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临床实际中选择剖宫产术分娩所参考的胎儿出生体重范围,为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提升围产期保健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东省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信息系统》中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分娩的足月单胎活产新生儿及其产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布、巨大儿发生率以及与剖宫产率的关系。结果剖宫产率为30.6%(540641/1766153),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194±402)g,低出生体重<2500 g发生率为2.8%(49672/1766153),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 g)发生率为3.2%(55893/1766153),出生体重介于2500~3499 g之间的占73.9%(1304677/1766153),出生体重介于3500~3999g的占20.2%(355911/1766153)。以新生儿出生体重介于2500~3499 g为对照,低出生体重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当出生体重≥3600 g时,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并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剖宫产率有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胎儿出生体重偏低或过高均影响分娩方式的选择,应加强孕期健康宣教及体质量增长的院内和院外连续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东省早产小于胎龄儿的发病情况。方法 数据来源于广东省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对广东省的早产小于胎龄儿的发病趋势和地域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共纳入了2014至2019年广东省出生的474 459例早产单活胎,其中早产小于胎龄儿36 622例,总体发病率为7.72%。2014至2019年每年早产小于胎龄儿的发病率分别为8.00%(6 209/77 636)、8.03%(5 854/72 933)、7.28%(6 395/87 815)、7.81%(6 308/80 817)、7.59%(6 055/79 757)、7.68%(5 801/75 501),珠三角地区的发病率最低,为7.42% (21 564/290 651),粤东地区发病率最高,为8.85% (4 967/56 117)。结论 广东省早产小于胎龄儿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中等水平,但广东省内各区域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地域、二胎政策可能是影响早产小于胎龄儿发生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东省宫颈癌监测试点地区农村妇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情况,并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影响因素,为改进人群宫颈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4-2016年广东省梅州市梅县、惠州市博罗县两地35~64岁农村妇女的个案信息,有效个案60 204例。筛查方法为运用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进行初筛,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诊断金标准。结果 2014-2016年共有筛查60 204名35~64岁妇女,液基细胞学检查发现细胞学阳性率8.58%。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OR=2.09,95%CI:1.13~3.89)、初中(OR=1.97,95%CI:1.10~3.53)、孕次(OR=1.087,95%CI:1.01~1.17)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往接受过宫颈癌检查(OR=0.72,95%CI:0.59~0.89)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广东省宫颈癌监测试点地区的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检出率较高,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群筛查可结合高危因素有针对性的筛查,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干预,进一步提高宫颈癌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州市炎热指数对早产的滞后效应。方法以广州市白云区、越秀区2004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间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符合纳入标准的共293 849人,其中发生早产者22 702例。收集该时期产妇分娩数据、气象资料和空气污染物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以广州市年均炎热指数为参照,建立炎热指数在滞后0~20 d内对逐日早产例数的回归模型,分析产妇暴露于不同炎热指数后0~20 d内发生早产的相对危险度。结果研究期间广州市白云区、越秀区的早产发生率为7.70%;炎热指数波动区间为45~136℉,年均炎热指数为(101±20)℉,以炎热指数101℉为参照,炎热指数升高20℉时,滞后第5~7日的早产发生危险性升高,其中第6日风险最高(RR=1.014,95%CI:1.005~1.023);第10~12日、19日的早产发生危险性降低,其中第19日风险最低(RR=0.985,95%CI:0.974~0.997)。炎热指数降低20℉时,滞后第5~7日的早产发生危险性降低,其中第6日风险最低(RR=0.986,95%CI:0.978~0.995);第10~12日、19日的早产发生危险性升高,其中第19日风险最高(RR=1.015,95%CI:1.003~1.027)。结论广州市炎热指数对早产的发生呈非线性滞后影响。炎热指数升高时,早产相对危险度先增加后降低;炎热指数降低时,早产相对危险度先降低后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两种定量测量方法的一致性评价普遍采用Bland-Altman方法,但有关其样本含量的估计迄今未见报道。本文初步探讨Bland-Altman一致性评价的样本含量估计方法。方法根据Bland-Altman方法采用Lo A可信区间进行一致性推断的原理,对相应的样本含量公式进行了理论推导,并借助Monte-Carlo模拟方法对计算公式进行了正确性验证。通过事先确定α和β水平,采用导出的公式计算出两方法测量结果差值总体均数不同水平下的样本含量,并分别模拟获得相应样本含量下的把握度。结果模拟获得的把握度与事先给定的β水平能够很好地吻合,验证了计算公式的正确性。结论本文导出的样本含量计算公式可以用于Bland-Altman一致性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5-2018年广东省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数据,了解广东省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情况及乳腺疾病的检出情况,为妇女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广东省35~64岁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资料,了解乳腺疾病的检出情况。