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HHcy是脑血管病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拟明确脑小血管病(small vessel disease,SVD)患者外周血Hcy水平与早期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及其机制。 方法 连续入组缺血性卒中后门诊随访的非痴呆SVD患者,登记人口社会学、血管危险因素等资 料,进行全面认知评估。入组1周内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Hcy,根据血浆Hcy水平将SVD患者分为HHcy组 (Hcy>15 μmmol/L)和正常Hcy(normal Hcy,NHcy)组(Hcy≤15 μmmol/L)。2周内行多模式头颅MRI检 查。对2组患者的认知评分及影像特点进行比较,并与Hcy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①研究共纳入81例SVD患者,平均年龄(64.3±7.4)岁;男性65例,占80.2%;轻度认知障 碍50例,占61.7%。②HHcy组30例(37.0%),NHcy组51例(63.0%)。HHcy组吸烟比例高于NHcy组。 ③HHcy组执行功能中交替连线测验B(trail making test B,TMT-B)耗时数高于NHcy组(P =0.016),数 字符号转换测验(digital symbol substitution test,DSST)(P =0.013)、数字广度测验(digital span test, DS)顺背(P =0.029)得分低于NHcy组。④HHcy组较NHcy组中重度脑室旁白质病变(63.3% vs 39.2%, P =0.018)、深部白质病变(60.0% vs 37.3%,P =0.036)和多发微出血(36.7% vs 17.3%,P =0.047)的 比例更高,且Hcy水平与脑室旁白质病变评分显著相关(r =0.227,P =0.041)。⑤经脑室旁白质病变评 分校正后,Hcy水平与TMT-B耗时数(r =0.278,P =0.013)正相关,与DSST(r =-0.354,P =0.004)和DS 顺背(r =-0.366,P =0.001)得分负相关。 结论 SVD患者外周血Hcy水平与执行注意以及脑室旁白质病变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外周血Hcy水平 可能是SVD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7α-己酸羟孕酮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抵抗地塞米松的逆转作用。方法分离健康男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利用白介素2(IL-2)和IL-4以及植物血凝素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建立地塞米松抵抗的炎症细胞实验模型;单用地塞米松和地塞米松与17α-己酸羟孕酮联合应用于该模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的IL-2值的改变。结果地塞米松对植物血凝素诱导人外周血产生的IL-2呈现显著的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用IL-2(13ng·mL-1)和IL-4(6.5ng·mL-1)刺激,再用植物血凝素(15μg·mL-1)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以作为评价地塞米松抵抗的细胞实验模型;在17α-己酸羟孕酮的浓度为10-11,10-10,10-7和10-5 mol·L-1时,可显著提高地塞米松对人外周血产生的IL-2的抑制率,降低地塞米松的IC50(半数抑制浓度)值至少100倍以上。结论 17α-己酸羟孕酮逆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地塞米松的抵抗,可作为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的增敏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状态与皮质下腔隙性梗死部位及病灶数、白质病变和内侧颞叶萎缩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59例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二级预防门诊登记的最近一次症状性缺血性卒中病史3个月的脑小血管病患者。根据详细的神经心理学评估结果,将59例患者分入无认知障碍组(24例)、轻度认知障碍组(22例)和血管性痴呆组(13例),采用头颅磁共振成像多重序列检查及斜冠状面重建,依据所得图像进行皮质下腔隙性梗死病灶计数、白质病变评分和内侧颞叶萎缩评分。结果: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与皮质下腔隙性梗死病灶总数有关(P=0.004),其中皮质下白质部位腔隙性梗死病灶数在3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度认知障碍组和血管性痴呆组患者丘脑部位腔隙性梗死病灶数多于无认知障碍组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大部分的白质病变病灶位于额叶和顶枕叶,颞叶和基底节的白质病变较少。3组之间双侧额叶(P=0.033)和双侧基底节(P=0.009)的白质病变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例患者中,43例完成磁共振成像斜冠状面重建。左右内侧颞叶萎缩一般呈同步发展;3组之间左或右内侧颞叶萎缩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在13例左内侧颞叶萎缩评分≥2分的患者中,11例为无认知障碍组和轻度认知障碍组患者;血管性痴呆组患者均有内侧颞叶萎缩,其中6例患者的左右侧平均内侧颞叶萎缩评分≥2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皮质下白质腔隙性梗死病灶数[比值比:2.39(95%可信区间:1.19~5.80),P=0.005]和左内侧颞叶萎缩评分[比值比:10.21(95%可信区间:2.02~51.75),P=0.003]是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小血管病患者的认知损害程度与皮质下白质腔隙性梗死病灶数和左内侧颞叶萎缩评分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 069例≥6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根据肌电图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和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DPN)组,对两组数据比较,探寻DPN的影响因素。结果①DPN组873例(81.7%),NDPN组196例(18.3%);②DPN与NDPN两组的年龄分别为(71.20±6.70)岁、(69.54±5.92)岁,糖尿病病程分别为(12.42±8.02)年、(9.89±7.67)年,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别为(9.04±2.52)%、(8.26±1.91)%,性别比(男/女)分别为450/423、83/113,空腹C肽分别为(471.25±320.31)pmol/L、(529.72±298.10)pmol/L,总胆固醇(TC)分别为(4.93±1.27)mmol/L、(4.62±1.0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分别为(2.95±0.90)mmol/L、(2.77±0.81)mmol/L,以上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③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DPN与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TC有关(OR值分别是1.047、1.042、1.152、1.275)。