腹泻监测点该时段可能存在多起聚集性病例。结论:应用PFGE分子分型,通过实验室监测可提示可能出现聚集性病例或暴发,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可分析和确诊聚集性病例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副溶血性弧菌160株血清群型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副溶血性弧菌群型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对160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采用改良K-B法进行耐药性测定。[结果]59株食物中毒分离株完全分型56株,分型率为94.92%,共分出7种血清型,O3∶K6(77.97%)居首位。101株水产品分离株完全分型32株,分型率为31.68%,共分出22种血清型,无优势血清型。药敏试验显示,副溶血性弧菌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氯霉素100.00%敏感。[结论]O3∶K6型是引起本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主要血清型;水产品分离株血清型呈多样性,与食物中毒分离株不一致。本地区副溶血性弧菌没有产生广泛的耐药性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