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68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40篇
  2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宋磊  罗飞  周强 《骨科》2019,10(3):217-220
目的 探讨在临床医学专业见习生带教过程中结合骨肉瘤复发性因素进行教学的效果。方法 选取陆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见习生102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研究组联合应用骨肉瘤复发性因素教学。观察比较两组见习生对不同教学模式的自身应用效果评价、满意程度评价情况、理论考核及技能考核评分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自身应用效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满意程度评价情况优于对照组,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临床医学专业的见习带教生应用骨肉瘤复发性因素分析模式进行带教,让见习生从根本上了解骨肉瘤复发的影响因素,可显著提高见习生对疾病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同时还可显著提高见习生对带教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3D打印结合CPBL教学在脊柱外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科轮转的42名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21人)和对照组(21人)。实验组采用3D打印结合CPBL教学进行教学,课前由授课教师选取典型病例并设计相关问题,课堂结合3D打印模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解决相关问题;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比较两组学员理论及操作成绩,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员对不同教学的满意度和认可度。采用SPSS 25.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实验组学员的理论、操作成绩及教学满意度、认可度得分分别为(84.7±3.4)、(87.1±3.7)、(9.7±0.3)、(9.3±0.4);对照组学员的理论、操作成绩及教学满意度、认可度得分分别为(79.7±3.3)、(80.4±4.0)、(8.4±0.7)、(8.3±0.6)。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3D打印技术与CPBL教学相结合;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儿童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原因分析。方法:200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31例12岁以下儿童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男20例,女11例,年龄8.1±2.3岁(4~12岁),胸椎结核14例,胸腰段结核9例,腰椎结核8例。术前Frankel瘫痪分级,B级3例,C级6例,D级11例,E级11例。对仅有1个椎体部分破坏或椎体周围冷脓肿,脊柱稳定者,行前路椎体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本组3例;对椎体破坏较重或椎体破坏数量2个以上伴较重的后凸畸形者,行经后路前柱结核病灶清除,截骨矫形,钛网/异体或自体骨前柱支撑+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本组18例;对于结核病灶破坏椎体严重,椎体破坏3个以上,冷脓肿蔓延广泛,同时伴有严重的后凸畸形者,行联合前后路手术,本组5例;对于冷脓肿以及脊柱结核破坏病灶较少,以严重后凸畸形为主要表现者,行后路截骨矫形术,本组4例;对于仅有较大冷脓肿,椎体破坏轻微者,行单纯病灶清除术,本组1例。采用X线、三维CT扫描、MRI等影像学手段评估内固定情况、畸形矫正与丢失、植骨融合效果、邻近节段畸形发生情况以及应用VAS评分、ODI评分、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评价手术效果。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8±11个月(12~52个月),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者,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提高1~2级以上,分别为C级2例,D级3例,E级26例。VAS从术前的7.6±1.1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2.1±1.4分;ODI评分从术前的75.3±12.1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26.2±12.4;病椎平均后凸Cobb角从术前的56.0°±2.5°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35°±1.9°,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所有病例通过二维CT证实全部骨性融合,平均骨愈合时间为6.1±1.1个月。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2%(10/31):其中后凸畸形加重3例,交界性后凸畸形5例,椎弓根切割1例,结核复发1例;并发症病例和无并发症病例比较,其平均年龄较小,病变节段数较多,病程较长。上述病例经延长固定节段和翻修手术全部治愈。结论:手术治疗儿童胸腰椎结核可取得较好效果,主要并发症是出现交界性后凸畸形以及原有固定节段后凸畸形加重,其发生的原因和患儿的年龄、病变节段和范围、病程长短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bone cement injectable canulated pedicle screw,CICPS)的设计和生物力学性能,为骨质疏松脊柱疾病的内固定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新选择. 方法 (1)在体外、骨质疏松松质骨模型和椎体标本内行骨水泥注射实验,X线片、CT观察骨水泥分布和钉-骨界面情况.(2)取10枚灌注骨水泥后的CICPS和普通椎弓根螺钉行剪切力试验.(3)在松质骨模型中用2~3ml骨水泥强化CICPS行轴向拔出力试验,与普通椎弓根螺钉进行比较. 结果 CICPS各个侧孔均有骨水泥流出,且仅分布于螺钉前部,弥散均匀广泛,未见骨水泥渗漏.CICPS的剪切力为(10600.8±360.1)N,普通螺钉为(15 458.1±311.4)N(P<0.05).CICPS的最大轴向拔出力为(209.3±13.3)N,普通螺钉为(27.0±5.0)N(P<0.05).