结论 DPN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TC相关,联合控制血糖和血脂对于老年人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国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穗悦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WHO的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尿常规蛋白阴性的患者166例,年龄35~70岁,男90例,女76例,其中合并高血压者137例,按是否使用穗悦治疗分为穗悦组与非穗悦组,血压正常者29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每月测定血压,测定基线及治疗1年、2年时肝肾功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8 h尿蛋白排泄率(UAER)、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1)基线时穗悦组与非穗悦组及对照组比较,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肝肾功能、血糖、8 h UAER无显著差异(P>0.05)。(2)基线时穗悦组高血压病程较长,收缩压及舒张压较非穗悦组显著增高(P<0.05);治疗1年及2年时,穗悦组收缩压与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收缩压仍稍高于非穗悦组与对照组,舒张压与非穗悦组及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非穗悦组仅2年时舒张压有显著下降(P<0.05)。(3)基线时颈动脉IMT在穗悦组与非穗悦组间无明显差异,较对照组稍增厚;治疗1年及2年时,穗悦组与非穗悦组比较颈动脉IMT无显著差异(P>0.05),较对照组仍稍增厚(P<0.05)。(4)基线时8 h UAER穗悦组与非穗悦组比较,穗悦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年时穗悦组8 h UAER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穗悦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尿常规蛋白阴性的患者中,能有效降低血压,尤其是舒张压,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可能对动脉硬化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 方法分别将糖尿病组及对照组分为年龄≥60岁组及<60岁组,根据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提出的关于MS的定义将对照组及糖尿病组分为不同代谢异常组.采用ELISA法测定9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与55例非精尿病者(对照组)空腹血清脂联素、RBP4浓度,同时检测血糖、血脂、血压、血清胰岛素水平,采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各组胰岛素敏感性,分析各项指标与脂联素、RBP4的相关性. 结果 (1)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分别为(7.26±4.69)mg/L和(11.93±4.89)mg/L;RBP4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16.48±7.82)mg/L和(10.91±5.26)mg/L;(2)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MS患病率显著增高,分别为46.3%和7.3%;(3)随着MS组分的增多,脂联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RBP4水平呈升高趋势;(4)糖尿组血清脂联素与MS、腰围、体质指数呈负相关,RBP4与腰围、HOMA-IR、体质指数、MS、三酰甘油呈正相关. 结论血清脂联素、RBP4与MS密切相关,低脂联素血症、高RBP4在MS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我国中老年新发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现状及强化血压控制过程中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预警干预的研究(chinese diabetes complication prevention study,CDCPS)Ⅰ期研究中年龄50-75岁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患病率和知晓率,根据血压控制方式分为4组(A组未用药;B组1种药;C组2种药:D组3种药),分析在第20次随访(第20个月)的血压情况与不同治疗方案的关系.结果 (1) 771例患者高血压患病率为48.4%.知晓率为81.0%.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入组前高血压的治疗率为78.8%,入组后患者高血压的病程和血压水平与治疗方案的复杂性相关.除D组外,调整后的其余治疗方案均能使患者收缩压达到满意控制并基本维持稳定;舒张压也有下降趋势,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随访第20次与基线相比,除D组舒张压外,所有组的收缩压及其余3组的舒张压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 中老年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根据血压基线水平和高血压病程制定包括以生活方式指导为基础,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为首选的1种或≥2种的降压药物治疗方案,均能使血压有进一步的下降并达到较满意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伤害是威胁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因素,儿童青少年个体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特征等对伤害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性别、年龄、种族、生物因素和疾病造成儿童青少年个体的伤害发生率存在明显的差别.麻烦型气质特征、内外向性格、不稳定的情绪、危险行为特征、认知能力等与伤害紧密相关.既往伤害史、与同龄人相处困难、偏爱团体运动以及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40例IMT≤1 mm的T2DM患者及8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糖尿病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强化血糖、血压、血脂治疗,随访12个月后重新测定IMT,按IMT分为两组(DM1组IMT≤1 mm,DM2组IMT>1 mm),分析血清脂联素水平与IMT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1)T2DM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6±3 vs 13±7 mg/L, P<0.01).(2)DM1组与DM2组相比较,腰臀比(0.90±0.07 vs 0.93±0.05,P=0.024)、HDL-C(1.28±0.36 vs 1.11±0.22 mmol/L, P=0.013)、血清脂联素水平(6.07±3.31 vs 4.06±2.71mg/L, 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含量降低、年龄增长、HDL-C降低是T2DM患者IMT增厚的危险因素.结论 低血清脂联素水平是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证型与颈淋巴结肿大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