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0篇
神经病学   6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人造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脑血管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两例人造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脑血管病。指出这种脑血管病临床表现有一定特殊性。头颅CT和腰穿CSF检查是有力诊断依据,其病因可能为细菌性动脉炎或动脉瘤,强调抗感染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北京等15个城市脑卒中患者院前时间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研究北京等15个城市35家医院脑卒中患者到达医院前时间(院前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统一的问卷,对2002年6月30日至2003年4月30日发病一周内的227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除一般资料外,按是否在脑卒中症状发生后6h内到达医院将患者分为两组,对影响脑卒中院前时间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8岁,男性占60.2%。缺血性脑卒中为78.8%,出血性脑卒中为21.2%。(2)发病后决定马上去医院的占27,8%。使用急救电话和急救车的比例为27.2%;约1/4患者知道脑卒中后需要马上去医院诊治和溶栓治疗;1/4的患者对脑卒中基本无认识,发病后不知道求救而盲目等待。(3)发病后≤6h到达医院的患者占57.5%;首次就诊地点是急诊室的为58.6%;发病后≤6h到达医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溶栓率为6.7%。(4)影响脑卒中患者院前时间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到达医院的方式、首次就诊的地点、发病地点到医院的距离、是否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是影响患者≤6h到达医院的独立因素。结论 42.5%脑卒中患者不能在发病后6h内到达医院,其院前时间延误的主要原因是对脑卒中知识了解不够、使用急救电话/急救车少、患者转运距离超过20km等。加强公众对脑卒中知识的了解是提高患者6h内到达医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马闻建  刘水平  毕齐 《中国药房》2015,(8):1112-1114
目的:观察达比加群酯对伴有房颤的急性卒中患者的抗凝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伴有房颤的急性卒中患者104例,均具有明确抗凝治疗指征。根据患者对药品价格、药物耐受性、患者意愿、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分成两组。观察组(55例)使用达比加群酯,对照组(49例)使用华法林,维持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3.0。比较两组患者血栓事件、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和凝血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无血栓事件发生。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观察组患者为3.6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29%(P<0.01);连续INR离异度观察组患者为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2%(P<0.01)。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华法林比较,对伴有房颤的急性卒中患者行抗凝治疗应用达比加群酯具备同等疗效,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本更新版指南的目的是为那些尚未患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人群提供深入及时的卒中预防循证建议。循证建议涉及危险因素的控制、头颈部循环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介入方法,以及为预防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性卒中而进行的抗栓治疗。更为深入的建议还涉及遗传和药理学试验,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卒中预防,如镰状细胞病和卵圆孔未闭。  相似文献   
5.
本更新版指南的目的是为那些尚未患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人群提供深入及时的卒中预防循证建议。循证建议涉及危险因素的控制、头颈部循环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介入方法,以及为预防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性卒中而进行的抗栓治疗。更为深入的建议还涉及遗传和药理学试验,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卒中预防,如镰状细胞病和卵圆孔未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意识错乱评估方法作为谵妄诊断工具,分析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结果共有84例患者纳入研究,发生术后谵妄28例,发生率为33.3%。21例(75%)为一过性谵妄(<24 h);7例(25%)为持续性谵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脑梗死、深低温停循环时间、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是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论既往脑梗死、深低温停循环时间、重症监护病房持续时间是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范承哲  刘悦  毕齐 《河北医药》2014,(6):898-89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类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1],该病具有发病急,来势汹的特点,因此在发病时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2]。血流变是指血液的流动性与变化规律,即血液流变。通常血液流变包含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以及全血还原黏度等指标[3]。研究患者的血流变变化规律可有效的预防多种疾病,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监测意义与价值。本文就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临床资料,探讨血流变规律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定义的演变 TIA概念起源于上世纪50-60年代.1958年Fisher[1]认为TIA可以持续数小时,一般为5-10 min;  相似文献   
9.
1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47例TOBS患者与132例大脑中动脉(MCA)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二者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并对TOBS患者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评估预后,分析TOBS患者预后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TOBS组房颤发生率(36.2%)显著高于MCA梗死组(14.4%)(P<0.05).TOBS组入院30 d时病死率为10.6%;其病灶部位、病灶个数及并发症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0.01).结论 房颤是TOBS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与TOBS预后无关.TOBS患者病灶部位、病灶个数及并发症均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