结论 CICPS使骨水泥弥散均匀一致,减少骨水泥渗漏风险,并可显著提高骨质疏松椎体中椎弓根螺钉的把持力.CICPS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周围神经断裂修复采用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吻合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20例周围神经断裂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神经外膜缝合修复,试验组采用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吻合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给予手术前后的神经系统缺损评分情况以及肌力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4.67±1.22)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评分为(26.67±8.83)分,对照组的NIHSS评分为(5.27±1.86)分、CSS评分为(29.86±8.86)分,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肌力恢复5级的人数(17例,28.33%)显著多于对照组肌力恢复5级的人数(2例,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修复周围神经断裂中,采用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吻合修复方法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对脊柱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同种异体髂骨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诊断为脊柱结核患者病例资料,严格按手术指征筛选出适合采用经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共60例,植骨材料选择同种异体髂骨块.术后继续标准化抗结核化疗方案12 ~18个月,同时佩戴支具3~6个月;随访9~36(22.80 ±7.71)个月,定期复查CRP、ESR,监测肝肾功;观察X线、CT、MRI等影像学改变.根据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影像学资料分析畸形矫正度数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脊髓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切口均一期愈合.根据Bridwell标准,骨融合时间9个月至1年,达到Ⅰ级骨性融合标准56例,Ⅱ级骨性融合标准4例.术后半年内血沉逐渐恢复,末次随访ESR均在正常范围(0~20 mm/h);术后融合节段Cobb's角丢失2.38°±1.86°.结论 在有效的抗结核化疗基础上,通过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应用同种异体髂骨块作为椎间植骨材料,可摆脱供骨区并发症困扰,有效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烧伤治疗技术发展及救治经验教训的不断积累,对各种类型烧伤救治成功率已不断上升,除传统热力、酸碱物质、电能、放射线烧伤外,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汽油腐蚀伤等严重损伤也在烧伤治疗中出现.本文现将本院通过积极手术协助救治大面积汽油腐蚀伤1例的治疗过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对10个全科医生试点城市试点方案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各城市方案在人才培养、执业方式、团队组建、签约模式、签约服务包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坚持短期与长期目标、质量与数量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策略;引导全科医生多点执业,设置多点执业准入标准;合理设置签约人数,优化签约人群结构;开展成本核算,科学合理设置签约服务包等建议,为完善全科医生试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微创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本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施行X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化脓性腰椎间隙感染20例23个节段,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18~67岁,平均54.9岁。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时间、临床症状改善及并发症,测量相关影像学指标以评估矢状位平衡改善、局部后凸畸形纠正、间接减压指标特点以及骨融合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1~56个月,平均18.9个月。单节段平均手术时间(279.6±73.9)min,出血量(241.3±70.1)mL,术后平均卧床(4.4±2.8)d。末次随访腰部VAS评分(0.65±0.49)分、ODI评分(9.30±1.63)%,均显著低于术前的(6.60±1.05)分和(77.65±9.41)%(P0.05)。腰椎前凸角增加6.12°(14.7%)(P0.05),腰椎矢状位平衡得到有效改善;局部后凸Cobb角减少1.99°(-21.6%)(P0.05),后凸畸形得到纠正。术后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面积、椎管面积、椎管中央矢状径等间接减压指标较术前均显著提高(P0.05)。植骨均获融合,术后临床恢复良好,无感染复发需再次手术病例。结论对于选择合适的化脓性腰椎间隙感染病例,微创X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病灶清除彻底、脊柱稳定性好,术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指标均显著改善,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成人腰椎间隙感染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矢状面不平衡与关节突关节形态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自2016-01—2018-12经CT检查确诊为L4椎体假性滑脱的30例作为滑脱组,纳入同期经CT检查无腰椎滑脱的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滑脱组与对照组椎体小关节角与椎弓根角。结果滑脱组与对照组左侧与右侧椎体小关节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滑脱组双侧椎体小关节角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滑脱组左侧与右侧椎弓根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椎小关节角与腰椎矢状面不平衡无明显相关性,但双侧椎体小关节角差异与关节面前倾是腰椎矢状面不平衡的影响因素。椎体小关节的三维结构失衡是导致椎体矢状面不平衡的重要诱因,但不是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