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山西营养与慢性病家庭队列人群BMI与总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以"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山西省调查人群为基线建立队列,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调查,对逝者进行死因回顾调查。2002年基线信息完整的≥ 18岁研究对象7 007人,随访到5 360人,随访率为76.5%。将研究对象按BMI分为8组,计算死亡率,以死亡率最低组作为参照,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全人群、分性别、年龄(≥ 60岁、<60岁)的各组死亡风险比(HR)及95% CI,模型调整基线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文化程度等因素,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随访67 129人年,平均随访12.5年,死亡615人,队列总死亡率为916/10万人年。BMI为26.0~27.9 kg/m2组死亡率最低,以该组为参照组,多因素调整后,BMI<18.5、18.5~19.9、22.0~23.9和≥ 30.0 kg/m2组的死亡风险明显升高,调整HR值(95% CI)分别为1.90(1.26~2.86)、1.68(1.15~2.45)、1.49(1.08~2.06)和1.72(1.07~2.76)。对于≥ 60岁老年人,BMI<18.5 kg/m2组的死亡风险明显升高,调整HR值(95% CI)为1.94(1.20~3.15)。结论 BMI ≤ 19.9、22.0~23.9及≥ 30.0 kg/m2均会增加全因死亡风险。除关注肥胖外,低体重营养不良造成的老年人高死亡风险应特别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首次细胞学诊断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47例,术后病理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按是否伴有CLNM,分为淋巴结转移组(CLNM组,45例)与淋巴结未转移组(nCLNM组,102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甲状腺功能实验室结果及甲状腺结节超声结果等,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结节的边缘、微钙化、纵横比、最大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甲状腺结节的质地、回声、孤立灶及TIRADS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4,95% CI:1.006~1.103)、性别(OR=6.499,95% CI:1.902~22.200)、TSH(OR=1.904,95% CI:1.395~2.598)、TGAb(OR=3.022,95% CI:1.005~9.084)、边缘(OR=11.483,95% CI:3.196~41.255)、纵横径比(OR=4.409,95% CI:1.508~12.890)及最大径(OR=1.894,95% CI:1.250~2.869)是甲状腺乳头状癌CLNM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性别、TSH、TGAb、甲状腺结节边缘、纵横比及最大径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CLNM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诊断心肌桥(MB)及其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01~2015-12间300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对MB的检出率、MB的厚度、壁冠状动脉(MCA)管腔狭窄程度、MB相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300例患者中92例(107处)存在MB-MCA,纵深型MB厚度约为(3.15±1.12)mm。MCA管腔狭窄情况:舒张期MCA轻度狭窄22例,中度狭窄8例;收缩期MCA管腔轻度狭窄75例,管腔中度狭窄15例,重度狭窄6例。107处MCA近端发现冠状动脉粥样斑块46例,其中近端血管管腔轻度狭窄37例,中度狭窄6例,重度狭窄3例。结论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具有无创性,可以准确测量MB的厚度,通过多期重建对MCA管腔狭窄进行评价,对MB相关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分析,为临床下一步检查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4.
对比分析现代医学和中医学慢病预防控制的理论与方法,探讨现代医学与中医学合作与交流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提出具有中医特色的慢病防控策略建议。收集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在慢病预防控制领域中的理论与方法,以综述的方法对比分析其主要思想,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慢病防控策略。现代医学和中医学的慢病预防控制理论方法具有一致性,现代医学的慢病预防控制对中医药的需求较大。携中医药之手,走中国特色的慢病防控之路。  相似文献   
5.
大鼠精子在附睾成熟中精子膜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运用Percoll离心技术对SD大鼠附睾头、体、尾各段的精子分离纯化后,再用硫代巴比妥酸法、酶法、SDS-PAGL电泳技术等对精手膜依次进行唾液酸、甘油-3-磷酸胆碱(GPC)及蛋白质含量变化的检测。结果显示:精子膜唾液酸、GPC量不断降低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附睾头、体、尾各段精子膜唾液酸和GPC量分别为10.18±2.82、8.42±3.07、7.83±2.79μg/108精子;112.31±28.14、109.33±37.16、74.50±25.13nmol/108精子(-x±s)。膜蛋白变化主要是由大分子蛋白转变成较小分工的蛋白。大鼠精子附睾转运中精子膜的变化与精子成熟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逆行射精的精子处理和人工授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行射精治疗方法较多,但大多数是采用从膀胱中取出精子恢复其活力作人工授精,精液收集方法有二种:导管插入术和直接膀胱排空法。本组根据直接膀胱排空法取精子的治疗原则缩短步骤,研究一种更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用组织化学方法对13名诊断明确的先天性巨结肠病儿手术切除的肠管不同区域的五种酶分布的情况。其中以AChE变化最为突出,LDH在病变肠管的粘膜与神经丛中分布低于正常肠段;AKP在病变段粘膜处有活力反应;而SDH、ATP等酶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用CT检查直肠癌的报道较多 ,但方法各异 ,且对其敏感性、分型尚存在争论[1] 。本组 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并结合标本密切观察 ,作出术前分期、分型及病理基础。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14例中男 6例 ,女 8例。发病年龄 37~ 75岁 ,平均 6 0 .5岁。1.2 方法1.2 .1 充水法  30 0~ 5 0 0ml生理盐水由侧卧位导尿管注入。扫描前 15min肌注山莨菪碱 10~ 15mg ,口服1%~ 2 %乏影葡胺加入稀释桔汁液 80 0~ 10 0 0ml充盈小肠。仰卧位 3~ 5mm层厚 ,平扫后 ,接着增强扫描。1.2 .2 充气法 也是先取侧卧位导尿管插…  相似文献   
9.
用三种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凝集素—WGA、SBA和PNA观察人及大小鼠的消化管各段中凝集素结合部位的分布。在各段消化管的粘膜上皮均有染色反应,但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核上区不被PNA着色。在胃底腺中,人的壁细胞只对WGA反应,主细胞对WGA和PNA都有反应,而大小鼠二种细胞对三种凝集素均有反应。杯状细胞对PNA不着色。肠腺反应与粘膜上皮相似。固有膜、平滑肌被WGA着色。神经元对WGA和PNA反应。由此提示糖蛋白分布的差异存在于各段消化管和同段消化管的不同区域并有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国劳动人口高血压的患病水平及变化情况,为制定劳动人口高血压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和“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18~44岁组与45~59岁组劳动人口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8.4%和46.0%,与2002年比较分别升高了9.3%和16.7%;45~59岁组劳动人口高血压患病率增长幅度较高;男性劳动人口高血压患病率增长幅度高于女性;农村劳动人口高血压患病率增长幅度高于城市.结论 我国劳动人口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农村及城市中年男性劳动力应作为干预重点,应加强劳动人口的高血压健康教育和规范化管理,有效防控高血压在劳动人口中的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