按照乳腺癌筛查流程,接受检查的所有妇女进行乳腺临床检查和乳腺彩超检查,对乳腺彩超检查BI-RADS分级0级以及3级者,进行乳腺X线检查,对乳腺彩超检查BI-RADS分级4~5级、X线检查BI-RADS分级4~5级应当直接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乳腺X线检查0级和3级者应当由县级以上临床医生综合评估后进行随访或活检或其他进一步检查。结果2015-2018年参加广东省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项目的共计324416例,超声BI-RADS分级4级和5级的比例为0.75%,X线BI-RADS分级4级和5级的比例为4.78%,2015-2018年共检出乳腺纤维瘤2086例,检出率为0.64%,共检出/10万。2015-2018年乳腺癌的检出率10万上升到2018年的63.41/10万。结论广东省乳腺癌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加强乳腺癌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定期开展以防控乳腺癌为目的的女性疾病筛查工作意义重大,对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广东省HIV感染孕产妇及暴露婴儿流行病学特征,分析HIV母婴传播(MTCT)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全国预防HIV MTCT信息管理系统"和"广东省婴儿HIV感染早期诊断检测信息管理平台"监测数据,收集分娩时间为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HIV感染孕产妇及暴露婴儿的个案信息,比较HIV暴露婴儿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孕产妇的人口学特征、孕产史、接受预防MTCT服务及婴儿早期诊断检测等的差异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感染孕产妇和暴露婴儿MTCT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349例HIV感染孕产妇中,分别在孕前、孕期、产时/产后获知感染状态的占30.4%(106/349)、49.6%(173/349)和20.0%(70/349),性伴感染状态不明确的占39.5%(138/349),未治疗的占13.2%(46/349);暴露婴儿中,MTCT率为4.2%(15/353),第1、第2次早诊断检测的年龄分别为44(P25~P75:42~50)、96(P25~P75:92~106)d。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时/产后明确感染状态(与孕前确认感染状态相比,OR=5.72,95%CI:1.52~21.61)、孕产妇和暴露婴儿的一方或双方未抗病毒治疗(与孕产妇和暴露婴儿均抗病毒治疗相比,OR=33.56,95%CI:9.04~124.55)增加MTCT风险;人工喂养(与母乳喂养相比,OR=0.07,95%CI:0.01~0.76)可降低MTCT风险。结论 广东省孕产妇的早检测早诊断、抗病毒治疗、人工喂养的多措并举,提高预防MTCT服务能力,有效降低MTCT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广东省双胎活产新生儿的胎龄别出生体重百分位数曲线。方法利用广东省2014—2016年的出生证资料中性别、胎龄、是否同卵及出生体重数据,采用GAMLSS方法建立不同性别间单卵双生及双卵双生新生儿的出生体重百分位数曲线。结果从2014年到2016年,广东省双胎活产新生儿的平均出生体重由(2 447.6±3.0)g降至(2 403.1±2.9)g,早产率由40.6%上升至45.6%,单卵双生新生儿及双卵双生新生儿男女性别、平均出生体重、早产率、低出生体重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得到广东省单卵双生及双卵双生的25~43孕周的3rd、10th、25th、50th、75th、90th、95th出生体重参考值及曲线,双卵双胎男婴、双卵双胎女婴、单卵双胎男婴及单卵双胎女婴儿平均出生体重增长最快分别在35周、34周、32周及36周,每周增长数值约为197~208 g。结论本研究建立符合广东省地区特点的不同胎龄双胞胎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的出生体重标准,可使本地区的双胞胎出生体重参考值范围更趋精准,尤其可为临床医生识别高危双胎及评估双胎发育情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二孩政策背景下产科床位和人员现状,为产科建设相关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广东省1 902间有资质的助产机构产科基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从常规妇幼卫生报表中获取2014—2016年全省每月住院分娩活产数。结果 2014—2016年全省住院分娩活产数均呈逐月上升趋势,但年底会有大幅回落,2016年下半年分娩活产数增幅更大。一、二和三级助产服务机构分别占总机构数的55.58%、34.70%和9.73%,所提供的分娩量分别占15.68%、49.92%和34.41%。被调查机构各指标中位数分别为:顺产平均住院日2.85 d,剖宫产平均住院日6.00 d,床位分娩比1∶24.83,医师分娩比1∶90.00,护士分娩比1∶70.00,医师床位比1∶3.50,护士床位比1∶2.62,医护比1∶1.17;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型助产服务机构间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不同地区、级别和类型的助产服务机构面对出生数增长的压力差异大,产科服务能力建设应更注重调整结构性不平衡和内涵质量建设,产科规模扩建需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气象因素与早产的关系。方法采用时间序列方法,利用广州市白云、越秀、番禺三区2004—2010年早产、气象与空气污染物资料,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研究气象因素与早产的关联。结果广州市白云、越秀、番禺三区2004—2010年共活产分娩438 021例,早产儿29973例,早产率为6.84%(95%CI:6.77%~6.92%);日均出生早产儿(11.72±5.63)例,气温均值为(23.41±6.38)℃,相对湿度均值为(67.34±13.84)%,气压均值为(1012.94±6.88)h Pa;风速均值为(6.99±3.70)m/s。气象因素在不同滞后日与早产的关联呈非线性,总体上各气象因素与早产的风险效应呈正向关联。气温、相对湿度、气压和风速分别达到最大值(34℃、100%、1 032.2 h Pa、26 m/s)时,在滞后期(0~26、0~1、0~25、0~24 d)内总体风险效应达到最高,RR值分别为2.01(95%CI:1.28~3.16),1.25(95%CI:1.08~1.45),1.67(95%CI:1.03~2.71)和4.91(95%CI:0.63~38.11)。累积热效应在滞后期0~26 d内最高,RR值为1.47(95%CI:1.16~1.86);累积潮湿风险效应在滞后0 d时最高,RR值为1.12(95%CI:1.05~1.19);累积高气压效应在滞后期0~25 d内最高,RR值为1.34(95%CI:1.01~1.78)。首次怀孕、首次分娩、男婴及孕33~36周的早产亚组对气象因素较为易感,特别是对高温因素。结论广州地区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气压等气象因素可能是早产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